我是女权主义者--沈睿答《博客天下》记者问
![]() |
我的新书《一个女人谈女人》的插图 |
1. 面对不认识的人,您会主动宣称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吗?为什么?
我不会见到不认识的人就主动告诉别人我是女权主义者,那有点奇怪,是不是?要是我这样做,人家要觉得女权主义是精神不正常了,所以我不会这样做。
但我的博客或任何地方需要标签,我就坦荡地标上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在所有的身份标签中比如博士、教授等等,我最喜欢的是这个,我觉得做女权主义者特别了不起,很自豪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因为女权主义者都是美好的女人——要不是代代女权主义者们奋斗,比如陈撷芬,秋瑾,邓春兰等无数个站在我们之前的女性,我们哪有女记者,女报人,女大学生呢?就是这些女权主义的女性起来给我们争取权利我们才有了今天。称自己是女权主义,就是与这个争取权利的传统相连。
女权主义作为思想,给了我看世界的视角,赋予我力量和勇气,让我不但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工作,也为其他女性的权利和美好生活奋斗。
2. 您如何用言简意赅的话,向别人解释“女权主义”是什么?
这很简单,我的定义:“女权主义是争取女性的人权,争取性别平等的思想理论和行动。” 只要你赞同性别平等,赞成女性应该与男性一样有同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权利,你就赞同女权主义,你就是女权主义者,所以其实我们人人都是女权主义者。
有的人从没有听说过或学习过女权主义思想,他们一听女权主义,就以为女权主义是要把男人踩在脚下的恶婆娘,这完全是误解。女权主义不仇恨男人,女权主义要改变的是男权制的社会体制和文化,因为历史以来的男权制根据性别而认为女性低男人一等。你知道西汉的班昭写的《女戒》里面说,男孩子生下来给一块玉玩,放在床上,女孩子生下来给一块瓦片玩,放在床底下。这就是男权制的社会体制,因为性别不同,男性比女性受到更好的待遇,有特权,有统治权,压迫权。
如果你不同意这样的社会体制和文化,你想要改变这种体制,你就是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是现代民主思想发展出来的社会思想,认为女性应该跟男性一样有同等的人权。任何一个人同意平等、自由、公正这些基本人权价值,就一定是女权主义者。如果一个人嘴里说自己是公正的,却不认为女性跟男性一样有平等的人权,这个人一定不懂得民主的意义。我觉得现代社会的人谁都会同意女权主义的。是不是?很少有现代男性——有基本现代理念的男性会认为女性因为性别就该低他一等,只有男权癌们既厌女症Misogyny患者才可能这样想,这样想的人是少数,他们是有意识的。 大多数男权癌患者(厌女症患者)其实都是无意识的,这些人男女都有,其实大都是女性也是厌女症患者,因为我们都成长在厌女症社会里,我们都是我们时代文化的产品。
3. 请问您生于哪一年?您的成长背景、生活工作的经历,与您的女权主义思想的产生有什么关系吗?(您曾经强调过文革时期“男女平等”对您的影响)
我出生在五十年代后半期,我从小听到的就是男女平等,如我在《走向女权主义》那篇文章中所写的:“我成长在相信男女都一样的时代。报纸上,广播里,课本上我们学习的都是男女平等的理论。具体怎样男女平等,在那个时代看来,平等就是一样,就是女性也可以做通常是男性做的工作,就是女性具有通常认为是男性的性格,就是女性也穿男性的服装。男女都一样, 没有差别,就是我们理解的男女平等。”
这种红色中国提倡的“男女平等”实际上抹杀男女区别,对女性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作用。从正面上看,这种教育赋予女性独立意识,女性相信男女平等,这对女性的主体成长既自我价值设定是有帮助的;其次,社会结构给女性提供一定平等的条件,对女性的主体建构和自我设定都有好处,比如男女同工同酬,女性就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平等。第三,政治上女性的权利也获得了一定的保证,比如那个时代女性必须在领导班子里,有一定比例,必须实现。虽说这样做可能是形式主义,但至少形式上保证妇女参政。第四,给女性追求平等提供了语言。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意识形态也有很多负面的东西,第一就是男女都像男的一样,男人还是标准,毛泽东赞美女性“不爱红妆还武装”,抹杀男女区别,把女人男性化,结果就是女性不堪重负,既要上班跟男人一样工作,也要回家做家务带孩子;而男人呢,在工作场合跟女性竞争,回到家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做家务。 两腿一伸休息。两个人都要工作,女性就得担负双重负担,工作要像牛一样,吃苦耐劳,回到家还得继续当牛做马,你说这是妇女解放吗?
第二,加深男性对女性的厌恶和恐惧。很多男性不习惯女性自主或做领导,回到家里他们需要舒服,传统的女人低男人一等让他们舒服,所以他们虽然不敢反对“男女平等”这个基本国策,内心里可不这么认为。
第三,虽然社会结构说是男女平等,现实的世界是男女并不平等,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男女平等并没有深入,只是一个口号——当然这个口号有一定作用,但是中国的男女平等并没有深入,各个阶层的家庭文化,就是上层领导人的家庭文化都是传统男权的。今年已经快九十岁的革命老人张今慧写过一本自传《夕阳回眸》,描述一个革命干部家庭内部的男权主义统治的家庭生活,书写得特别棒,值得任何研究中国男女平等历史的人阅读。她描写的是她与丈夫——著名作家,电影《平安游击队》的作者的生活,非常有深度
虽然女性被教育是男女平等,现实的世界是男女并不平等,女性再独立自主,个人在跟整个社会体制文化对立中,在男权制的压迫里,是很痛苦的。你就觉得不对,虽说提倡男女平等,虽说国家宪法上都写着男女平等,现实男女是不平等的,女性的出路是少的,女性的天空是窄的。
4. 您的女权思想,或者对性别平等的追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样的事件令您坚定了自己就是要做一个女权主义者?可否具体谈谈
我在《走向女权主义》里已经描述了自己走向女权主义的过程。生长在男女平等的话语社会里却没有实质的男女平等的家庭文化,我感到现实与生活的割裂。1994年我决定去学习女权主义,这是我出国留学的根本。我把11岁的孩子留在中国,自己去美国了。第一个学期我选的全是妇女研究系的课,每天我都非常高兴,因为学习女权主义理论让我眼界大开,脑洞大开,好像阳光进入我的生命,好像给了一个眼睛不好的人一副眼镜,哇,世界是这样的,it makes sense! 有道理,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么清晰啊。我就这样成了女权主义者。(笑)。也就是说,读书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觉得这个思想与现实对号,我就立刻站在女权主义的队伍里。2001年我在俄勒冈大学妇女研究系得到“妇女研究证书”,这是俄勒冈大学妇女研究那个时候授予的最高学位,相当与准硕士,就是说你有在大学里教授妇女研究的资格了。那个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合格了,有一定的理论思想,可以做一个名正言顺的女权主义者了(笑)。
5. 是否可以认为您的女权主义活动主要集中在写作上面?您曾经为哪些地方供稿?大约发表过多少数量的相关文章?主要关注什么样的话题?
很遗憾也很羞愧,我没什么女权主义行动。我希望自己有行动,可是到现在我的生活在美国,所以我能采取什么行动呢?写文章也是行动的一种,对不对?我只是写文章,2005年开始给《南方都市报》写专栏,后来给《新京报》,写性别和美国的事情。我翻译了美国女权主义理论家贝尔·胡克斯的书《激情的政治:女权主义为人人》,我出的书《假装浪漫:一个女性的视角》是一本写我的生活和思想的杂文集,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女权主义的立场。我也影评,文化评论。我不知道我发表了多少字,没统计过,甚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6. 您希望通过写作达到什么目的?如今实现了吗?
中国大多数人基本上性别思想盲,男权社会的男性统治认为“现存的就是合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如果现存的就是合理的,就不会有美国革命了,不会有任何进步了。
写作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思想的角度,希望人们能换角度看世界。能不能做到,我完全不知道。
7. 除了写作,您在其他领域的与女权主义、性别平等有关的活动、具体实践活动还有哪些?可否具体谈谈
我很支持吕频等领导的中国独立女权主义运动,虽然她们人不多,我觉得造成了很大影响,吕频、冯媛等是中国独立女权主义运动的实践者,值得我学习。
9. 很多人将上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女权主义者,视作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代女权主义活动者,作为女权主义的先驱,您是否认同这样一个判断?
我算先驱?算不上吧,我就是改革开放后的女权主义者,不过我不是活动家,而是一个写作者。我觉得八九十年代的女权主义者,也不能算第一代,中国革命中的女性,比如邓颖超、江青、丁玲、杨沫等都是女权主义者,她们都投入了中国革命解放的斗争,1949年之后,她们的命运很不一样,但是,你不能否认她们的女权主义实践。
10. 您投身女权主义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社会环境,为女权主义者带来的最大的困难在什么地方?具体如何表现?
我没有投身什么——我一直读书,教书,非常羞愧我没有实践。
11. 作为推动女权主义的先行者,这种推动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怎么定义自己这一代女权主义活动者对性别平等、妇女解放所起的作用?
女权主义是一代代的女性为解放自己实现平等的斗争,我只是其中一员。
12. 这些女权主义活动,包括写书、学术研究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您个人产生了什么影响?如今,您怎么评价作为女权主义者的自己?
我觉得自己做得太少了,很羞愧。
13. 2012年出现“青年女权主义行动派”,成员们组织了带血的婚纱、占领女厕所、剃光头亮瞎教育部、裸上身呼吁反家暴立法等街头活动,以及“阴道之道”的话剧系列演出。他们被认为是继1995年世妇会后,第二代女权主义活动者,以向政府问责和草根行动为标志。一些人力挺行动派,一些人认为她们所做的事情过激,反而被边缘了。您怎么评价青年女权主义行动派邓新的女权主义行动者,和她们的努力?认同在哪里,不认同在哪里?
我非常赞同她们的行动,太好了,我坚决支持,力挺。她们的行动怎么过激?一点儿都不过激。面对这么强大的男权制度与思想,不引起瞩目,他们都不理你。再说,这些行动的女性也没有做任何伤害他人的行为,他们只是表演,引起注意,我觉得谈不上过激。说他们过激的人,一定是自己被男权驯化得只想拍男性马屁的人,这种人多的是。
14. 您那个时代的女权主义者,和现在新一代的成长起来的女权主义者们,比如青年女权主义行动派,有什么同与不同?自己和新一代是一种什么关系?
我想我没有机会行动,不然我会跟他们一起行动。我会是中年女权主义行动派! 我喜爱年轻的女权主义新一代,因为女权主义思想就是这样一代代燃烧,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15. 今天的女权主义运动,与社会中的其他公众议题是一种什么关系?性别平等的诉求和努力能为这个社会的转型带来什么?
中国的进步需要女权主义思想运动,中国需要一场女权主义运动——如评论家长平先生所说。女权主义将给中国带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给社会带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给个人带来自主、独立、快乐、幸福。
任何其他思想都不能给中国带来这些真正的进步,只有女权主义思想。在这个世界上,女权主义是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平等与民主思想。
中国的传统儒释道思想已经不适合现代这个追求平等与自由、民主与独立的的时代,除非儒释道现代化自己,重新阐释自己的哲学,目前还没有看到这种重新阐释的结果。北师大教授于丹重新阐释儒家,她可以被称作一个当代的著名大儒,可是她阐释的理论角度还是传统的,她把儒家变成了生活方式和道德指南,还是在传统儒家的解读之内,而儒家中的平等、民主思想她几乎不涉及,她还没有能使儒家现代化或与现代思想挂钩。
只有女权主义才能救中国。(笑)
16. 您怎么判断如今中国大陆的女权主义运动的现状?
中国大陆的国家女权主义力量——以妇联为领导层层建立的女权主义组织;独立女权主义运动——以吕频和《女声》为中心的独立女权主义思想批判;以各个媒体比如《新女学》报(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媒体”、“妇女观察·中国”网站等以及各个大学里的从事女权主义思想研究教学的师生,各个媒体里关注女性地位并为女性说话的媒体人员,各个行业的女性还有单独的个体,比如叶海燕女士,都是中国女权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一个社会运动是各个行业参与的,在中国这个运动才刚刚开始。再过二十年,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可能会更深入和广泛,那时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期待今天二十岁的人,四十岁的时候懂得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17. 您希望得到一个怎样的世界?
女权主义的终极理想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以爱为出发点的和谐社会,那个社会里,人不因为其性别而受到歧视和伤害,不再有女孩子因为是女孩子就被堕胎堕掉了;不会因为是女孩子就不能上学;不再因为是女孩子有就业困难或有职业障碍,女性可以冲破一切藩篱,成为平等的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我希望得到一个性别平等人人有人权的世界。
美国记者纪思道和伍洁芳夫妇几年前写了一本书《半边天》,描述第三世界女性争取解放的故事,他们相信,十九世纪是奴隶解放的时代,二十世纪是极权主义垮台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是性别平等的时代,他们相信到这个世纪末,性别平等将成为现实。
我觉得这是让我非常鼓舞的一个预言,我也相信他们的预言。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女权主义运动从1840年代到现在已经一百七十年,其中有两个高潮,第一是二十世纪初的争取选举权,第二是六十年代争取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现在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基本处于平静状态。一个运动兴起之后,需要很多年消化和实践这个运动的目标,美国这五十年的社会进步,不懂得女权主义,你就不能理解这个社会怎么是这样的,美国女性大踏步地进步着,这都是第二浪潮女权主义运动的结果,不过美国还有很多地方性别平等需要提高,美国男女还在努力。
这样来看中国,中国女权主义思想和运动还是很微弱,还没有形成任何大的运动,但我们一定进步得更快,因为我们已经在一个不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