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xNingbo @采铜 用创造力解决人生问题
刚刚看完了采铜老师在Tedx上分享演讲的视频,提到了如何解决人生中的两难困境。
所谓两难困境是指我们常常会陷入到一系列非此即彼的艰难决策中,以至于我们看不到除此之外任何更多的可能性。
人存在认知偏差(可得性偏见),头脑对于眼前显而易见的选择,往往会认为是很重要的,把这些选择当成问题的全部,这被称为可见选项。而我们看不到的那些可能的选择,被称为可能选项。
采铜老师提出要用创造者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两难困境,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偏差。
理学上对创造力的共识是,每个人都存在创造力,并不是某些天才或者智商很高的人才有创造力。虽然每个人都存在创造力,大部分人创造力成年后被束缚了。在我们的教育历程中,我们把社会规范和一些固定的知识进行内化, 固化的知识在人生观中形成隐含的假设。我们意识不到这些存在于潜意识的、影响思考语言行动的假设。
四个普遍的人生假设:
1. 赛道假设:人生是一场赛跑,每人都想跑在前面。
2. 区隔经验:人生是由一个个的关卡组成,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割裂的。
3. 固化能力:僵固性心态,即认为自己的智力是固定的不会改变的 做成了是聪明 没做成是笨
4. 零和博弈:社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
第一种假设的危害在于,在这场比赛项目由社会决定的赛跑中,大部分跑不到前面的人就会感觉沮丧。如果我们突破这种思维,就可以想象,人生为什么不能够是种一盆花或者在一张巨大的画布上尽情挥洒呢。
第二种假设最简单的例子是在高考后,学生们将教材和习题丢到外面,这里面隐含的假设是,高中之前学过的一切知识都是为了高考,对于高考之后的人生一点用都没有。
针对第三种假设,采铜老师提出了成长性心态的概念,即相信人的能力和智力不断上升,现在的智力平平并不代表一生如此,只要经过努力,就可以不断累积,不断提升。这种人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针对第四种假设,采铜老师引用《第三选择》这本书的观点,告诉我们,双方共同做一件事,并不是只有你赢或者我赢,还可以创造性的产生协同方案,从而实现双赢。
最后,对于如何解决两难困境,采铜老师提出了三个建议:
1. 相信可以找到另一种可能。
2. 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不要被思维控制,反省思维,找出隐含假设。
3. 破解隐含假设后找出可能选项然后加以实施。
人是充满无限的可能性的,不应该被一些标签僵固化行为。所有的两难困境都可以找到另外一种可能,要有勇气把假设打碎,这样才能看到更广的世界。
提醒自己,不应该被专业和以前的想法束缚住,要学会不断超越设定的边界,拓宽人生的外延。
所谓两难困境是指我们常常会陷入到一系列非此即彼的艰难决策中,以至于我们看不到除此之外任何更多的可能性。
人存在认知偏差(可得性偏见),头脑对于眼前显而易见的选择,往往会认为是很重要的,把这些选择当成问题的全部,这被称为可见选项。而我们看不到的那些可能的选择,被称为可能选项。
采铜老师提出要用创造者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两难困境,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偏差。
理学上对创造力的共识是,每个人都存在创造力,并不是某些天才或者智商很高的人才有创造力。虽然每个人都存在创造力,大部分人创造力成年后被束缚了。在我们的教育历程中,我们把社会规范和一些固定的知识进行内化, 固化的知识在人生观中形成隐含的假设。我们意识不到这些存在于潜意识的、影响思考语言行动的假设。
四个普遍的人生假设:
1. 赛道假设:人生是一场赛跑,每人都想跑在前面。
2. 区隔经验:人生是由一个个的关卡组成,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割裂的。
3. 固化能力:僵固性心态,即认为自己的智力是固定的不会改变的 做成了是聪明 没做成是笨
4. 零和博弈:社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
第一种假设的危害在于,在这场比赛项目由社会决定的赛跑中,大部分跑不到前面的人就会感觉沮丧。如果我们突破这种思维,就可以想象,人生为什么不能够是种一盆花或者在一张巨大的画布上尽情挥洒呢。
第二种假设最简单的例子是在高考后,学生们将教材和习题丢到外面,这里面隐含的假设是,高中之前学过的一切知识都是为了高考,对于高考之后的人生一点用都没有。
针对第三种假设,采铜老师提出了成长性心态的概念,即相信人的能力和智力不断上升,现在的智力平平并不代表一生如此,只要经过努力,就可以不断累积,不断提升。这种人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针对第四种假设,采铜老师引用《第三选择》这本书的观点,告诉我们,双方共同做一件事,并不是只有你赢或者我赢,还可以创造性的产生协同方案,从而实现双赢。
最后,对于如何解决两难困境,采铜老师提出了三个建议:
1. 相信可以找到另一种可能。
2. 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不要被思维控制,反省思维,找出隐含假设。
3. 破解隐含假设后找出可能选项然后加以实施。
人是充满无限的可能性的,不应该被一些标签僵固化行为。所有的两难困境都可以找到另外一种可能,要有勇气把假设打碎,这样才能看到更广的世界。
提醒自己,不应该被专业和以前的想法束缚住,要学会不断超越设定的边界,拓宽人生的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