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者步疾 结伴者远行
在微信上看到朋友分享的一句非洲古老的谚语,某一根神经微微地弹了一下,然后渐渐的缓和,可一直没法恢复最初的平静。回头想了一想生活中有过片片点点的体会但都没大在意地总结成这样一句话,而今日看到它那些点点片片就瞬间凝成了一个面,不过做为长期习惯了独步的我不免会上下前后左右地质疑,揣摩一番,仿佛好似它伤害到了我的自尊,细细琢磨了很久又不得不承认它是对的。
我有过不少独自旅行的经历,自己旅行的时候是孤独的,旅程中于大自然,建筑,周遭的一切对话,大部分时间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心理活动是繁多了。会不时被一处不起眼的美景吸引而停下探索的步伐,也会因为在未知的路上独自一人而犯懒而留在原地或者内心编织不再前行的理由。而两个人就有所不同,我的经验告诉我,两个人虽然减少了孤独带来的感悟,但胆子却变得大了许多,更加敢于冒险,因为可以相互依靠,分享,而且旅途中的聊天谈心,这样再远的路程也心里不觉得累了。即便在迷失的时候也不会像一个人时那么的恐慌,因为我想彼此也会互相安慰和期盼着希望。
这些极端的大胆来自于群体的心理,之前我略看过一本叫《乌合之众》的大众心理学。上面说的很清楚,群体带来极端的胆量(责任分担),也带来极端的动力(情绪感染),但反之是群体丧失了智力和思考,后者是我不喜欢群体的原因,前者我之前尝过它的苦头些许厌恶。但读到这句话时,则又无法旁怠的去理解群体“蛮劲”的利处。可能到现在我还想得不是特别清晰,还是只能回到“中庸”之道来理解人生。理解了左,理解了右,总该回到中间的吧。
我有过不少独自旅行的经历,自己旅行的时候是孤独的,旅程中于大自然,建筑,周遭的一切对话,大部分时间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心理活动是繁多了。会不时被一处不起眼的美景吸引而停下探索的步伐,也会因为在未知的路上独自一人而犯懒而留在原地或者内心编织不再前行的理由。而两个人就有所不同,我的经验告诉我,两个人虽然减少了孤独带来的感悟,但胆子却变得大了许多,更加敢于冒险,因为可以相互依靠,分享,而且旅途中的聊天谈心,这样再远的路程也心里不觉得累了。即便在迷失的时候也不会像一个人时那么的恐慌,因为我想彼此也会互相安慰和期盼着希望。
这些极端的大胆来自于群体的心理,之前我略看过一本叫《乌合之众》的大众心理学。上面说的很清楚,群体带来极端的胆量(责任分担),也带来极端的动力(情绪感染),但反之是群体丧失了智力和思考,后者是我不喜欢群体的原因,前者我之前尝过它的苦头些许厌恶。但读到这句话时,则又无法旁怠的去理解群体“蛮劲”的利处。可能到现在我还想得不是特别清晰,还是只能回到“中庸”之道来理解人生。理解了左,理解了右,总该回到中间的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