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的肖申克(三)· 偏见 下
你接受的偏见越多,就越可能成为偏见的受害者。大多时候,打败你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偏见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和自我妨碍的陷阱,它代表着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能够使我们事先就对未知对象的属性进行靠谱的预测,在我们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很多时候是不好的影响。
例如,女生和男生的数学智商真的有显著的差异吗?但受文化或社会影响,女生认为自己(大家普遍认为女生)更不擅长数学和理科,这个自我信念(偏见威胁)从两个角度产生作用:第一,它会让女生倾向于投入更少的时间在理科上,从而导致更低的数学成绩,结果更进一步强化了“她的数学不好”的信念,这便成为了恶性循环。第二,人们为了维护对自我的信念,会拒绝接受与之相反的信息,即便有一次她数学考的不错,她(大家)也会为之寻找外部理由,”只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罢了“。虽然这个心理过程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现实生活中的确如此,而且这也是心理学家们实验证实的结果。
过去10年,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偏见威胁的存在,就偏见威胁的运作机制上,研究人员发现对不同群体的个人来说,偏见威胁的作用方式都是一样的。首先使人感到焦虑;然后感觉做事的动力减少;最后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基于这些发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托尼•施玛德提出,偏见威胁是由于一些结构性的因素造成的。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工作记忆——即大脑临时存储控制信息的认知能力的集合。这些认知能力对于大脑来说是有限的资源,而偏见威胁会消耗这些资源使之枯竭。一个人可能因为担心他人对自己有偏见并想证明他们是错的而在心理上变得筋疲力尽。(更多的研究案例请戳)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偏见的影响是两义的:
1、你作为男生,认为女生数学考不过你,会给女生带来偏见的威胁,从而可能使她们的自信心大打折扣。
2、你作为女生,大家都说你的数学不好,你会从心理上产生压力或抗拒。如果你接受了这种偏见,便会掉进偏见的陷阱;如果你选择抗拒,可能就要承受自我心理暗示的损耗,结果就是需要付出比男生更多的努力,或者相同努力下成绩的确比不过男生。
因此,当你默认了某些偏见,要么给偏见的对象带来伤害,要么直接成为偏见的受害者。
我个人总结的偏见主要产生于:
1、容易相信别人的说法(也即先验假设),而且从不去求证。相信大家都听别人说过喝酒上脸的人更能喝,因此在某个喝酒场合当有人说自己上脸不能喝了,此时你便会义正言辞地说:喝酒上脸的人能喝,来,来,满上,你得需要锻炼。殊不知,喝酒上脸是一种不良的反应,酒精对他们身体的伤害更大。(对此知友做了很好的回答)
2、不能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作为程序员,我也发现,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性地更关注“使用的技术是不是新的,是否有趣,有没有挑战性,能不能学到东西…”,却忽视了最应该关注的“怎样才能以最低成本达到项目成功”。这些所谓选择性的偏见看起来冠冕堂皇,但同时也会把项目复杂化,造成项目的延期,甚至因为技术的不成熟而导致失控。
3、知识的局限性和视野的狭窄。就如我在“认识你的肖申克(二)”中讲到的,Red认为使用6寸左右的小锤凿通墙壁需要600年的时间,正是因为他缺乏地质学相关的知识,先验经验告诉他那是不可能的事或者说那得花掉他一辈子的时间。而Andy无意间刻字时凿下一大块墙石,通过分析认定墙壁的构造相对比较疏松。
最后,我们可以针对以上几点来逐条强化,遇到问题多思考、保持理性的思维;活多久学多久,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多反省多总结,进而做到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说着容易,做着难,那是你自己的事,哈哈~)
那么问题又来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知识却是无尽的,总不能指望每个人把所有知识都搞懂吧?
当然不是。在如今信息发达的社会,我们需要掌握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也必须坚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家可以以此来进行思考,我们放到下回来说。
偏见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和自我妨碍的陷阱,它代表着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能够使我们事先就对未知对象的属性进行靠谱的预测,在我们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很多时候是不好的影响。
例如,女生和男生的数学智商真的有显著的差异吗?但受文化或社会影响,女生认为自己(大家普遍认为女生)更不擅长数学和理科,这个自我信念(偏见威胁)从两个角度产生作用:第一,它会让女生倾向于投入更少的时间在理科上,从而导致更低的数学成绩,结果更进一步强化了“她的数学不好”的信念,这便成为了恶性循环。第二,人们为了维护对自我的信念,会拒绝接受与之相反的信息,即便有一次她数学考的不错,她(大家)也会为之寻找外部理由,”只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罢了“。虽然这个心理过程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现实生活中的确如此,而且这也是心理学家们实验证实的结果。
过去10年,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偏见威胁的存在,就偏见威胁的运作机制上,研究人员发现对不同群体的个人来说,偏见威胁的作用方式都是一样的。首先使人感到焦虑;然后感觉做事的动力减少;最后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基于这些发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托尼•施玛德提出,偏见威胁是由于一些结构性的因素造成的。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工作记忆——即大脑临时存储控制信息的认知能力的集合。这些认知能力对于大脑来说是有限的资源,而偏见威胁会消耗这些资源使之枯竭。一个人可能因为担心他人对自己有偏见并想证明他们是错的而在心理上变得筋疲力尽。(更多的研究案例请戳)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偏见的影响是两义的:
1、你作为男生,认为女生数学考不过你,会给女生带来偏见的威胁,从而可能使她们的自信心大打折扣。
2、你作为女生,大家都说你的数学不好,你会从心理上产生压力或抗拒。如果你接受了这种偏见,便会掉进偏见的陷阱;如果你选择抗拒,可能就要承受自我心理暗示的损耗,结果就是需要付出比男生更多的努力,或者相同努力下成绩的确比不过男生。
因此,当你默认了某些偏见,要么给偏见的对象带来伤害,要么直接成为偏见的受害者。
我个人总结的偏见主要产生于:
1、容易相信别人的说法(也即先验假设),而且从不去求证。相信大家都听别人说过喝酒上脸的人更能喝,因此在某个喝酒场合当有人说自己上脸不能喝了,此时你便会义正言辞地说:喝酒上脸的人能喝,来,来,满上,你得需要锻炼。殊不知,喝酒上脸是一种不良的反应,酒精对他们身体的伤害更大。(对此知友做了很好的回答)
2、不能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作为程序员,我也发现,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性地更关注“使用的技术是不是新的,是否有趣,有没有挑战性,能不能学到东西…”,却忽视了最应该关注的“怎样才能以最低成本达到项目成功”。这些所谓选择性的偏见看起来冠冕堂皇,但同时也会把项目复杂化,造成项目的延期,甚至因为技术的不成熟而导致失控。
3、知识的局限性和视野的狭窄。就如我在“认识你的肖申克(二)”中讲到的,Red认为使用6寸左右的小锤凿通墙壁需要600年的时间,正是因为他缺乏地质学相关的知识,先验经验告诉他那是不可能的事或者说那得花掉他一辈子的时间。而Andy无意间刻字时凿下一大块墙石,通过分析认定墙壁的构造相对比较疏松。
最后,我们可以针对以上几点来逐条强化,遇到问题多思考、保持理性的思维;活多久学多久,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多反省多总结,进而做到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说着容易,做着难,那是你自己的事,哈哈~)
那么问题又来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知识却是无尽的,总不能指望每个人把所有知识都搞懂吧?
当然不是。在如今信息发达的社会,我们需要掌握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也必须坚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家可以以此来进行思考,我们放到下回来说。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