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侠小说
《神雕侠侣》
金庸先生的作品,更多时候我是定位在言情的武侠故事来看的。
射雕三部曲也是。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高中的时候看完,最喜欢的是《倚天》,最讨厌的是《神雕》。喜欢《倚天》倒不是因为张无忌,张无忌实在有点开挂让我很无奈,更多的是因为我心疼小昭,一个很乖很懂事而且聪明的女孩子,往往得不到世俗里好的结局,因为她们太懂事太聪明。
可见,聪明的女孩子并不是一件好事。
话说回来,为什么讨厌《神雕侠侣》呢?因为太言情了,至少射雕还是比较有趣的,神雕又沉重,我不喜欢看郭靖被怀疑,也不喜欢郭芙,郭襄倒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只是他的结局和小昭比,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差别。
只是后来看多了一些事情,看多了分分合合的人,看多了太多的无奈和不能相守,才突然发现,其实像杨过和小龙女这样一直相伴而钟情地在一起,相伴着经历过那么多风风雨雨,想想竟也是一个很奢侈而美丽的事情。
虽然还是走不出言情的范围,但是却开始不这样去讨厌,而觉得欣慰了起来。
李寻欢
古龙写的武侠和金庸先生几乎完全不同,古龙写的很纯粹,不是纯粹的武侠,而是纯粹地讲着作者本人在短暂一生里的一些真挚的体会。
西门吹雪对剑的态度是“诚”,古龙的作品也是“诚”的。
说说李寻欢,一度很迷恋《多情剑客》,很长时间我都想不通龙啸云为什么会去害李寻欢。后来看布袋戏的时候明白了,为什么恨不逢会恨羽人非獍,这个答案就是为什么龙啸云恨李寻欢。说俗了,就四个字:
相形见拙。
因为羽人非獍,让恨不逢在羽人非獍面前发现了自己的爱情是那么脆弱。因为羽人,所以恨不逢才显得可怜而可悲。
放到《多情剑客》也是一样,因为李寻欢,龙啸云才会觉得“相形见拙”。但在《多情剑客》里又不仅仅如此,换句话说,我更认为是因为李寻欢,龙啸云才会是之后的龙啸云。龙啸云最后身败名裂,李寻欢名利双收,但是实际上,是李寻欢害了龙啸云,是他自以为是的大度,将龙啸云推向了一个边缘。
世人不苛责李寻欢的作为,却对龙啸云感觉不齿。其实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西门吹雪
虽然一度认为古龙最好的作品是《多情剑客》。现在想想,应该还是《陆小凤系列》。
西门吹雪不是这部作品的名字,但是西门吹雪无疑是《陆小凤系列》里最鲜活的一个人,没有之一。(相比之下, 其实花满楼略有单薄)
和花满楼一样,西门吹雪也是一个很难写活的典型,因为纯粹。
但是西门吹雪确实写活了。
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
这是古龙在《陆小凤系列》里开篇的一句话。
如果说武侠小说里有一个剑神的话,那一定是西门吹雪。因为他的剑,他的冷,他的孤独。
也正因为此,才有了之后的紫禁之巅,和紫禁之巅之后的西门吹雪。
剑是神剑,人是剑神。
神者,无心,无情,只有剑。因为他已经将他的生命给了他觉得最值得奉献的事情——他的剑。
旁人无法达到他的境界,旁人也无法忍受他的孤独。
而一代剑神,才因此而生。
甘十九妹
我对萧逸的喜爱,很多都是来自于《甘十九妹》。
九五(六?)版的电视剧诞生在我还懵懂的年代,十多年后,我才真正喜欢上了他。
演甘十九妹的杨露从未真正红过,但张子健着实元芳得有名。
但仔细去说的话,《甘十九妹》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他写完了,但是并没有按照萧逸的意思写完了。所以要看清整个故事的话,必须电视剧和原著一起看。
萧逸确实在甘十九妹里,将感情能给一个人带来的痛苦描绘的淋漓尽致。所以结局里的甘十九妹是求死,而尹建平也是如此。
然而漫天血海深仇,死去成空。
只是这青山隐隐,两个人挣扎地拥抱在一起。
我想到的只是电视剧里的一个场景,尹建平在前面吹箫,甘十九妹在后面默默听着。
没有对白,没有对视,没有承诺。
想着能和一个钟情着的人相伴着,恐怕依旧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醉金乌
于 甲午年正月二十六 记
金庸先生的作品,更多时候我是定位在言情的武侠故事来看的。
射雕三部曲也是。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高中的时候看完,最喜欢的是《倚天》,最讨厌的是《神雕》。喜欢《倚天》倒不是因为张无忌,张无忌实在有点开挂让我很无奈,更多的是因为我心疼小昭,一个很乖很懂事而且聪明的女孩子,往往得不到世俗里好的结局,因为她们太懂事太聪明。
可见,聪明的女孩子并不是一件好事。
话说回来,为什么讨厌《神雕侠侣》呢?因为太言情了,至少射雕还是比较有趣的,神雕又沉重,我不喜欢看郭靖被怀疑,也不喜欢郭芙,郭襄倒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只是他的结局和小昭比,也不见得有多大的差别。
只是后来看多了一些事情,看多了分分合合的人,看多了太多的无奈和不能相守,才突然发现,其实像杨过和小龙女这样一直相伴而钟情地在一起,相伴着经历过那么多风风雨雨,想想竟也是一个很奢侈而美丽的事情。
虽然还是走不出言情的范围,但是却开始不这样去讨厌,而觉得欣慰了起来。
李寻欢
古龙写的武侠和金庸先生几乎完全不同,古龙写的很纯粹,不是纯粹的武侠,而是纯粹地讲着作者本人在短暂一生里的一些真挚的体会。
西门吹雪对剑的态度是“诚”,古龙的作品也是“诚”的。
说说李寻欢,一度很迷恋《多情剑客》,很长时间我都想不通龙啸云为什么会去害李寻欢。后来看布袋戏的时候明白了,为什么恨不逢会恨羽人非獍,这个答案就是为什么龙啸云恨李寻欢。说俗了,就四个字:
相形见拙。
因为羽人非獍,让恨不逢在羽人非獍面前发现了自己的爱情是那么脆弱。因为羽人,所以恨不逢才显得可怜而可悲。
放到《多情剑客》也是一样,因为李寻欢,龙啸云才会觉得“相形见拙”。但在《多情剑客》里又不仅仅如此,换句话说,我更认为是因为李寻欢,龙啸云才会是之后的龙啸云。龙啸云最后身败名裂,李寻欢名利双收,但是实际上,是李寻欢害了龙啸云,是他自以为是的大度,将龙啸云推向了一个边缘。
世人不苛责李寻欢的作为,却对龙啸云感觉不齿。其实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西门吹雪
虽然一度认为古龙最好的作品是《多情剑客》。现在想想,应该还是《陆小凤系列》。
西门吹雪不是这部作品的名字,但是西门吹雪无疑是《陆小凤系列》里最鲜活的一个人,没有之一。(相比之下, 其实花满楼略有单薄)
和花满楼一样,西门吹雪也是一个很难写活的典型,因为纯粹。
但是西门吹雪确实写活了。
西门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
这是古龙在《陆小凤系列》里开篇的一句话。
如果说武侠小说里有一个剑神的话,那一定是西门吹雪。因为他的剑,他的冷,他的孤独。
也正因为此,才有了之后的紫禁之巅,和紫禁之巅之后的西门吹雪。
剑是神剑,人是剑神。
神者,无心,无情,只有剑。因为他已经将他的生命给了他觉得最值得奉献的事情——他的剑。
旁人无法达到他的境界,旁人也无法忍受他的孤独。
而一代剑神,才因此而生。
甘十九妹
我对萧逸的喜爱,很多都是来自于《甘十九妹》。
九五(六?)版的电视剧诞生在我还懵懂的年代,十多年后,我才真正喜欢上了他。
演甘十九妹的杨露从未真正红过,但张子健着实元芳得有名。
但仔细去说的话,《甘十九妹》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他写完了,但是并没有按照萧逸的意思写完了。所以要看清整个故事的话,必须电视剧和原著一起看。
萧逸确实在甘十九妹里,将感情能给一个人带来的痛苦描绘的淋漓尽致。所以结局里的甘十九妹是求死,而尹建平也是如此。
然而漫天血海深仇,死去成空。
只是这青山隐隐,两个人挣扎地拥抱在一起。
我想到的只是电视剧里的一个场景,尹建平在前面吹箫,甘十九妹在后面默默听着。
没有对白,没有对视,没有承诺。
想着能和一个钟情着的人相伴着,恐怕依旧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醉金乌
于 甲午年正月二十六 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