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長大的老頑童 - 葉夢寒
他聲稱,他一生看過的電影不超過50部,而且沒有一部電影看過兩遍。但是奇怪的是,他的觀影歷史很悠久,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就喜歡看電影(這樣算下來怎麼都要超過50部吧?)而且,自那時起,他就把電影視作一種純粹的娛樂,這樣一來,在他幼小的心靈中,覺得蘇菲亞.羅蘭比拍攝了《單車竊賊》的狄西嘉更重要也就可以理解了。
這位讓尚盧.高達讚嘆不已卻因極度沉悶而讓影迷叫苦不迭的伊朗電影大師,他的作品怎麼看都和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系列沒什麼可比性,他真的把電影視作娛樂?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像個喜歡賭氣的小學生,他這樣標榜似乎只是要故意氣氣我們,做出一種挑釁的姿態。
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孩子氣也彌漫在他的作品中──幾乎他的重要作品中都能看到少年的身影。基阿魯斯達米喜歡甚至是迷戀着青少年。1970年,他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影片《麵包與小巷》,講一個小男孩拿着一根麵包棍回家,經過一條小巷時一隻小狗攔住去路的故事。第二部影片《課間休息》可以看作第一部作品的同主題變奏:一個小男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發現在他原來回家的路上有人在踢足球比賽,於是他只得繞開那兒,走上了一條都市中崎嶇不平而又經常出事的道路。小狗和足球賽都構成了障礙,但足球賽的障礙看來更讓主人公鬱悶一些,因為之前他因為踢足球而打碎了一塊玻璃,之後,他不得不選擇的道路又被證明不那麼平坦。
當然,最後,這位小男孩順利解決了問題。不過,基阿魯斯達米之後幾部電影的主人公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經歷》中的14歲男孩穆罕默德對一個富人區的小姑娘有了朦朧的感情,儘管他找到了個機會到她家去修照相機,從而得到了一個和她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但是他最後發現,自己對女孩的愛是無望的。一切都威脅着他的生存,他是個孤兒,無家可歸,整部影片都在表現他處於極度孤獨之中;他還試圖吸引一個與媽媽一起來拍照的小男孩的注意力,顯然,他從來不是這樣的孩子。
這部影片後來成了他的名片《橄欖樹下的情人》的一個母本:一個「無家」的男孩愛上「有家」的女孩,毫無疑問,在劇場打雜的侯賽因想要娶塔赫莉的念頭並不是一件能給他帶來幸福的舉動。我們在基阿魯斯達米的電影中看到太多的孩子,他們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的見證人,而在《家庭作業》中,基阿魯斯達米又試圖為孩子說話,讓孩子無法馴服的喧嘩來質疑伊朗現行的教育制度。
基阿魯斯達米是個「不想長大」的老頑童嗎?在更多的時候,他的孤獨在孩子的臉上流淌,他們共同構成了憤怒和陰暗的一代人,在他們看來,也許,在成人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單純的位置只能是一種徒勞。
這位讓尚盧.高達讚嘆不已卻因極度沉悶而讓影迷叫苦不迭的伊朗電影大師,他的作品怎麼看都和盧卡斯的《星球大戰》系列沒什麼可比性,他真的把電影視作娛樂?基阿魯斯達米(Abbas Kiarostami)像個喜歡賭氣的小學生,他這樣標榜似乎只是要故意氣氣我們,做出一種挑釁的姿態。
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孩子氣也彌漫在他的作品中──幾乎他的重要作品中都能看到少年的身影。基阿魯斯達米喜歡甚至是迷戀着青少年。1970年,他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影片《麵包與小巷》,講一個小男孩拿着一根麵包棍回家,經過一條小巷時一隻小狗攔住去路的故事。第二部影片《課間休息》可以看作第一部作品的同主題變奏:一個小男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發現在他原來回家的路上有人在踢足球比賽,於是他只得繞開那兒,走上了一條都市中崎嶇不平而又經常出事的道路。小狗和足球賽都構成了障礙,但足球賽的障礙看來更讓主人公鬱悶一些,因為之前他因為踢足球而打碎了一塊玻璃,之後,他不得不選擇的道路又被證明不那麼平坦。
當然,最後,這位小男孩順利解決了問題。不過,基阿魯斯達米之後幾部電影的主人公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經歷》中的14歲男孩穆罕默德對一個富人區的小姑娘有了朦朧的感情,儘管他找到了個機會到她家去修照相機,從而得到了一個和她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但是他最後發現,自己對女孩的愛是無望的。一切都威脅着他的生存,他是個孤兒,無家可歸,整部影片都在表現他處於極度孤獨之中;他還試圖吸引一個與媽媽一起來拍照的小男孩的注意力,顯然,他從來不是這樣的孩子。
這部影片後來成了他的名片《橄欖樹下的情人》的一個母本:一個「無家」的男孩愛上「有家」的女孩,毫無疑問,在劇場打雜的侯賽因想要娶塔赫莉的念頭並不是一件能給他帶來幸福的舉動。我們在基阿魯斯達米的電影中看到太多的孩子,他們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的見證人,而在《家庭作業》中,基阿魯斯達米又試圖為孩子說話,讓孩子無法馴服的喧嘩來質疑伊朗現行的教育制度。
基阿魯斯達米是個「不想長大」的老頑童嗎?在更多的時候,他的孤獨在孩子的臉上流淌,他們共同構成了憤怒和陰暗的一代人,在他們看來,也許,在成人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單純的位置只能是一種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