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博物馆美妙夜之二
![]() |
2015-3-1 22:15
早上因为时间的缘故,没有写完。
其实还有几点很重要的分享。
王馆长,焉耆老师,吉他老师夫妻,还有老廖一起吃手工面的时候;吉他老师介绍老廖的时候说“这位老师,就是她让我和曾老师有了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在康城国际酒店给。。。。。。”
2013年夏天,老廖策划这么一个给农民工孩子们做大型公益英语角的活动,当时已经知道了吉他博物馆,随心所欲就和王馆长讲起此事,希望他们可以来为孩子们表演。
就成了。
没有想到自己如此任性随意的举动,成就了二位老师的初次登台。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在何时影响了谁,谁不知道自己的哪个举动就帮助了谁完成了一个梦想呢?
勿以善小而不为。
王馆长提及附近卖酒的人是俺老廖的粉丝,馆长问“你认识。。吗?”——“完全不知道,我不认识自己的粉丝啊。”
哈哈。。。。。。
微博很少上,智能手机不太会用,粉丝?有人关注,但是不明白“关注”意味着什么,原来老廖是真的有人“关注”的啊,那么不能让粉丝失望吧,哈哈,那就做个好老廖呗,哈。
在馆里与王馆长聊天才得知,库尔勒吉他手工品博物馆已经在全国闻名了,全国各地也开始有吉他博物馆,也开始想着办音乐沙龙。有人提出:请直播库尔勒吉他博物馆的音乐沙龙。
天啊,我们在新疆库尔勒享受着另全国吉他音乐人艳羡的音乐沙龙呢!
王馆长断然拒绝“直播”,言之:不想插电。
不插电是吉他博物馆的基本原则,原声,原汁原味。
俺不明白为何不能直播呢?
最近偶然见看了一期《焦点访谈》,活法,一位北京的知名医生发明了自己做手术的方法,可以救助更多心血管病人,他一边做手术一边教徒弟,而且向德国同步直播手术。传授手术技能给更多医者,希望更多病人可以有更多生的机会。
分享,不好吗?
王馆长担心:“直播”会变味。
吉他手工品博物馆不做广告推广和商业运作,因着尊重音乐的本质,享受音乐的乐趣,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前来,也招蜂引蝶地引来了“唯利是图”的人。
其实王馆长本来就是一位精明的商人,商人的原则是为利益而动,他知道得很清楚,不然如何开得起这么一个吉他博物馆呢?
可是他又坚决反对商业化运作吉他博物馆,舍不得更加不忍心,杜绝“歪风邪气”,哈哈,有人来挖人,期望以此为谋利的工具。
想起,他讲起自己经历——
在酒吧弹吉他,吃喝的人听着继续吃喝;
吃喝地更加厉害;
甚至有酒鬼来逗你;
弹奏完毕,有人给你塞钱,然后问你饿不饿?
其实饥肠辘辘,也不会说“饿”;
没有尊重,没有掌声,没人真正关注音乐。
听了这些俺只能想象那些画面,感同身受那份饥饿与窘境。
我们吃完手工面之前,吉他博物馆门前,已经聚着一些人开始等候开门,等候着精神盛宴的开启了;
真正开始了,时间如流,在愉悦的心情时间里,时针在不经意间很快就走到了11点。
而整个气场和环境没有茶水,没有咖啡,没有餐品,
主菜唯一:音乐。
所有人只能聚精会神地倾听:音乐。
有自发的掌声,有录音,有录像,有拍照,有赞叹,有交流,有分享,有感情的流淌。
这是音乐沙龙,不是茶话会,不是咖啡厅,不是丽江的酒吧,不是餐吧,这里就是库尔勒吉他手工品博物馆,承载音乐的地方,纯粹的分享,纯粹的愉悦。
有尊严,有尊重,不要商业化的缘由就在这里,
不要分心,安静,越安静越纯粹,越美。
仔细聆听,脚步声都那么明显和不和谐。
认真倾听,音乐多美好。。。。。。
少,即多;
舍,即德;
聚,即乐;
散,即缘;
美好,即在身边。
想起:美妙。
听内向的人,言语很少的人演奏乐曲时,
听他们的琴声的时候,
听得见岁月的沉淀:
听得见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而我们也因为这些美妙的琴声,渐渐地也开始听见:
自己。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