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
这两天网络被柴静的《穹顶之下》刷屏了,我也借她的话讲讲我和雾霾的故事。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石家庄,就是片子里那个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264天的城市。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好像没有什么蓝天的记忆,只记得村口去往县城的那条马路两边一个又一个的小水泥厂,只记得我们一个小学老师说过,他们家洗过的浅色衣服从来不敢在院子里晾,因为会落一层煤灰。长大一点儿的时候,这些小水泥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大型的水泥厂,去往县城的路也干净了好多。所以当年我到北京读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北京的天比石家庄的蓝多了。
这种关于“蓝”的记忆持续到了2012年,那年深秋我从美国一个小镇学习结束回到宿舍,住进阔别一年的学生宿舍。我的学校在北京西三环边上,宿舍在14层,所以站在窗户边上,可以远远的看到北京的电视塔。但是那次美国回来之后,我发现有很长一段时间,北京都是灰蒙蒙的,一灰就是一两周,远处的电视塔也经常看不到了。后来才知道,这种“灰”叫做“霾”。稍后,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这时环境污染的一种代价,对人类的健康是有影响的,但是短时间内不容易解决。唯一能保护自己的就是少出门,我的朋友在中关村读书,她每次出门之前,就是先望一望不远处的西山,如果能看清楚,那就出门,反之,则待在屋里。
13年毕业之后,我就离开了北京,和家属来到多伦多生活,当时很庆幸我只是北京的一个过客,那些把家安在北京的人就不那么淡定了。记得前年冬天,和我北京的老师聊天的时候,她很郁闷的说,之前很坚定的认为,自己到死也就是北京的人儿了,不会离开北京了,但是去年她动摇了,冬天长时间的雾霾天气,让她备受压抑,所以每天都想逃离,但是工作在那里,几百万的房子在那里,说要逃离,谈何容易。
14年的八月份我和家属回国,飞机准备降落的时候,飞机上的好多人都说,北京下雨了吗?降落之后,才发现,那是雾霾。10月份到12月底,我们在石家庄待了三个月,每天骑四十分钟的电动车,从北二环到市委旁边的一个档案馆查资料。确实有那么一段时间,觉得每天都是雾蒙蒙的。我担心家属的健康,因为他迎风驾驶,比我的危险更大,所以就买了几个防霾的口罩给他,自己也不敢掉以轻心,很不习惯的戴了起来。即使这样,每次晚上睡觉前洗漱的时候,还是能从鼻腔里清理出一团团的黑色东西。随着天气的转凉,骑着电动车在马路上奔驰越来越冷了,但我还是希望能每天刮风,因为这样雾霾就会被吹跑。记得11月的时候,感觉空气清新了好多,一天突然听档案馆的人说,汽车开始限行了,石家庄乘公交免费了,原因是北京要开Apec 会议了;微信上朋友圈里的人也都是准备出游或者正在出游的照片,原来他们放假了,理由是Apec会议来了;周末我们回家的时候,爸爸说他的小砖厂接到上边命令,停产几天,理由也是北京的Apec会议。我觉得有点可笑,一个两天的会议,搞得大半个中国都不得安宁。我不知道为了这个Apec蓝,那几天中国损失了多少经济利益。只看到,会议结束之后,石家庄公交车上“免费乘坐”的牌子不见了,马路上又开始堵车了,市里上空的霾又来了。对于政府在Apec会议期间的种种规定,我觉得是应该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希望那些远道而来的大国领导人对她有个好印象,我也接受河北某个乡村的一个小砖厂停产几天,为Apec蓝做贡献。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政府过后的态度,没有了Apec,没有了外国友人,我们又过上了破罐子破摔的日子,车继续堵,天继续灰。既然为了Apec,政府能坚决的维护我们的蓝天,为什么为了自己的老百姓反而不能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目前的状态下,尤其是石家庄这样的重度污染城市,马上要求她恢复蓝天白云的状态也是不现实的,据我所知,家乡附近的采石场、水泥厂已经基本停产了。这些信息我是从邻居的抱怨中了解到的,他所在的采石场已经被封了,家里的固定收入也断了,只能每天到建筑班做小工;表姐也主动辞职了,因为她们的水泥厂经常休息,本来就很少的工资更少了,只能重新考虑其他的工作。所以,我看到了政府在有所作为了,值得欣慰,虽然是以千百人的失业为代价的。相信下一步工作会考虑这个问题吧。
最后想说的是,1、环保确实应该从自身做起;2、现在的我为自己的那种“庆幸”心理而不耻;3、加拿大再好也是别人的国家,多伦多的天再蓝也别人的蓝天。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石家庄,就是片子里那个2014年空气污染天数264天的城市。现在回想起来,我小时候好像没有什么蓝天的记忆,只记得村口去往县城的那条马路两边一个又一个的小水泥厂,只记得我们一个小学老师说过,他们家洗过的浅色衣服从来不敢在院子里晾,因为会落一层煤灰。长大一点儿的时候,这些小水泥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大型的水泥厂,去往县城的路也干净了好多。所以当年我到北京读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北京的天比石家庄的蓝多了。
这种关于“蓝”的记忆持续到了2012年,那年深秋我从美国一个小镇学习结束回到宿舍,住进阔别一年的学生宿舍。我的学校在北京西三环边上,宿舍在14层,所以站在窗户边上,可以远远的看到北京的电视塔。但是那次美国回来之后,我发现有很长一段时间,北京都是灰蒙蒙的,一灰就是一两周,远处的电视塔也经常看不到了。后来才知道,这种“灰”叫做“霾”。稍后,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这时环境污染的一种代价,对人类的健康是有影响的,但是短时间内不容易解决。唯一能保护自己的就是少出门,我的朋友在中关村读书,她每次出门之前,就是先望一望不远处的西山,如果能看清楚,那就出门,反之,则待在屋里。
13年毕业之后,我就离开了北京,和家属来到多伦多生活,当时很庆幸我只是北京的一个过客,那些把家安在北京的人就不那么淡定了。记得前年冬天,和我北京的老师聊天的时候,她很郁闷的说,之前很坚定的认为,自己到死也就是北京的人儿了,不会离开北京了,但是去年她动摇了,冬天长时间的雾霾天气,让她备受压抑,所以每天都想逃离,但是工作在那里,几百万的房子在那里,说要逃离,谈何容易。
14年的八月份我和家属回国,飞机准备降落的时候,飞机上的好多人都说,北京下雨了吗?降落之后,才发现,那是雾霾。10月份到12月底,我们在石家庄待了三个月,每天骑四十分钟的电动车,从北二环到市委旁边的一个档案馆查资料。确实有那么一段时间,觉得每天都是雾蒙蒙的。我担心家属的健康,因为他迎风驾驶,比我的危险更大,所以就买了几个防霾的口罩给他,自己也不敢掉以轻心,很不习惯的戴了起来。即使这样,每次晚上睡觉前洗漱的时候,还是能从鼻腔里清理出一团团的黑色东西。随着天气的转凉,骑着电动车在马路上奔驰越来越冷了,但我还是希望能每天刮风,因为这样雾霾就会被吹跑。记得11月的时候,感觉空气清新了好多,一天突然听档案馆的人说,汽车开始限行了,石家庄乘公交免费了,原因是北京要开Apec 会议了;微信上朋友圈里的人也都是准备出游或者正在出游的照片,原来他们放假了,理由是Apec会议来了;周末我们回家的时候,爸爸说他的小砖厂接到上边命令,停产几天,理由也是北京的Apec会议。我觉得有点可笑,一个两天的会议,搞得大半个中国都不得安宁。我不知道为了这个Apec蓝,那几天中国损失了多少经济利益。只看到,会议结束之后,石家庄公交车上“免费乘坐”的牌子不见了,马路上又开始堵车了,市里上空的霾又来了。对于政府在Apec会议期间的种种规定,我觉得是应该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也希望那些远道而来的大国领导人对她有个好印象,我也接受河北某个乡村的一个小砖厂停产几天,为Apec蓝做贡献。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政府过后的态度,没有了Apec,没有了外国友人,我们又过上了破罐子破摔的日子,车继续堵,天继续灰。既然为了Apec,政府能坚决的维护我们的蓝天,为什么为了自己的老百姓反而不能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目前的状态下,尤其是石家庄这样的重度污染城市,马上要求她恢复蓝天白云的状态也是不现实的,据我所知,家乡附近的采石场、水泥厂已经基本停产了。这些信息我是从邻居的抱怨中了解到的,他所在的采石场已经被封了,家里的固定收入也断了,只能每天到建筑班做小工;表姐也主动辞职了,因为她们的水泥厂经常休息,本来就很少的工资更少了,只能重新考虑其他的工作。所以,我看到了政府在有所作为了,值得欣慰,虽然是以千百人的失业为代价的。相信下一步工作会考虑这个问题吧。
最后想说的是,1、环保确实应该从自身做起;2、现在的我为自己的那种“庆幸”心理而不耻;3、加拿大再好也是别人的国家,多伦多的天再蓝也别人的蓝天。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