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病的介绍
阿米巴病又名变形虫病,是成年蜂的马氏管病害。该病在欧洲较为流行,特别是德国、瑞士和英国,在美国也有发现。患病蜂群发展缓慢,采集力下降。据39蜂疗网调查该病常与孢子虫病并发,此种情况,蜂群受害较重。
(一)病原
马氏管变形虫有变形虫和孢囊两种形态。在蜜蜂体外以孢囊形式存活,孢囊近似球形,大小为6—7微米。孢囊随蜜蜂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水源及蜂具而造成重复感染。阿米巴是一种形状可变的单细胞小体,称为变形虫,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阿米巴寄生于马氏管内,借助于尖细而弯曲的伪足运动,钻入马氏管上皮细胞间隙并且从中吸取营养物质,经3—4周,如遇不良条件(营养不足、低温等)即停JL发育繁殖,而形成孢囊,以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阿米巴营养体在马氏管内发育繁殖,堵塞马氏管,造成排泄功能紊乱。此外,阿米巴还以代谢产物毒害蜜蜂机体,破坏上皮细胞,促使病原微生物侵入,往往造成孢子虫病并发。
(二)症状
病蜂腹部膨大,有时出现下痢症状,体质衰弱,无力飞行,本久死亡。病群发展缓慢,婢群群势逐渐削弱,采集力下降,蜂蜜产量降低。若与孢子虫病混合发生,刚死蜂数量增加。
(三)诊断方法
取出病蜂消化道。置于载玻片上,去掉蜜囊和后肠,留下中肠、小肠及马氏管部分,滴加无菌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马氏管膨大,近于透明状,管内充满如珍珠般孢囊,压破马氏管,并见到孢囊散落在水中,即可确诊为阿米巴病。
(四)流行特点
在一年中以春季发病严重,蜂群群势较弱。越冬饲料不良,可促使病害发生。被污染的饲料、巢脾和饮水是主要传染源。当蜜蜂吞食孢囊后,就可造成感染。
(五)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蜂群内有充足的优质越冬饲料和良好的越冬条件;搜集死蜂并烧毁,以减少传染源;更换病群中的蜂王,增强蜂群群势;对于蜂箱、蜂具可用1—2%的石炭酸或4%的甲醛溶液消毒。
(一)病原
马氏管变形虫有变形虫和孢囊两种形态。在蜜蜂体外以孢囊形式存活,孢囊近似球形,大小为6—7微米。孢囊随蜜蜂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水源及蜂具而造成重复感染。阿米巴是一种形状可变的单细胞小体,称为变形虫,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阿米巴寄生于马氏管内,借助于尖细而弯曲的伪足运动,钻入马氏管上皮细胞间隙并且从中吸取营养物质,经3—4周,如遇不良条件(营养不足、低温等)即停JL发育繁殖,而形成孢囊,以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阿米巴营养体在马氏管内发育繁殖,堵塞马氏管,造成排泄功能紊乱。此外,阿米巴还以代谢产物毒害蜜蜂机体,破坏上皮细胞,促使病原微生物侵入,往往造成孢子虫病并发。
(二)症状
病蜂腹部膨大,有时出现下痢症状,体质衰弱,无力飞行,本久死亡。病群发展缓慢,婢群群势逐渐削弱,采集力下降,蜂蜜产量降低。若与孢子虫病混合发生,刚死蜂数量增加。
(三)诊断方法
取出病蜂消化道。置于载玻片上,去掉蜜囊和后肠,留下中肠、小肠及马氏管部分,滴加无菌水,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马氏管膨大,近于透明状,管内充满如珍珠般孢囊,压破马氏管,并见到孢囊散落在水中,即可确诊为阿米巴病。
(四)流行特点
在一年中以春季发病严重,蜂群群势较弱。越冬饲料不良,可促使病害发生。被污染的饲料、巢脾和饮水是主要传染源。当蜜蜂吞食孢囊后,就可造成感染。
(五)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蜂群内有充足的优质越冬饲料和良好的越冬条件;搜集死蜂并烧毁,以减少传染源;更换病群中的蜂王,增强蜂群群势;对于蜂箱、蜂具可用1—2%的石炭酸或4%的甲醛溶液消毒。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