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记——豆腐和他的亲戚们
![]() |
豆腐 |
豆腐的父亲是豆浆,祖父是黄豆,还有豆腐脑,豆腐皮、豆腐干、油豆皮、腐竹等兄弟姊妹,还有个堂叔叫人造肉。黄豆芽算起来是豆腐的堂叔爷。这几年还有千页豆腐、日本豆腐等没有血缘的远亲也活跃在饭桌上。
按辈分资历说起来,黄豆是整个家庭的大家长。其实我不大喜欢黄豆,因为黄豆很硬,难以煮透,吃起来费牙。黄豆的弟弟黄豆芽也没有绿豆芽那么脆嫩。唯一觉得可以赞美的是黄豆炖排骨,同样的黄豆炖肉也美味,相较之下腻味多了,稍尝即可,没有前者那样使人大快朵颐的欲望。黄豆泡发,与排骨在高压锅内同炖,炖好以后焖上一个半个小时的,肉和豆都十分软烂,此时豆子比肉还好吃呐。假若没有后续的焖,黄豆就不软糯,硬邦邦的豆子和烂熟的肉一起入口,简直是灾难。
豆制品里,我较喜欢人造肉和豆腐。人造肉和白菜或者萝卜炖菜,清淡好吃,在家乡,这三样菜是冬季居家食品的榜首,百吃不厌。如果加肉同炖,美味更上一层楼。豆腐的花样就更多,煎炒蒸炸炖无一不可。最好吃的当属炖老豆腐,千炖豆腐万炖鱼。豆腐切片煎至两面金黄,加水小火慢炖,出锅的豆腐外韧里嫩,味道极好。要是有虾米或者几片白肉则是锦上添花。我还做过豆腐丸子,肉馅和老豆腐拌匀,搓成丸子下开水煮熟,比纯肉丸更嫩更滑,比加面的肉丸子不知好到哪里去,红烧、清蒸、做汤件件都是美事。我常吃老豆腐。同样是豆腐,品质差的大了,内酯豆腐太软,经不起颠簸,铲子翻两下就碎成渣渣,清蒸则难以入味,因此一直为我所不喜。在云南吃过一种菜豆腐,相当于加了菜的豆腐脑,本身就是咸的,上锅清蒸即食,人间有味是清欢。其他吃法没尝试过,窃以为加了各式调料就损了豆腐本身的鲜美,十分不妥。
说起菜豆腐,不得不提一下豆腐脑。咸甜之争久矣,身为中原人,从小吃甜豆腐脑。后读书在外也吃咸豆腐脑,窃以为各有千秋。我在外吃就吃甜的,在家吃咸的。因为咸豆腐脑的酱加有味精或者鸡精之类,经过豆腐脑本身的稀释,味道尤其古怪,为我所不能忍。
豆皮和豆干都不好做,比豆腐还难以入味。只有细细的切成丝,高汤煨或与肉同炒同炖,否则我是不吃的。涮火锅就属油豆皮和腐竹,油豆皮薄,腐竹多孔,都不至于煮半天还没有一丝味道。
黄豆还未成熟时可以煮五香毛豆吃,小时候的事情,现在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