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阅读手记1:东野圭吾之《放学后》
![]() |
自从看过《白夜行》和《幻夜》之后,东野圭吾就成了我的至爱。这毕业于电气工学专业的工科男,写的推理侦探小说却如寿司一般清淡细腻,口口余香。
因为太爱《白夜行》,以至于现在所写的小说里女主身上都带着雪乃的烙印,因此我打算把这本放在最后说。现在来谈谈花了一下午时间看完的《放学后》。
首先第一印象是,哇,东野大神简直太了解“教师”这个职业了。特别是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态度,简直惟妙惟肖到极点:
我一面在黑板上列出难解的数学公式,时而回头望向学生们,但,她们还是一样虚无的表情。若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多少会面露反抗之色,表示“为何必须学这种东西”或“数学在走向社会后根本用不到”,但是,升上三年级,却似已不再有这类无意义的疑问了,反倒是一副“好了好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表情……
没错,当过五年中学教师的笔者,对这种表情是多么熟悉啊,简直看到后很难不会心一笑。
看到这里我简直认为东野大神肯定也做过一段时间教师,否则不会有这么深刻而无奈的挫败感,非当事人很难体会吧。
其次,从推理上来看,这本书一如既往地阅读难度不大,无论从假造“密室杀人”的现场,还是游行中当众毒死老师,所用的手法并没有让人产生“啊,原来是这样啊”此类恍然大悟的感觉。也许,这本书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于刻画了一群内心复杂而生动的高中女生形象,无论是爱主角的、恨主角的,都是那么栩栩如生,让人频频点头:没错,高中女生就是这样一群没有什么缘由、也讲不通什么道理的生物。
说来说去,我一直觉得东野大神最擅长的反而不是精巧的推理过程,而是对于女性心理的细腻刻画,以及对女性这个群体的那种捉摸不透的、淡淡的怜悯和恐惧感。
最后,以下文字有剧透,请谨慎阅读:
我觉得本书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在于从开头设下的悬念,究竟是谁想杀主角,但是看到后来“不识张郎是张郎”的布局,觉得东野大神安排的结构真是太精巧了。
处处制造的危机,竟然是掩盖真正想杀的目标。相比之下,当初杀人的动机真是太过轻飘了,轻飘得简直不可信。当然,中国的教育体制之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不会像《放学后》那么生疏,只是因为多看了一眼就决定要杀人,这种心理可能我们无法体会。
但即使是在最不可理喻的青春叛逆期,理智和情感也不可能如此悖离,这句话的意思即为,心智如此不成熟的高中女生,竟然要设计好如此精妙冷酷的布局,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