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不对柴静及《穹顶之下》抱以掌声
或许是长大后,我更多的是体验个体情怀,而很少谈论公众议题,与纷扰的争议声刻意保持距离,因为我该说的,已经有人发出声音了,我没有必要去重复,再者,可以留给自己一些安静的空间,透过现象来去独立思考。这样可以更好的在重重的迷雾里认识真相
当《穹顶之下》播出后,经过一夜刷屏,我看到庸众的胜利,我看到沉默的螺旋定律再次发酵,我看到一个纪录片能制造一个全覆盖的超级话题,而且还都是一边倒的声音。这其实是不正常的,这说明社会真的还不太多元。其实也是有置疑的声音,说什么柴静本人也吸烟,也开大排量的汽车,证明她本人也是环境的污染者和破坏者。我觉得这样置疑声不仅稚气,挠不住痛痒,而且还会招来拥护柴静的庸众更激烈的反扑。因为在一个自由的社会,每个公民和行为只有不违反法律,那么就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就像你不能说一个嫖客没有资格推动社会公益,一个妓女不配做慈善一样。
今天我必需去言说,因为我听到太多热烈的追捧,而很少听到理性平和的讨论。当我看到更多的人在烂泥塘中继续打转,离真相越来越远的时候,有一种绞心的痛。同时我也自知人言轻微,没有话语权和感染力。但正如我喜欢的一句话那样:无知是一种罪过,知道而不说出来,是更大的罪过。
恰如许知远在评论韩寒现象时说: 韩寒根本没有独立思考,他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迎合大众的情绪,他以嘲讽式的挑衅姿态,显得如此机智,他还熟知挑战的分寸,绝不真正越政治雷池一步,一个聪明的青年人说出了一些众人皆知的真话,他就让这个时代的神经震颤不已。与其说这是韩寒的胜利,不如说是庸众的胜利。纵观柴静,环境问题当然也包括雾霾,她不是第一位唤醒公众的,也不是做的最纯粹和最有献身精神的一位。甚至在我接下来提到的民间环保义工人士中,她连第100个也不是,但却可以坐拥这个议题最大收割者。
这就是权力和话语权的魔力,不管她搞的具体议题是什么,都一样能被煽动起来。柴静的权力当然是从体制内而来,没有央视她啥也不是。但她是央视中的另类,意思是她身在垄断体制内,面向自由言论市场,两边通吃,由此积聚了个人资源。当她离开央视,就开始将这种资源更集中地用于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将资源从体制内抽出来,复制和再发展。这样的套路之前崔永元已经演绎一遍了,但不尽完美,所以柴静要在崔的基础上汲取教训,做到更精湛。
不管她和体制内有多么的“不一样”,尽管在不同程度上都安全地应和了人们的失望和渴求。但这是有安全阀的,忧国忧民而不愤世嫉俗,在这一点上柴静做得比崔永元好多了,精心挑选雾霾这个议题能让更多的人舒服和团结大多数。退而言之,即便她挑选的不是雾霾的议题而是别的,也不论她出手的早晚。然后你发现其他人根本搞不过她。不是因为她更智慧啥的,是因为他们有体制内带出来的话语权,甚至你前面的人更努力更用心做了,也会沦为炮灰,因为你的话语权完全被覆盖。
尽管权力拥有最强势的话语权,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你会发现再讲那些政治正确,光荣伟大的事儿已吊不起公众的胃口,所以政府也要换个法术。包装这些名人,控制这些名人的影响不真正威胁自己就是了。就像人民日报你偶尔也会读到那些反思体制,亮瞎你眼的文章,但你千万不要幻想它已经脱胎换骨了。时不时给自己挠下痒,但只要别动骨,这样的好处是不仅给公众带来欢呼声,还会让大家觉得最值得敬仰和足够反抗了。
当然,我并不否认柴静个人魅力,她年轻漂亮,知识渊博有良好的公众形象,但这并不能增加她提出这个议题的法码。你可以操控“一夜刷屏”,但社会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从来没有一夜春风的神话。这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我们真正要致敬的中国环保行动者,他们在阻止任何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争取改变一切不公正现象。
那些遍布祖国各个角落的民间环保义工们,他们凭借掌握少了可怜的社会资源,倾入巨大的心力和心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以最真诚的行动力致力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但却很少得到关注及他们困难的时候得到援助。下面我就列举两位你闻所未闻的环保义工们!
人物一:【萧亮中】(1972-2005),云南迪庆人。1972年12月5日,他出生在金沙江边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金江镇车轴村,这个多民族聚居的连接汉藏两地的美丽村落,后来成为他硕士毕业论文和书稿《车轴》的田野调查基地。同时,为着捍卫这个村落以及金沙江流域这片乡土社会和人民的权益,他开始了四处奔走,几赴金沙江,用他的热情和坚韧来影响社会公众。2005年1月5日,凌晨,劳累过度的萧亮中猝然离去,走完了短短32岁的人生之旅。在生命的最后6个月,萧亮中不遗余力地维护着家乡那多民族聚居地的乡土权益,呼吁停止危险的虎跳峡流域水电开发,留住虎跳峡和长江第一湾。并最终使得虎跳峡的保护工作在2004年跃入公众视野。
人物二:【吴立红】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县周铁镇人,农民,民间环境保护志愿者。从1989年代末开始关注当地环境问题,1998年以来,公开向媒体和官方举报当地工厂污染太湖的情况。近十年来,他先后举报2000多家企业非法排污行为,其中200多家企业受到处罚。2005年被民众选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吴是其中惟一的环保人士)、“中国十大环保人物”。他被中国媒体与民众誉为“环保斗士”、“太湖卫士”、“环保英雄”。2007年4月太湖蓝藻大爆发,水污染导致无锡二百多万人无干净清洁水饮用,一度造成人心惊惶。
同年吴立红因“涉嫌敲诈”被拘捕并判处三年监禁,关押在宜兴市拘留所和宜兴市丁山监狱2010年4月12日,吴立红刑满出狱。
……
这样的名字还有很多很多,我要写还有很长很长,他们以自由甚至以生命为价守护着绿色信念,记住他们,也愿行动者们继续奋力前行。但这样的名字却被太少的人记住,他们的事迹也被太少的人关注。因为他们太多的关注环保本身,没有这个话语权,当然也没有操控和愚弄庸众的智力。
当《穹顶之下》播出后,经过一夜刷屏,我看到庸众的胜利,我看到沉默的螺旋定律再次发酵,我看到一个纪录片能制造一个全覆盖的超级话题,而且还都是一边倒的声音。这其实是不正常的,这说明社会真的还不太多元。其实也是有置疑的声音,说什么柴静本人也吸烟,也开大排量的汽车,证明她本人也是环境的污染者和破坏者。我觉得这样置疑声不仅稚气,挠不住痛痒,而且还会招来拥护柴静的庸众更激烈的反扑。因为在一个自由的社会,每个公民和行为只有不违反法律,那么就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就像你不能说一个嫖客没有资格推动社会公益,一个妓女不配做慈善一样。
今天我必需去言说,因为我听到太多热烈的追捧,而很少听到理性平和的讨论。当我看到更多的人在烂泥塘中继续打转,离真相越来越远的时候,有一种绞心的痛。同时我也自知人言轻微,没有话语权和感染力。但正如我喜欢的一句话那样:无知是一种罪过,知道而不说出来,是更大的罪过。
恰如许知远在评论韩寒现象时说: 韩寒根本没有独立思考,他所有的文章都是在迎合大众的情绪,他以嘲讽式的挑衅姿态,显得如此机智,他还熟知挑战的分寸,绝不真正越政治雷池一步,一个聪明的青年人说出了一些众人皆知的真话,他就让这个时代的神经震颤不已。与其说这是韩寒的胜利,不如说是庸众的胜利。纵观柴静,环境问题当然也包括雾霾,她不是第一位唤醒公众的,也不是做的最纯粹和最有献身精神的一位。甚至在我接下来提到的民间环保义工人士中,她连第100个也不是,但却可以坐拥这个议题最大收割者。
这就是权力和话语权的魔力,不管她搞的具体议题是什么,都一样能被煽动起来。柴静的权力当然是从体制内而来,没有央视她啥也不是。但她是央视中的另类,意思是她身在垄断体制内,面向自由言论市场,两边通吃,由此积聚了个人资源。当她离开央视,就开始将这种资源更集中地用于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将资源从体制内抽出来,复制和再发展。这样的套路之前崔永元已经演绎一遍了,但不尽完美,所以柴静要在崔的基础上汲取教训,做到更精湛。
不管她和体制内有多么的“不一样”,尽管在不同程度上都安全地应和了人们的失望和渴求。但这是有安全阀的,忧国忧民而不愤世嫉俗,在这一点上柴静做得比崔永元好多了,精心挑选雾霾这个议题能让更多的人舒服和团结大多数。退而言之,即便她挑选的不是雾霾的议题而是别的,也不论她出手的早晚。然后你发现其他人根本搞不过她。不是因为她更智慧啥的,是因为他们有体制内带出来的话语权,甚至你前面的人更努力更用心做了,也会沦为炮灰,因为你的话语权完全被覆盖。
尽管权力拥有最强势的话语权,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你会发现再讲那些政治正确,光荣伟大的事儿已吊不起公众的胃口,所以政府也要换个法术。包装这些名人,控制这些名人的影响不真正威胁自己就是了。就像人民日报你偶尔也会读到那些反思体制,亮瞎你眼的文章,但你千万不要幻想它已经脱胎换骨了。时不时给自己挠下痒,但只要别动骨,这样的好处是不仅给公众带来欢呼声,还会让大家觉得最值得敬仰和足够反抗了。
当然,我并不否认柴静个人魅力,她年轻漂亮,知识渊博有良好的公众形象,但这并不能增加她提出这个议题的法码。你可以操控“一夜刷屏”,但社会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从来没有一夜春风的神话。这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我们真正要致敬的中国环保行动者,他们在阻止任何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争取改变一切不公正现象。
那些遍布祖国各个角落的民间环保义工们,他们凭借掌握少了可怜的社会资源,倾入巨大的心力和心血,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以最真诚的行动力致力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但却很少得到关注及他们困难的时候得到援助。下面我就列举两位你闻所未闻的环保义工们!
人物一:【萧亮中】(1972-2005),云南迪庆人。1972年12月5日,他出生在金沙江边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金江镇车轴村,这个多民族聚居的连接汉藏两地的美丽村落,后来成为他硕士毕业论文和书稿《车轴》的田野调查基地。同时,为着捍卫这个村落以及金沙江流域这片乡土社会和人民的权益,他开始了四处奔走,几赴金沙江,用他的热情和坚韧来影响社会公众。2005年1月5日,凌晨,劳累过度的萧亮中猝然离去,走完了短短32岁的人生之旅。在生命的最后6个月,萧亮中不遗余力地维护着家乡那多民族聚居地的乡土权益,呼吁停止危险的虎跳峡流域水电开发,留住虎跳峡和长江第一湾。并最终使得虎跳峡的保护工作在2004年跃入公众视野。
人物二:【吴立红】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县周铁镇人,农民,民间环境保护志愿者。从1989年代末开始关注当地环境问题,1998年以来,公开向媒体和官方举报当地工厂污染太湖的情况。近十年来,他先后举报2000多家企业非法排污行为,其中200多家企业受到处罚。2005年被民众选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吴是其中惟一的环保人士)、“中国十大环保人物”。他被中国媒体与民众誉为“环保斗士”、“太湖卫士”、“环保英雄”。2007年4月太湖蓝藻大爆发,水污染导致无锡二百多万人无干净清洁水饮用,一度造成人心惊惶。
同年吴立红因“涉嫌敲诈”被拘捕并判处三年监禁,关押在宜兴市拘留所和宜兴市丁山监狱2010年4月12日,吴立红刑满出狱。
……
这样的名字还有很多很多,我要写还有很长很长,他们以自由甚至以生命为价守护着绿色信念,记住他们,也愿行动者们继续奋力前行。但这样的名字却被太少的人记住,他们的事迹也被太少的人关注。因为他们太多的关注环保本身,没有这个话语权,当然也没有操控和愚弄庸众的智力。
韦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请远离痴迷忠贞和专一的人 (1人喜欢)
- 当性成为权力游戏——评江西李佩霞案
- 不再看AV的理由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