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到北京这座城市
这次回家过年,感觉略微轻松,但是还没有那么轻松,因为2015年是“轻”的一年,我想现在已经快到3月,Q1居然很快就要过去了,我们中国人也应该按照农历来一个Q1计算,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呈现,这是个不错的想法,一直到我们的人民彻底接纳了西方人做事的那些规矩,彻底把自己从传统的泥潭里面拔出来。
实际上我对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具体的规划,元旦的时候写过一些关于读书,提升自己生命质感的计划,然后给自己一个借口到农历新年的时候才有一个最终计划,实际上都是没有计划的,我甚至连对人的认知都是根据直觉去判断的,我相信自己的这样一个直觉,上帝把我造成了这样的一个人。
又回到北京了,在家里的一个星期吸收到的能量感觉要比在北京一整年的还要多,喜欢自己沉浸在所有熟悉的环境,所有熟悉的人的那种气息里面,在我最孤单无助的时候,那些闪现在脑海的面孔始终是最熟悉的那些人,我感觉自己并没有成功地转型为一个现代人,在家的吃吃睡睡的生活,开始让我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的家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像这个民族,也许一整个民族的前途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个个人民的前途,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祖国,你脚下的土地就是你应该去守卫的疆土。
Mobile Internet 的发展比我想像的还要快速,加上IOT这个从概念到产品的转化过程,真的令人眼花缭乱,因为就连我的亲戚们都已经开始使用互联网电视了,小米盒子可以做的那么小,至少这项技术在从中心城市北京辐射到中国所有二三线城市的效率是很高的,跟所有其他技术相比都是很高的, 甚至这种模式在中共提上议程的“互联网经济”上是可以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巨大驱动的,这就是经济规律,是商业,是这种动能在驱动人类前进,除了贪欲,除了不断满足自己在各个方面的需求,我们人类数千年的前进的能量来自那一颗颗跳动的心脏。在我的老家小城市里面也可以看到一幢建筑上四个简洁明了的大字“电子商务”,我想这将会是一些很有意思的发展,当我们在北京说着农村电商的各种概念的时候,在农村,电商已经发展起来了,他们还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也许等他们再壮大一点,就会像溪流汇入江河,再汇入大海那样被时代的步伐催着向前,也许,他们也将会在奔忙的路途上被蒸发掉。
当我离开家乡,踏上北去的火车,内心的情感不再像上次那样脆弱不堪,这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坚强实际上是北京这座城市在过去这一年多的生活里面带给我的,为此,我要感恩,谢谢上帝给我做出这种选择的能力,谢谢所有我经历过的生活。
这次来到北京的时候,我的世界观在经过一番巨大的变动之后变得有稳定的趋势了,这种稳定是动态平衡的稳定,是我每天八小时坐班之外的时间都用在某些类似于“公益”的行为上面了,这些属于我自己的行为在我看来是有价值的,也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知道这是我的生活模式,实际上正是这种模式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精彩的体验,是这些体验给了我不一样的眼光,看到了不一样的人性,这是属于我的小小世界,我有这个必要坚守,这也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无法逃避的。
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每一个人都对此无比地清楚,只是有些时候人们选择无视,有些时候却选择去面对,或者坦诚分享,有时候人们还会跟另外一个人达成共识,这种共识是很重要的,达成这种共识的人之间,也许会产生爱情,像感冒一样的爱情。
是北京这个城市的实干家精神改变了我,这座2000万人的城市,中国的心脏,这个国家的改变体现在这个国家的首都的改变,而首都的改变实际上是生活在它里面的人们的改变,在我从2013年6月踏入这座城市到现在,2015年3月,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乘着新一届中共政府核心履职的春风走过,是大时代,是所有种子萌发,成长的时机,我写下这些文字,就是历史的见证,我会一直维护这个豆瓣的日记账号。
现在,在PC上的文字发布就只有这个平台了,现在豆瓣作为“汇聚一亿人的生活趣味”这样一个新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我自己也要在“书影音”这三个方面和这家互联网公司一起成长了,这是趋势,纸,正在变得无足轻重。
博客,也不维护了,刚好,让它变成对过去5年记忆的记录,永远尘封在时间的海洋里面,就这样,没有人记得,没有人愿意翻出。
最后一篇发布在新浪博客上的文章是2014年的年终总结,而很快,在今年的4月5日,我迎来自己的25岁生日,新的一轮正在我眼前展开,我要整个人投入到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流中去了,一点都不愿意回头,推动这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
实际上我对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具体的规划,元旦的时候写过一些关于读书,提升自己生命质感的计划,然后给自己一个借口到农历新年的时候才有一个最终计划,实际上都是没有计划的,我甚至连对人的认知都是根据直觉去判断的,我相信自己的这样一个直觉,上帝把我造成了这样的一个人。
又回到北京了,在家里的一个星期吸收到的能量感觉要比在北京一整年的还要多,喜欢自己沉浸在所有熟悉的环境,所有熟悉的人的那种气息里面,在我最孤单无助的时候,那些闪现在脑海的面孔始终是最熟悉的那些人,我感觉自己并没有成功地转型为一个现代人,在家的吃吃睡睡的生活,开始让我思考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的家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像这个民族,也许一整个民族的前途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个个人民的前途,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祖国,你脚下的土地就是你应该去守卫的疆土。
Mobile Internet 的发展比我想像的还要快速,加上IOT这个从概念到产品的转化过程,真的令人眼花缭乱,因为就连我的亲戚们都已经开始使用互联网电视了,小米盒子可以做的那么小,至少这项技术在从中心城市北京辐射到中国所有二三线城市的效率是很高的,跟所有其他技术相比都是很高的, 甚至这种模式在中共提上议程的“互联网经济”上是可以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巨大驱动的,这就是经济规律,是商业,是这种动能在驱动人类前进,除了贪欲,除了不断满足自己在各个方面的需求,我们人类数千年的前进的能量来自那一颗颗跳动的心脏。在我的老家小城市里面也可以看到一幢建筑上四个简洁明了的大字“电子商务”,我想这将会是一些很有意思的发展,当我们在北京说着农村电商的各种概念的时候,在农村,电商已经发展起来了,他们还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也许等他们再壮大一点,就会像溪流汇入江河,再汇入大海那样被时代的步伐催着向前,也许,他们也将会在奔忙的路途上被蒸发掉。
当我离开家乡,踏上北去的火车,内心的情感不再像上次那样脆弱不堪,这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坚强实际上是北京这座城市在过去这一年多的生活里面带给我的,为此,我要感恩,谢谢上帝给我做出这种选择的能力,谢谢所有我经历过的生活。
这次来到北京的时候,我的世界观在经过一番巨大的变动之后变得有稳定的趋势了,这种稳定是动态平衡的稳定,是我每天八小时坐班之外的时间都用在某些类似于“公益”的行为上面了,这些属于我自己的行为在我看来是有价值的,也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知道这是我的生活模式,实际上正是这种模式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精彩的体验,是这些体验给了我不一样的眼光,看到了不一样的人性,这是属于我的小小世界,我有这个必要坚守,这也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无法逃避的。
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每一个人都对此无比地清楚,只是有些时候人们选择无视,有些时候却选择去面对,或者坦诚分享,有时候人们还会跟另外一个人达成共识,这种共识是很重要的,达成这种共识的人之间,也许会产生爱情,像感冒一样的爱情。
是北京这个城市的实干家精神改变了我,这座2000万人的城市,中国的心脏,这个国家的改变体现在这个国家的首都的改变,而首都的改变实际上是生活在它里面的人们的改变,在我从2013年6月踏入这座城市到现在,2015年3月,一年多的时间里面,乘着新一届中共政府核心履职的春风走过,是大时代,是所有种子萌发,成长的时机,我写下这些文字,就是历史的见证,我会一直维护这个豆瓣的日记账号。
现在,在PC上的文字发布就只有这个平台了,现在豆瓣作为“汇聚一亿人的生活趣味”这样一个新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我自己也要在“书影音”这三个方面和这家互联网公司一起成长了,这是趋势,纸,正在变得无足轻重。
博客,也不维护了,刚好,让它变成对过去5年记忆的记录,永远尘封在时间的海洋里面,就这样,没有人记得,没有人愿意翻出。
最后一篇发布在新浪博客上的文章是2014年的年终总结,而很快,在今年的4月5日,我迎来自己的25岁生日,新的一轮正在我眼前展开,我要整个人投入到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流中去了,一点都不愿意回头,推动这场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