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台湾
查看话题 >在中国的另一边——脚踏台湾电影轨迹
注视世界地图,在中国的东边,北自阿留申群岛,南到小巽他群岛,一条天然的岛链把中国跟太平洋阻隔开来。这条岛链在冷战时期声名远播,正式称呼叫花彩列岛。如今,近水楼台,从日本四岛到东南亚新马泰,岛链上的国家地区,纷纷变成了中国人外出旅行的重要目的地。 在这条美丽的项链上,台湾则是最璀璨夺目的一颗绿宝石。 每当回想起台湾,眼前就会出现纪录片《看见台湾》的结尾。飞机穿越着连绵不断的云层,在一片白色和蓝色形成的蔚蓝色中,一块绿色的土地突然出现在舷窗下方,越来越辽阔。那是我第一次到台湾看到的景象,取道香港转机,从一座岛屿抵达另外一座岛屿。 除开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的考虑,台湾更多代表着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另一种可能,从文学、流行音乐到电影文化,莫不如是。在电影领域,侯孝贤和王童各有一套作品以台湾三部曲命名,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和《好男好女》,王童的《稻草人》、《香蕉天堂》和《无言的山丘》。未来,可能还要加入魏德圣的三部曲,《西拉雅》、《台湾》和《福尔摩莎》,这个台南人,野心和勇气极大。 对新世纪初的中国影迷而言,台湾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又等同于台湾新电影,杨德昌和侯孝贤领衔,往后有蔡明亮和半个李安。对年轻世代的影迷,台湾电影则更接近于《海角七号》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台北】 如果沿着台湾电影的轨迹走上一圈,那么,这趟旅程的出发点必然是台北。历经解除戒严、学生运动、台海危机和蓝绿变色,今时今日的台北,它还是杨德昌电影里的台北都会。当从台北往基隆方向,坐火车一小时不到,那么,你就会进入侯孝贤和吴念真的乡土世界。 对很多人而言,台北约等于昨天的西门町,今天的101。西边是旧,东边是新。南边有大山,北边有淡水。台北没什么高楼,以至于101大楼的存在显得异常突兀。台北也有高架桥,只是没有上海或香港那么夸张。台北有些陈旧,又不会老迈得像香港的深水埗(艋舺周边除外)。台北很干净,你基本上找不到垃圾桶。台北冬天有阴冷的雨,就像歌里唱的。 初到台北,正是夏天。我看过淡水河边的夕阳,感受完西门町的活力和热量。一个雨后的夜晚,我从中山堂附近的武昌街出发,取道重庆南路,重访牯岭街。“重访”这个词,完全是想当然的误用。实际上,我只是在电影里见过它。可总觉得,我对它好像已经很熟悉了,先前已经到过多次。 几十年过去,这条街道,看上去已经没什么特别的了。没有了夜市,没有了书店。不算多的行人,还有红色的街灯。当年那部夜色杰作,赫赫有名的刀子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据说这次终于确定进了2015年标准公司的发行目录。它重见天日的一天,不知又要勾动多少文艺青年已经熄灭的青春火焰。 我在香港看过修复版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开场起了一阵鸡皮疙瘩,林荫道上,两辆自行车往银幕外面慢慢驶来。画面明亮、通透,如果不带入时代感,它和《一一》开头圆山大饭店的绿地,似乎也没有多少区别。可惜,时间是无情的。录像带画质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实在不能再差了,它就只是一张张褪色、模糊、发黄的老照片。 建国中学就在南海路上,离牯岭街很近,市井气息很浓。过来牯岭街的路上,先经过总统府,然后也会经过有名的北一女: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与建中相比,北一女周围就显得有些肃穆。从《海滩的一天》里的林佳莉到《一一》里的简婷婷,她们都是身着绿衣黑裙的校服。提这几所中学,也是因为台湾电影盛产青春片,并以该类型见长。围绕校园青春,比较著名的取景地还包括《蓝色大门》的师大附中,《不能说的秘密》的淡江中学,《九降风》的竹东高中等等。 在中正纪念堂,借着《女朋友○男朋友》的青春躁动,你还能窥到大学校园跟外面社会的一点罅隙。在林森北路,你可以感受台北的夜生活,几乎不重样的日式居酒屋,还有神秘的夜场会所。 在华西街夜市,可以闻到跟庙街相似的烟火气,花花绿绿。记得寻找北港甜汤时,还经过一家名为亚洲毒蛇研究所的怪店。一街之隔的龙山寺地下街,昏暗角落里,随处可见老人或流浪汉,加上一些卖金银纸的摊贩,总令我心生诡异。我还住进一家名为古山园的旅社,古朴、老旧,颇有些追求《艋舺》时代的意境。打开电视机一看,里头正是苍井空,当真是不避讳的声色之所。年中看黄真真的《闺蜜》,三个女人的狗血故事,居然也是在这家旅社达成和解,得以收场。 至于文艺青年流连的诚品书店或是光点台北,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有一天,和朋友在忠孝东路闲晃,否掉几家游客店后,我们进了一家卖凉面的小店。没想到,架子上居然摆放着老板收藏的众多CD,一边听着《Quizas Quizas Quizas》,一边品尝焿汤小吃,这大概就是我喜欢台北的原因。



【九份】 离开台北都会,我开始了郊游,从瑞芳到平溪线、九份,铁路还有小火车。对一些人来说,平溪线不过是那些年放的天灯,九份也只是宫崎骏作品的传说附会。对我而言,这块地方就是台湾电影的原乡,无可取代,无从比拟。它催生了《恋恋风尘》、《悲情城市》、《无言的山丘》、《南国再见,南国》等电影,也令这方山水再度拥有活力,得以重生。 坐上平溪线的区间火车,它就像一艘时光机,令人回忆起《恋恋风尘》的开头,光线的明明暗暗,年轻恋人的你等我、我等我。十分车站,阿远背着一袋米,阿云背着两个人的书包,走过一段轨道,上了静安吊桥。不管作为小站还是村落,十分车站都局促得有些离谱,除了那道铁轨——再无别的路可走。平溪车站,《南国再见,南国》里,扁头和小麻花牵着手,走过铁轨桥,火车从屋子顶上跑过。我喜欢平溪,从桥上看着溪谷,有红色砖房,灰白色的铁皮屋顶,桥头还有怒放的红色花丛。雨后的山林,青翠欲滴,间或有鸟叫虫鸣。它俨然就是闽南故乡小镇的翻版。只不过,人烟见少,愈发的干净、安宁。 至于九份,它的人气和魅力,显然比平溪线来得更大。沿着竖崎路,从山脚下拾阶而上,经过三条商铺林立的街道,其中有挂着《恋恋风尘》海报的升平戏院,就能到达最高处的九份国小。在学校的操场上,面向大海,远远的,可以看见基隆港。左边是延绵的山体,积雨的云雾经常从山后面翻越过来,吞没九份。右边是高耸的基隆山,一座很有型的死火山,愈到山顶,树木稀少,芒草盛貌。熟知台湾电影的自然知道,眼前一幕幕景象,便是侯孝贤电影里的空镜头。还有宽美在《悲情城市》的闽南语旁白:山上已经有秋天的凉意,沿路风景真好,想到日后能每天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里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如果只是跟随人流,不幸还赶上了周末节假日,就着基山街,来回走那么一糟。那么,不计台湾特色,你所感受的愉悦,基本等于鼓浪屿的龙头路。在我看来,白天的九份虽然热闹,然而,人群散去,当它恢复了平静,这才是它的魅力。你可以在不多的茶馆或咖啡馆小坐,也可以在民宿泡个茶发呆。夜半时分,远处依然有港都的灯火,还有不知从哪传来的人声,令这座山城变的更加寂静。灯红酒绿,喧嚣浮华,好像只是过往的记忆。破晓前,赶着太阳还没出来,可以沿着山道,爬到基隆山顶,看个日出海上。关于九份的夜与日、生与死,其实还有一个更加形象的段子,它说,白天的九份属于生者,而夜晚,它属于那些密密麻麻坟冢里的死者。无论是朝北的九份这一面,还是山后头的金瓜石。这些成片的坟冢,形似红白色的小房屋,完全跟民居住宅混在一处,数以千百,很容易让人忘记,它们本是截然不同的栖身之所。 翻过九份,就是金瓜石。到了金瓜石,好像就没地方可走了,人们只能打回头路。金矿已经开采完毕,这里变成了黄金博物馆。跟山那边的九份那样,它们历经繁华又遭遇冷落,又因为电影拍摄地的缘故,再度热闹起来,变成了旅游景点。无论挖煤还是淘金,矿工们来到这里,一纸生死契,基本上也把自己埋进了土里。在金瓜石,能看见一片阴阳海,太平洋海水和内湾海水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本是美丽景色,因为这生生死死的故事,隐隐的,也令人低落。我会生出这样的情绪,并非多愁善感。《恋恋风尘》结尾的大远景,正是这片阴阳海,上面横亘着厚重的云层,就好像几千年来,一直如是。



【花东】 沿着台北出来的铁路,继续往东,很快,那就是太平洋了。台铁的速度不快不慢,提供了看海的好时机。 行走台湾,人们一般把旅游线路分成东西二线,东边以花东线的自然风光见长,斧劈刀削,山峦壮美,映衬着无边的大洋波涛。西边以人文习俗为重,人口稠密,生活气息浓厚,情调流长。如果再进一步,细致划分,还可以析出山线和离岛线,走完这么几条路线,你大可以自豪地跟人说,你不仅看见了台湾,而且还看完了。 无论宜兰、花莲还是台东,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字,那就是海。如果把中国的海岸线风光排上个座次,那么,台湾的东线必然会拔得头筹。众所周知,大陆海岸线的污染比较严重,不说北戴河的泡沫塑料,青岛的浒苔,厦门的浑浊,三亚的人心不古,台湾得益于大洋宽广,单凭眼见的蓝色,就可以知道风景这边独好。 宜兰多雨,阴冷潮湿的氛围,催生出了张作骥的《蝴蝶》。它跟不少台湾电影那样,反思着自我认同和身份问题。无论能否斩掉与祖父辈的联系,年轻的一哲,终归找不到可以埋葬自己的那一方土。除了沉重,也有微小,《渺渺》似乎反行其道,微乎其微的青春情愫,非要强说愁。 花莲多山,无论是旧台湾八景的清水断崖,还是新台湾八景的太鲁阁峡谷,它们都位列台湾自由行“不可不去的地方”。魏德圣的《赛德克·巴莱》,重头戏就是发生在太鲁阁,高山落石的伏击战,演变成了现实中游客一人一顶安全帽。当然,花莲不只有大气磅礴,新千年同志小清新代表作《盛夏光年》,它也是以花莲为背景,冷调的蓝,就像日暮时分,七星潭海水的颜色。 再到台东,也许它是与台北相去最远的一块地方(另一处是屏东),台东成为很多电影人物的避世之所,远离大都会,亲近大自然。像《最遥远的距离》里的录音师,像《不能说的夏天》里的大学教授,他们都选择了放逐自己,内心里,却还是忘不了消逝在台北的爱人和梦想。 东线的出行方式,可以选择火车,经宜兰线和北回线,到花莲,休息调整。再择吉日,包辆车走花东线,从公路直达台东,或者穿越中央山脉,南下垦丁。总之,一日看尽海岸线。



【垦丁】 不知是遭受了偶像剧荼毒,还是它的曝光率实在太高,初始,我对垦丁并无期望。直到真正来到垦丁,我才发现,自己置身于美丽的国家公园。垦丁地处恒春半岛最南端,台东风雨交加之际,司机跟我们打赌说,到达垦丁肯定是天气晴。我们自然不信,以为他是爱开玩笑。结果,云开雾散,垦丁真的献出了一份意外大礼。由于开发比较早,垦丁属于性价比中等地方,适合年轻人,不适合拖家带口。但真要说,台湾有什么地方还原汁原味的,恐怕也不那么好找。旅行经验,往往只属于你自己,不一定能适用于别人。 在垦丁,可以租上一辆机车(电动车),西起白沙湾,东到佳乐水,玩足两三天,不带重样。拆开来玩,安排可以是这样,一天从垦丁大街往西,经南湾到后壁湖,猫鼻头、白沙湾到关山。一天从往东,从鹅銮鼻,走风吹沙到港口、佳乐水。再一天,完全一个大回环,如果体力不足,索性包车,去恒春镇上看看。再不然,预约个保护景点,认真探访个究竟。 有报道称,十一期间,垦丁发生机动车违例或交通事件多达百起。显然,人一多,什么东西都玩不好。人多不仅要制造意外,还会不请自来地,闯入你相片的背景。如果赶上没人,那么,你会发现,整个垦丁大公园好像只属于你。我一直记得佳鹅公路上的骑行,几十公里下来,只是感慨公园很大,走的还只是垦丁的东南一隅。 太阳很大,风也很大,阳光明媚似加州。即便有机车代步,依然觉得自己渺小,仿佛再来一阵更大的风,便可以把开心的我刮上青空。东北季风把沙子从海滩上往山上搬运,后面的潮水还追逐着前面的浪。茫茫的芳草,高高的山崖,迎着无边无际的太平洋。如果说,花莲一带的海岸更多是凸显大自然的冷峻,垦丁的海岸不仅有热量,更多的是迤逦多情。 在港口,我们决定去吃一家牛肉面。时值下午,马路没有车也没有人,只有睡在门口的狗,仿佛证明着,这个地方确实有人类出没。不过,进了店里,才发现有不少客人。吃完的几桌,好像也完全不着急走。从佳乐水折返,我还发现,马路边有只猴子盯着我看。显然,比起“陆蟹出没”的标示牌,这个猴子的存在,冷不防吓到了我。 在Instagram上,有心人已经把所有电影取景地给标示了出来,从白沙湾到白榕园,从《海角七号》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前者宣告了台湾电影的复兴,后者依赖特效,却大多是在台湾完成取景。老实说,我在垦丁并没想起太多电影,反倒觉得,我就像在一部电影的外景里。在旅行中发现自我,在电影里审视自我。久居尘霾笼罩的都市,回归到空气清新、海风阵阵的乡野,当真让人怀疑,这样的景象,只有存在于台湾,而不可能出现在大陆。我还只是看着这里的阳光、沙滩、草地和泥土,还没有说过这里的人。因为这里还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守护着这个美丽的岛屿。真要说起台湾的人,那就是高雄、台南与台中,是台语、槟榔还有咖啡馆。自然而然,那又是另外一篇故事了。 原文刊载于【《东方文化》 2014年12月】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附录:一些推荐的地方,有些没有在正文中提及。 1、郑记猪脚肉饭店:台北市中正区延平南路22号 2、北港甜汤:台北市万华区华西街59号 3、高家凉面:台北市大安区忠孝东路三段217巷2弄1号 4、和幸冲绳居酒屋:台北市中山区林森北路119巷84号 【注:周围居酒屋数量非常之多】 5、自强夜市:花莲自强路与和平路交叉路口 6、牛肉面:垦丁港口吊桥附近【注:附近你也找不到其他地方了】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21 18:57:24
-
W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2-19 00:41:10
-
W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3 13:48:41
-
似水流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20 13:27:38
-
今夜有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16 12:17:40
-
我骑车打电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06 11:06:15
-
ProS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7 19:00:35
-
悲鸣屿行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28 08:45:52
-
人生体验家米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09 19:43:36
-
山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8-05 12:57:37
-
Noodle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4-01 17:08:00
-
可乐必可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1-02 13:10:09
-
培真 转发了这篇日记
“飞机穿越着连绵不断的云层,在一片白色和蓝色形成的蔚蓝色中,一块绿色的土地突然出现在舷窗下方,越来越辽阔”,写得真好,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台湾的样子,毫不夸张,当时,热泪盈眶。
2015-10-27 12: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