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的青春
最近开学,总会有一些人员编排,变故,我们班级也就从五十五人减到五十四人,每个开学总会不多不少的减少一个人,这次转走的是一位称得上五官端正的女生,或许是面临毕业无所适从,觉得自己熬不过中国残酷的学业考,就转移到学习更为惬意的新西兰去了。我并没有任何讥讽的意味,我很认同这种让自己生活更舒适的选择,对她的新生活和未来都抱以同学应有的诚挚的祝福, 在这紧张的毕业中,这也实在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缓几天大家还是按部就班,该干嘛干嘛,老和尚老尼姑一样打坐念经。可对于我的一位好友来说,就着实不幸了,他们两是一对早恋的情侣,恋情在班级上半公开,稍微八卦点的人都对他们的事都如数家珍。难得可贵的是他们很低调,从不逾越雷池半步,在管教严厉的校园里头战战兢兢,如果不是友人前几天亲自向我袒露,我还以为这段恋情只是以讹传讹的空穴来风。 有人是个不喜欢说话的男生,虽然生得白白净净,脾气却是出了名的犟得像头牛,不是太讨女生喜欢。这次女友的不宣而别,让他明显乱了阵脚,老神在在。可能平时密语这说要将爱情进行到底,海枯石也烂也不分离,不过女生面对家中适宜的安排,还是不加抗争的走了。有人很赞同这个决定,于情于理她都是合理的,没必要放着国不出在考试中沦落到二三流,有人就这样一直说服自己。可心里还是怨怨的,说走就走,年告别都没来得及说,就去往了另一个国度。 我去安慰他,感情放一放迟早可以一笔带过的。早恋而已,不都是一拆两散,各奔东西吗?友人说,这是一笔遗憾,眼都未见一下,就拖着行李走了,青春里的这笔账算是没法还了。 青春?这大好的花样年华,冠以恋爱的名义格外青涩且稚嫩。中国式的青春,大多蜗居在校园里,没有徜徉在天地的放声牧歌,没有自己组建的地下摇滚,没有随着风去打工流浪,所有的脚印,都踩在熟悉的一亩三分地上。于是学生们为释放青春期的叛逆和躁动,无处可泄地泄在了学校里。翻墙上网,抽烟喝酒,赌博打架,旷课逃学,还有恋爱。我不爱使以“早恋”的恶名,年龄再小,是用心正视这段感情,也可以成就罗曼史,我身边从不缺少这样的例子。 一种青春,注以生理带来的冲动,愈演愈烈的,给自己的恋情冠以崇高的名义,全是自己冲动下还有悸动与感情。其中我在网上见过不少,都不长,我可以信手抄上一句“不是冲动,只是过早的遇见了对的人”。我个人对于这些言论不屑一顾,并不是鄙夷他的感情,而是觉得没有经过时间冲淡荷尔蒙的爱情都不可以过早的妄下定论。一切少男少女,情窦初开之际,你侬我侬,在学院里暧昧的交换眼神和动作,风花雪月,何处不美哉?可这种年纪,只能说你存有好感,你看对了眼,不可能有劳什子的爱情。 毛主席曾经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爱情都是耍流氓”,我初听见这句话时那几年很是恼怒老一辈的爱情观,爱情除了爱怎么能有目的性和指向性?一切至高的爱情,都是不为任何困难,一勇无前,悍不畏死的。可年长几岁后,发现其中自有一些理,如果不结婚,你无法体验完整的爱情,只能增加阅历,这种敢于同物质的现实抗争的勇气,把柴米油盐酱醋茶糅合到狂热的浪漫中的,把爱情升华成亲情的进击,不是大放厥词,这句话语落有处。 青春陈乏的,正是这种勇气,有的只是无知者无畏的鲁莽,早恋想要修成正果,就不要竭尽全力去维持它,青春踏实的做好事,才会让你和她获得一种心安和坚持。如果你想平白无故的,遇见一个人,就抱着天长地久的心态,青春时情有可原,年轻人经得起时间的敲打,但年长几岁后,你背负着社会责任和家庭重担,不顾前瞻后一味向前,只能骂你是个混账,早恋更多只是一段不成气候的感情,不必待它如宝,荣晋为青春的至高无上的标志,你的青春就在那里,没有什么能带它离开或者永驻,只能在那里。缅怀是情怀,冲动生于燥热的夏日,也只能活在阳光灿烂的青春了。 我的很多友人,都陷入这个诡异的心结,自以为可以打破现实,升学的枷锁,挣掉这层束缚,我只能劝慰他们心态平和,各人有各人的姻缘,我也只是望他们在这青春里,抓住这种冲动,冲得更为迅猛和平稳,且不加后悔。 最后,请允我再添一句话: 青春闪烁的光芒,是银河里的一点,只是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