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书事(更新ing)
民国篇:
《梅陆集》
汪兰皋(文溥)编于民国三年(1914)九月,汪文溥先后参加民社、南社、鸥社,在沪主编《民声日报》《中华实业丛报》,常在这些报刊及《南社丛刊》上写社论和诗词。余暇涉足梨园,因推崇梅兰芳、陆子美的唱腔,特写《梅陆集》,在社会上流传。《梅陆集》为当时一些文人歌咏梅兰芳、陆子美的诗文集,并收有陆子美的照片20幅。是时梅陆并称,后梅成大器,而陆则湮没无闻矣。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jG7p8n8
《黛玉葬花曲本》
民国五年(1916年)8月上海石印局线装本,上海开智新书局发行。编者揅戡道人。书中除收《黛玉葬花》原词外,并戏考与剧评,及樊樊山为梅氏写的诗词《葬花曲》等。梅氏有志于把红楼人物搬上舞台,此为1915年初演于吉祥园之红楼曲本。俞平伯恰于是年进京就学,并在吉祥看了此剧,亦文苑艺坛的一段佳话。晚年的俞平伯先生,曾忆及六十年前的往事,联语有句:“踏月六街尘,为观黛玉葬花剧。”曲本前有梅氏的便影,附有梅氏的题词:“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各西东,尽在不言中。他做合影里情郎,我做合画中爱宠。”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gdhCG3D
《梅母陈太君八十寿言》
此书成于民国八年己未(1919)三月。时年25岁的梅兰芳为祖母陈太君操办八十大寿,当时社会各界上流名人如吴昌硕、陈散原、姚茫父等纷纷馈赠文、词、诗、联、字画,为纪念此次寿辰和答谢各界亲朋好友,梅兰芳特自费印制了此书册。本书册采用上等宣纸印制,收录文6首、诗206首、词20首、联156对。由于此书是自费为纪念而印,并非商业出售,数量肯定有限,而且经过漫长的社会变迁,更经历了文革时期,因此此书保存至今应该是凤毛麟角了,可见此书册之珍贵。
下载地址:http://yun.baidu.com/s/1gdKmtft
新中国篇:
《东游记》
1956年,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的邀请,中国政府组织了以梅兰芳任团长,欧阳予倩、马少波、孙平化、欧阳山尊任副团长的中国京剧代表团再次出访日本,归国之后,梅兰芳还将自己赴日演出的经历和感想专门口述成《东游记》一书,献给日本友人,在书的前言中,梅兰芳先生感慨地说:“1956年夏,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应朝日新闻社等团体的邀请到日本。在东京、福冈、八幡、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地作访问演出,这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上一件大事,也是我三度访日中最值得纪念的一次。”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c0tUfCk
《梅兰芳艺术年谱》
是记述近代中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经历、活动、思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一本年谱所据史料,大部分为梅兰芳纪念馆藏历史档案和文献、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本年谱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资料性、学术性、思想性、传记性相统一为方针,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认真的调查访问和反复的考证研究,客观真实地记述了梅兰芳的生平、经历、思想和实践活动。写作上采取客观陈述的方法,一般不作评论。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mg7QTug
《梅兰芳珍藏老像册》
梅兰芳生前珍藏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他的艺术和生活轨迹,也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1962年,也就是梅兰芳去世的第二年,他的夫人及子女将这些珍贵照片捐赠给了国家,后来它们在梅兰芳纪念馆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然而这些老照片被刊行面世的还是极少数,而且一般也主要是采用舞台艺术的内容,有关梅兰芳的家庭子女、居家生活、交往宴聚等更为私人化的老照片,面世甚少,付之阔如,而这恰恰是可能更真实更亲切地反映这位历史名人生活的内容。梅兰芳纪念馆这次与外文出版社合作,从全部馆藏老照片中选选出280余幅,分个人集、家世家庭及子女集、舞台及伶界友人集、社会活动及各界名人集、国外访问集、居家宅园集、时风时景集等7个部分,以老像册的形式编排出版。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mg0zTmo
《梅陆集》
汪兰皋(文溥)编于民国三年(1914)九月,汪文溥先后参加民社、南社、鸥社,在沪主编《民声日报》《中华实业丛报》,常在这些报刊及《南社丛刊》上写社论和诗词。余暇涉足梨园,因推崇梅兰芳、陆子美的唱腔,特写《梅陆集》,在社会上流传。《梅陆集》为当时一些文人歌咏梅兰芳、陆子美的诗文集,并收有陆子美的照片20幅。是时梅陆并称,后梅成大器,而陆则湮没无闻矣。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jG7p8n8
《黛玉葬花曲本》
民国五年(1916年)8月上海石印局线装本,上海开智新书局发行。编者揅戡道人。书中除收《黛玉葬花》原词外,并戏考与剧评,及樊樊山为梅氏写的诗词《葬花曲》等。梅氏有志于把红楼人物搬上舞台,此为1915年初演于吉祥园之红楼曲本。俞平伯恰于是年进京就学,并在吉祥看了此剧,亦文苑艺坛的一段佳话。晚年的俞平伯先生,曾忆及六十年前的往事,联语有句:“踏月六街尘,为观黛玉葬花剧。”曲本前有梅氏的便影,附有梅氏的题词:“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各西东,尽在不言中。他做合影里情郎,我做合画中爱宠。”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gdhCG3D
《梅母陈太君八十寿言》
此书成于民国八年己未(1919)三月。时年25岁的梅兰芳为祖母陈太君操办八十大寿,当时社会各界上流名人如吴昌硕、陈散原、姚茫父等纷纷馈赠文、词、诗、联、字画,为纪念此次寿辰和答谢各界亲朋好友,梅兰芳特自费印制了此书册。本书册采用上等宣纸印制,收录文6首、诗206首、词20首、联156对。由于此书是自费为纪念而印,并非商业出售,数量肯定有限,而且经过漫长的社会变迁,更经历了文革时期,因此此书保存至今应该是凤毛麟角了,可见此书册之珍贵。
下载地址:http://yun.baidu.com/s/1gdKmtft
新中国篇:
《东游记》
1956年,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的邀请,中国政府组织了以梅兰芳任团长,欧阳予倩、马少波、孙平化、欧阳山尊任副团长的中国京剧代表团再次出访日本,归国之后,梅兰芳还将自己赴日演出的经历和感想专门口述成《东游记》一书,献给日本友人,在书的前言中,梅兰芳先生感慨地说:“1956年夏,中国访日京剧代表团应朝日新闻社等团体的邀请到日本。在东京、福冈、八幡、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地作访问演出,这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上一件大事,也是我三度访日中最值得纪念的一次。”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c0tUfCk
《梅兰芳艺术年谱》
是记述近代中国杰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经历、活动、思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一本年谱所据史料,大部分为梅兰芳纪念馆藏历史档案和文献、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本年谱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资料性、学术性、思想性、传记性相统一为方针,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主要依据,结合认真的调查访问和反复的考证研究,客观真实地记述了梅兰芳的生平、经历、思想和实践活动。写作上采取客观陈述的方法,一般不作评论。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mg7QTug
《梅兰芳珍藏老像册》
梅兰芳生前珍藏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他的艺术和生活轨迹,也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1962年,也就是梅兰芳去世的第二年,他的夫人及子女将这些珍贵照片捐赠给了国家,后来它们在梅兰芳纪念馆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利用。然而这些老照片被刊行面世的还是极少数,而且一般也主要是采用舞台艺术的内容,有关梅兰芳的家庭子女、居家生活、交往宴聚等更为私人化的老照片,面世甚少,付之阔如,而这恰恰是可能更真实更亲切地反映这位历史名人生活的内容。梅兰芳纪念馆这次与外文出版社合作,从全部馆藏老照片中选选出280余幅,分个人集、家世家庭及子女集、舞台及伶界友人集、社会活动及各界名人集、国外访问集、居家宅园集、时风时景集等7个部分,以老像册的形式编排出版。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mg0zT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