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学习笔记之二
2015年3月15日
从读通《大日经》第一品之后,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回过头来看《密宗道次第》这样的书不会有以前那么费劲。综合着《中国密教史》等看下来,有了些初步的心得。
我之前的第一个疑问是:佛教密教化产生的根源,或者说佛教主动吸收外道的仪轨的内在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密教演化出了“持金刚”作为演法的参与者?而不是延用菩萨的概念?
持金刚(伐折罗陀罗)相对于菩萨而言,前者更强调降服义。降服的对象自然是外道。能得到的横向对比佛教和印度其它宗教的资料非常之少,比如在公元七世纪,印度教的诸派发生了什么变化,促使佛教做出了这样的回应?商羯罗的吠檀多不二论引导的印度教的复兴?
如果大乘中观和唯识出现的部分原因佛教是跟外道辩论的需要,并且在长期的辩论中,理论不断被精致化。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信仰的建立更容易来自于心灵被巨大的外力震撼。正像犹太人不厌其烦的要求耶稣示显神迹。
普通人甚至久经训练的僧侣都无法掌握触发神迹的真正规律,只好把见证留给繁复的仪式和解释空间巨大的神秘话语。愚人对于真理视而不见,只能把想像留给他们,让他们不至于在愚蠢中越陷越深。
《大日经》开篇就明说如来一切智智无非如实知自心。第二品的偈颂又说:我成最正觉,究竟如虚空,凡愚所不知,邪妄执境界,……,为度彼等故,随顺说是法。换另一个说法就是:自古傻逼都对 真理视而不见,要那个,贪那个……以为当时到手了就是真得着了。看他们蠢到这个份,我就顺着他们的蠢劲说一个符合他们暴虐贪执本性的法。
《密宗道次第广论》谈到“波罗蜜多”和“咒”的区别时也直言:在义理上没有区别——都可以证到法身。问题是法身无法向凡夫示现,为度化众生需要示现色身。“若空即方便,则不能成佛,离因无余果,故方便非空,……,为遮我执故,诸佛宣说空,……,由佛慢瑜伽,成佛非遥远。” 换另一个说法就是:你们都偶像崇拜是吧?我就给你一个偶像。你们都想看神迹是吧?我就给你们办一个神迹训练班。
看到这个份上,肯定的证明了:咒语手印也好,坛城双修也好,无非是为了适应众生根器的方便而已。好比耶教里常常号召信徒要效仿耶稣,现在直接告诉你肉身可以逆天成道,还是变成审判日宝座上的状似羔羊的那位。
但是这样以降服摄取外道为目的融合外道真的可行吗?事实表明世人愚痴无常、舍本逐末,一次次的迫害先知、一次次的庸俗化真理,恶行之后,又反过来又来嘲笑真理庸俗。如此的共业,才使得五浊相续淘尽春秋冬夏。
虽然唐密实不绝于武宗灭佛,入宋之后仍然有密教经典的翻译。西夏、辽、金多有崇尚密教。但是,由于汉族文化精英对怪力乱神的谨慎态度,使得华夏与密法缘分时断时续,至今都是假客气、真提防。
从读通《大日经》第一品之后,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回过头来看《密宗道次第》这样的书不会有以前那么费劲。综合着《中国密教史》等看下来,有了些初步的心得。
我之前的第一个疑问是:佛教密教化产生的根源,或者说佛教主动吸收外道的仪轨的内在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密教演化出了“持金刚”作为演法的参与者?而不是延用菩萨的概念?
持金刚(伐折罗陀罗)相对于菩萨而言,前者更强调降服义。降服的对象自然是外道。能得到的横向对比佛教和印度其它宗教的资料非常之少,比如在公元七世纪,印度教的诸派发生了什么变化,促使佛教做出了这样的回应?商羯罗的吠檀多不二论引导的印度教的复兴?
如果大乘中观和唯识出现的部分原因佛教是跟外道辩论的需要,并且在长期的辩论中,理论不断被精致化。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信仰的建立更容易来自于心灵被巨大的外力震撼。正像犹太人不厌其烦的要求耶稣示显神迹。
普通人甚至久经训练的僧侣都无法掌握触发神迹的真正规律,只好把见证留给繁复的仪式和解释空间巨大的神秘话语。愚人对于真理视而不见,只能把想像留给他们,让他们不至于在愚蠢中越陷越深。
《大日经》开篇就明说如来一切智智无非如实知自心。第二品的偈颂又说:我成最正觉,究竟如虚空,凡愚所不知,邪妄执境界,……,为度彼等故,随顺说是法。换另一个说法就是:自古傻逼都对 真理视而不见,要那个,贪那个……以为当时到手了就是真得着了。看他们蠢到这个份,我就顺着他们的蠢劲说一个符合他们暴虐贪执本性的法。
《密宗道次第广论》谈到“波罗蜜多”和“咒”的区别时也直言:在义理上没有区别——都可以证到法身。问题是法身无法向凡夫示现,为度化众生需要示现色身。“若空即方便,则不能成佛,离因无余果,故方便非空,……,为遮我执故,诸佛宣说空,……,由佛慢瑜伽,成佛非遥远。” 换另一个说法就是:你们都偶像崇拜是吧?我就给你一个偶像。你们都想看神迹是吧?我就给你们办一个神迹训练班。
看到这个份上,肯定的证明了:咒语手印也好,坛城双修也好,无非是为了适应众生根器的方便而已。好比耶教里常常号召信徒要效仿耶稣,现在直接告诉你肉身可以逆天成道,还是变成审判日宝座上的状似羔羊的那位。
但是这样以降服摄取外道为目的融合外道真的可行吗?事实表明世人愚痴无常、舍本逐末,一次次的迫害先知、一次次的庸俗化真理,恶行之后,又反过来又来嘲笑真理庸俗。如此的共业,才使得五浊相续淘尽春秋冬夏。
虽然唐密实不绝于武宗灭佛,入宋之后仍然有密教经典的翻译。西夏、辽、金多有崇尚密教。但是,由于汉族文化精英对怪力乱神的谨慎态度,使得华夏与密法缘分时断时续,至今都是假客气、真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