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编辑手记
在看我们主编近十年的编辑手记,看得很激动。他的编辑理念,每本书背后的故事,他如何与作者,书籍装帧师,美编沟通,如何组稿,编辑业务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怎么看电子书兴起和纸质书的消亡等,这些内容普罗编辑读来都有益或有启发。除了这些或这些内容里有着某种动人的气质。
他的手记大多都发在了网上,也散录在一些书里,以前断断续续在各处看过不少,但那时没有和他老人家一起共事,看过也就是看过了。如今再看,就像他人就在面前,他和别人的交际场景也在脑袋里眼巴前浮现着。
他写字像说话一样自然,这也是他屡次提醒过我们这些编辑的,比如我写的新书介绍,他说硬,硬就是文章读来不像是和人说话那样自然。
他是我见过的人前人后最表里如一的人,在镜头前是怎么讲话的,在电影里怎么讲话的,在面试的时候也这样的语调语气和态度,开会时也这样讲,单独对话时也这样讲。
在手记里看他经常自我剖析,自己的种种毛病小心思,他平时也不掩饰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看手记的时候就越发理解这个人了。像我做自我剖析与记录,目前还只敢面对这里的一小部分人,不敢让更多人看到,还是给自己留人前掩饰的空间,前几天有人和我说了一件我只在豆瓣写的一件事,然而这个人却没有关注我,且刚刚认识,顿时冒了一身冷汗,某宁的形容是裤衩都让人看到了。人做到表里如一,少掩饰,其实会省很多精力,但是相信做到表里如一不掩饰,也得内功深厚才行,否则一不小心或无意中就得罪或伤害了你不知道的什么人。
我看的这个编辑手记是他近十年来手记的合集,PDF,没有成书,只打印出来,用红线装订,手工制作了一本,专门制作当成结婚礼物送给当时给我们做审校的两位老师,这夫妇二人相识相知相爱到最后结婚,都和我们这位主编有关。有了这件事,在读书时就又多了层感动。
他的手记大多都发在了网上,也散录在一些书里,以前断断续续在各处看过不少,但那时没有和他老人家一起共事,看过也就是看过了。如今再看,就像他人就在面前,他和别人的交际场景也在脑袋里眼巴前浮现着。
他写字像说话一样自然,这也是他屡次提醒过我们这些编辑的,比如我写的新书介绍,他说硬,硬就是文章读来不像是和人说话那样自然。
他是我见过的人前人后最表里如一的人,在镜头前是怎么讲话的,在电影里怎么讲话的,在面试的时候也这样的语调语气和态度,开会时也这样讲,单独对话时也这样讲。
在手记里看他经常自我剖析,自己的种种毛病小心思,他平时也不掩饰自己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看手记的时候就越发理解这个人了。像我做自我剖析与记录,目前还只敢面对这里的一小部分人,不敢让更多人看到,还是给自己留人前掩饰的空间,前几天有人和我说了一件我只在豆瓣写的一件事,然而这个人却没有关注我,且刚刚认识,顿时冒了一身冷汗,某宁的形容是裤衩都让人看到了。人做到表里如一,少掩饰,其实会省很多精力,但是相信做到表里如一不掩饰,也得内功深厚才行,否则一不小心或无意中就得罪或伤害了你不知道的什么人。
我看的这个编辑手记是他近十年来手记的合集,PDF,没有成书,只打印出来,用红线装订,手工制作了一本,专门制作当成结婚礼物送给当时给我们做审校的两位老师,这夫妇二人相识相知相爱到最后结婚,都和我们这位主编有关。有了这件事,在读书时就又多了层感动。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