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
我认为比较好的句子: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庄稼得赶上季节,错过一个季节就全错过啦。
从那以后,我是再没穿过绸衣了,我穿的粗布衣服是我娘亲手织的布,刚穿上那阵子觉得不自在,身上的肉被磨来磨去,日子一久也就舒坦了。
我啊,对不起王喜的一片好心,那件绸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赶紧脱了下来,那个难受啊,滑溜溜的像是穿上了鼻涕做的衣服。
我听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把脸上的雪化了后,流进脖子就跟冷风吹了进来。
我太想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我是有时会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差不多花了一天时间看完这本书,内容和莫言的《生死疲劳》有些相似,余华的作品跨度大,内容朴实平白。莫老师直言不讳,语句诙谐幽默又带有讥讽,文章各有千秋。
“我”此时此刻生活在一个已经经历无数磨难,剩下平淡而安逸的时代,看着人们打发这无聊的日子,一切都是多么平淡无奇,而当“我”遇见福贵的那一刻开始,生命就不再是自己眼中的那个模样,原来,在这之前,有的人经历过“我”无法想象的痛苦与折磨,他的一生在夹缝中度过,他的悔恨、他的爱支撑着他活着,即便生活百般撕咬,他仍旧坚强地活着,也许,这就是人的信念,一个足以让人们活下去的理由。
福贵从豪门少爷一夜间沦为一个帮工,在此之间,我并不怜悯他,少年去游荡,总有一天跌破了皮会迷途知返。这之间,也与他父亲对他的纵容有关。就像他母亲说过:“上梁不正下梁歪。”
人只有在经历困难之后才会明白,才会去认知自己,去认识生活。就像文中描述的福贵: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福贵觉得活着的每一天是多么珍贵,他对每一天都会如此珍惜,小心,谨慎。
后来,家庭的破碎与经历战场死亡的考验,福贵体会到亲情是多么的重要。人活着,图什么呢?龙二得到了万贯家产,最终因为阶级斗争而被枪毙;春风得到了功名利禄,最终因为文化革命的迫害而上吊自杀。人活在世上,事态无常,顺势则昌,逆势则亡。这是多少年来人们经历的总结。正是人生正道是沧桑。没有万贯家产,没有功名利禄,也许连家都守护不了(乱世),也许命都保不住,也许…… 就如同福贵一样,什么也没有,沧桑,人生正道是沧桑。
福贵终于与亲人团聚,内心的希望又重新燃起,什么解放军战争,什么你争我夺都比不上我的妻儿、我的母亲。可是世事不饶人,女儿得了场病就瞎了、聋了,母亲连最后一眼都没见着就走了。还好还有我的妻子——家珍。人活着,也就是吃喝拉撒睡,可谁知道世事无常,饥一顿饱一顿不得消停。眼看着日子马上要好起来了,却又突然闪电雷鸣,熄灭掉内心仅存的一点点希望。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孙子苦根......如此亲密的人都离自己而去。
后来,福贵也想明白了。人走是都要走的,就像他对自己说:“我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人死了也就一堆骨,一具会腐烂的尸体,这一生也就这么过来了,有时想想伤心,伤心我的亲人,这辈子开始的错误,中间的拼搏,后来的无奈;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这辈子我虽犯错,但总归迷途知返,踏踏实实过日子,老老实实做人,还有一直爱着我的父母、陪伴我多年的贤惠妻子、孝顺的儿女。
生命这么脆弱,如此可贵。俗话说,人老心慈,也是人一生中最能明白人生的时候,福贵看到那头牛,不免伤感起来,牛也是生命,牛也不容易,辛勤耕作到老,最后还免不了人们的杀戮,牛如我,我如牛。村里人都觉得牛像我,我像牛。福贵每次跟老牛说话,其实也是跟自己说话,毕竟老牛是他,他是老牛。
“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文章结尾: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到——
少年去则游荡,中年像掘藏,老年做和尚。
由此也明白了开始“我”与福贵初见时,福贵唱——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庄稼得赶上季节,错过一个季节就全错过啦。
从那以后,我是再没穿过绸衣了,我穿的粗布衣服是我娘亲手织的布,刚穿上那阵子觉得不自在,身上的肉被磨来磨去,日子一久也就舒坦了。
我啊,对不起王喜的一片好心,那件绸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赶紧脱了下来,那个难受啊,滑溜溜的像是穿上了鼻涕做的衣服。
我听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把脸上的雪化了后,流进脖子就跟冷风吹了进来。
我太想家了,一想到今生今世还能和我娘和家珍和我一双儿女团聚,我又是哭又是笑,疯疯癫癫地往南跑。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我是有时会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差不多花了一天时间看完这本书,内容和莫言的《生死疲劳》有些相似,余华的作品跨度大,内容朴实平白。莫老师直言不讳,语句诙谐幽默又带有讥讽,文章各有千秋。
“我”此时此刻生活在一个已经经历无数磨难,剩下平淡而安逸的时代,看着人们打发这无聊的日子,一切都是多么平淡无奇,而当“我”遇见福贵的那一刻开始,生命就不再是自己眼中的那个模样,原来,在这之前,有的人经历过“我”无法想象的痛苦与折磨,他的一生在夹缝中度过,他的悔恨、他的爱支撑着他活着,即便生活百般撕咬,他仍旧坚强地活着,也许,这就是人的信念,一个足以让人们活下去的理由。
福贵从豪门少爷一夜间沦为一个帮工,在此之间,我并不怜悯他,少年去游荡,总有一天跌破了皮会迷途知返。这之间,也与他父亲对他的纵容有关。就像他母亲说过:“上梁不正下梁歪。”
人只有在经历困难之后才会明白,才会去认知自己,去认识生活。就像文中描述的福贵: 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福贵觉得活着的每一天是多么珍贵,他对每一天都会如此珍惜,小心,谨慎。
后来,家庭的破碎与经历战场死亡的考验,福贵体会到亲情是多么的重要。人活着,图什么呢?龙二得到了万贯家产,最终因为阶级斗争而被枪毙;春风得到了功名利禄,最终因为文化革命的迫害而上吊自杀。人活在世上,事态无常,顺势则昌,逆势则亡。这是多少年来人们经历的总结。正是人生正道是沧桑。没有万贯家产,没有功名利禄,也许连家都守护不了(乱世),也许命都保不住,也许…… 就如同福贵一样,什么也没有,沧桑,人生正道是沧桑。
福贵终于与亲人团聚,内心的希望又重新燃起,什么解放军战争,什么你争我夺都比不上我的妻儿、我的母亲。可是世事不饶人,女儿得了场病就瞎了、聋了,母亲连最后一眼都没见着就走了。还好还有我的妻子——家珍。人活着,也就是吃喝拉撒睡,可谁知道世事无常,饥一顿饱一顿不得消停。眼看着日子马上要好起来了,却又突然闪电雷鸣,熄灭掉内心仅存的一点点希望。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孙子苦根......如此亲密的人都离自己而去。
后来,福贵也想明白了。人走是都要走的,就像他对自己说:“我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人死了也就一堆骨,一具会腐烂的尸体,这一生也就这么过来了,有时想想伤心,伤心我的亲人,这辈子开始的错误,中间的拼搏,后来的无奈;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这辈子我虽犯错,但总归迷途知返,踏踏实实过日子,老老实实做人,还有一直爱着我的父母、陪伴我多年的贤惠妻子、孝顺的儿女。
生命这么脆弱,如此可贵。俗话说,人老心慈,也是人一生中最能明白人生的时候,福贵看到那头牛,不免伤感起来,牛也是生命,牛也不容易,辛勤耕作到老,最后还免不了人们的杀戮,牛如我,我如牛。村里人都觉得牛像我,我像牛。福贵每次跟老牛说话,其实也是跟自己说话,毕竟老牛是他,他是老牛。
“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文章结尾: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到——
少年去则游荡,中年像掘藏,老年做和尚。
由此也明白了开始“我”与福贵初见时,福贵唱——
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