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遥》——世界是荒诞的
世界是荒诞的,人是自由的,这大概是《一步之遥》的主题,人要看清世界的荒诞,才能摆脱冷峻理智和理性教条的束缚,摆脱情感框架,自由的宣泄意志和情绪,人才能在荒诞中得到升华,积极的创造自己的自由。
很多人说一步之遥很难理解,是不太好理解。因为是荒诞剧的缘故,很多叙述都不是照常理来的,再加上剧中有很多的小聪明、小枝节和不少隐喻,而主要故事线的逻辑和情感铺垫的都不够,镜头转换的又十分快,让人应接不暇,所以不好理解,但它绝不是烂片。
电影主要讲的是马走日和完颜英、武六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大致是马走日通过暗箱操作使得完颜英再一次当选了花域总统,而此时,完颜英爱上了马走日,要马走日娶她,可是马走日并不爱她(或者是不知道自己爱她),他爱的是武六。在吸食了鸦片之后,马走日带着完颜英出去兜风,却不小心发生车祸,造成完颜英死亡;马走日感到后悔和害怕,于是去找督军的女儿武六帮忙,却又在自己喜欢的女人面前难以开口,而此时上海的戏剧名角王天王已经在疯狂上演杀死马走日话剧了,马走日激愤难平,暴打王天王,最终被昔日的好友项飞田所抓,但最终武六得知了马走日是被冤枉的,在与督军等一干人交涉未成后,毅然带着马走日逃走了。武六的母亲带着一帮人追了过来,双方斗智斗勇,但最终车没油了,他们躲到了风车里,马走日不愿连累武六,在打晕她之后,毅然出来面对追来的人群,在说了一大堆道理和“如果有人让你娶她,你就娶了她”之后,被人打死了,武六伤心的跑了出来,全剧也在这里结束了。
电影通过马走日与两个女人的爱情故事:一个是青梅竹马而又十分爱着自己的女人,一个是自己爱着却无法得到的女人(他们虽然相爱,但现实却不允许),马走日凭借着自身的理性和逻辑,拒绝了完颜英,追求武六,但最终却造成了自己和完颜英死亡、武六伤心欲绝的悲剧,来展示人生的无奈,世界的荒诞和人理性的不可靠,印证了电影一开头说出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是一部反理性主义的作品。
但电影又不限于此,它通过揭示人理性的不可靠,来促使人更加关注现在,关注人自身存在,体现了对人性的一种人道主义关怀,电影使人在这样一种伤感的情绪中得到抚慰和升华。可以说电影的立意是非常高的,在中国有这样眼界和水平的导演还没多少。
这是电影的整体立意,很高明;而电影最吸引人,最令人反思的无疑是马走日、完颜英、武六在面对感情时的处理方式和态度。首先是完颜英,她是女人世界的王(花域总统),美貌、智慧、受到无数人的爱慕,可以说是爬到了女人世界的顶峰。她自己仿佛也是十分坚强、开放,甚至有种大无畏的精神,例如她不仅捐掉了自己的所有财产,还捐掉了自己三十天的初夜权,(根据苏联的一部小说来的)并且这不是一时的冲动置气,而是有一大堆深奥的理论支撑:她认为人每天都是新生的,所以每一夜都是初夜。她对性(内在的是社会名誉)仿佛毫不在乎,我们知道只有真正确定自身价值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看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一个真正坚强自信、独立不羁、聪慧果干、有完整人格的女性形象。
其实不然,她表面声嘶力竭、独立不羁,内心却十分的脆弱和无力,根本撑不起自身的重量。她一遍一遍的请求马走日娶她,拿着枪逼迫他说爱她,(这是王朔自己在抄袭自己《过把瘾就死》小说里的桥段)她终归还是要依附于别人,她没有自立。(不是说她嫁人是依附,而是她表达爱的方式体现了她的脆弱)这里无疑是导演在狠狠讽刺有些女权主义者,当然这也是中国女人的现实。
而这还不吓走了马走日?他连自身的灵魂都承担不了,如何又能承担她人的灵魂,谁也不愿意别人把生命的力量压在自己身上,除了那些根本意识不到这点的男人。这给他的压力太大了,所以他一次次的拒绝、逃避,认为自己爱的是没有给他过多压力的武六。
这段感情里当然也有马走日的问题,他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倒江湖、玩转上海滩的粗鲁汉子,对感情应该是拿得起、放得下,不会那么婆婆妈妈的,但其实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人心态(粗鲁汉子那是项飞田)。当完颜英向他表达爱慕的时候,他是迟疑、胆怯、自辩的,他可能也是爱着完颜英的,但是他害怕去承担,也无法欣赏那种火热的爱,那种健康男、女之间互相吸引、纯粹美和欲望混合的爱情。他的理想爱情是贾宝玉式的怜爱,这可以从完颜英的健美和武六的柔弱来看出一二,当然更可以从她对武六的爱慕过程来看。
他对武六的爱是羞涩、胆怯的,这最直接的是从他和武六在车上时他内心的独白中看出;他是痞的,当然更是纯情的,痞就是一种纯情,通过戏谑来获取她的好感,然而,除此之外,我们看不到他还做了什么来表达他的爱意。他对武六的爱是保守、自我压抑的,这就是中国文化人表达爱情的方式,我有一颗真诚的心,这就够了,说出来,或者通过什么事情表达出来反而显得做作了,显得不够真诚。这种文化心理可能是造成这种悲剧的最根本原因。
而在电影叙事之中,正是基于这种文化心态,电影中的英雄已经没有力量去战斗、创造自己了,他在对武六的爱中杀死了自己,变成一个猥琐、胆怯、庸碌的男人。在我看来,电影中的英雄应该具有鲁迅所说的那种魔血,非强怒善战豁达能思之士不任的魔性精神才行。可是中国现实中却没有,而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中国电影中不可能有真正的英雄,这也是这部电影人物形象始终有欠缺的原因。
电影值得一看,光那些歌舞就值一回票价了,去看吧。
很多人说一步之遥很难理解,是不太好理解。因为是荒诞剧的缘故,很多叙述都不是照常理来的,再加上剧中有很多的小聪明、小枝节和不少隐喻,而主要故事线的逻辑和情感铺垫的都不够,镜头转换的又十分快,让人应接不暇,所以不好理解,但它绝不是烂片。
电影主要讲的是马走日和完颜英、武六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大致是马走日通过暗箱操作使得完颜英再一次当选了花域总统,而此时,完颜英爱上了马走日,要马走日娶她,可是马走日并不爱她(或者是不知道自己爱她),他爱的是武六。在吸食了鸦片之后,马走日带着完颜英出去兜风,却不小心发生车祸,造成完颜英死亡;马走日感到后悔和害怕,于是去找督军的女儿武六帮忙,却又在自己喜欢的女人面前难以开口,而此时上海的戏剧名角王天王已经在疯狂上演杀死马走日话剧了,马走日激愤难平,暴打王天王,最终被昔日的好友项飞田所抓,但最终武六得知了马走日是被冤枉的,在与督军等一干人交涉未成后,毅然带着马走日逃走了。武六的母亲带着一帮人追了过来,双方斗智斗勇,但最终车没油了,他们躲到了风车里,马走日不愿连累武六,在打晕她之后,毅然出来面对追来的人群,在说了一大堆道理和“如果有人让你娶她,你就娶了她”之后,被人打死了,武六伤心的跑了出来,全剧也在这里结束了。
电影通过马走日与两个女人的爱情故事:一个是青梅竹马而又十分爱着自己的女人,一个是自己爱着却无法得到的女人(他们虽然相爱,但现实却不允许),马走日凭借着自身的理性和逻辑,拒绝了完颜英,追求武六,但最终却造成了自己和完颜英死亡、武六伤心欲绝的悲剧,来展示人生的无奈,世界的荒诞和人理性的不可靠,印证了电影一开头说出的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是一部反理性主义的作品。
但电影又不限于此,它通过揭示人理性的不可靠,来促使人更加关注现在,关注人自身存在,体现了对人性的一种人道主义关怀,电影使人在这样一种伤感的情绪中得到抚慰和升华。可以说电影的立意是非常高的,在中国有这样眼界和水平的导演还没多少。
这是电影的整体立意,很高明;而电影最吸引人,最令人反思的无疑是马走日、完颜英、武六在面对感情时的处理方式和态度。首先是完颜英,她是女人世界的王(花域总统),美貌、智慧、受到无数人的爱慕,可以说是爬到了女人世界的顶峰。她自己仿佛也是十分坚强、开放,甚至有种大无畏的精神,例如她不仅捐掉了自己的所有财产,还捐掉了自己三十天的初夜权,(根据苏联的一部小说来的)并且这不是一时的冲动置气,而是有一大堆深奥的理论支撑:她认为人每天都是新生的,所以每一夜都是初夜。她对性(内在的是社会名誉)仿佛毫不在乎,我们知道只有真正确定自身价值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看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一个真正坚强自信、独立不羁、聪慧果干、有完整人格的女性形象。
其实不然,她表面声嘶力竭、独立不羁,内心却十分的脆弱和无力,根本撑不起自身的重量。她一遍一遍的请求马走日娶她,拿着枪逼迫他说爱她,(这是王朔自己在抄袭自己《过把瘾就死》小说里的桥段)她终归还是要依附于别人,她没有自立。(不是说她嫁人是依附,而是她表达爱的方式体现了她的脆弱)这里无疑是导演在狠狠讽刺有些女权主义者,当然这也是中国女人的现实。
而这还不吓走了马走日?他连自身的灵魂都承担不了,如何又能承担她人的灵魂,谁也不愿意别人把生命的力量压在自己身上,除了那些根本意识不到这点的男人。这给他的压力太大了,所以他一次次的拒绝、逃避,认为自己爱的是没有给他过多压力的武六。
这段感情里当然也有马走日的问题,他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倒江湖、玩转上海滩的粗鲁汉子,对感情应该是拿得起、放得下,不会那么婆婆妈妈的,但其实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人心态(粗鲁汉子那是项飞田)。当完颜英向他表达爱慕的时候,他是迟疑、胆怯、自辩的,他可能也是爱着完颜英的,但是他害怕去承担,也无法欣赏那种火热的爱,那种健康男、女之间互相吸引、纯粹美和欲望混合的爱情。他的理想爱情是贾宝玉式的怜爱,这可以从完颜英的健美和武六的柔弱来看出一二,当然更可以从她对武六的爱慕过程来看。
他对武六的爱是羞涩、胆怯的,这最直接的是从他和武六在车上时他内心的独白中看出;他是痞的,当然更是纯情的,痞就是一种纯情,通过戏谑来获取她的好感,然而,除此之外,我们看不到他还做了什么来表达他的爱意。他对武六的爱是保守、自我压抑的,这就是中国文化人表达爱情的方式,我有一颗真诚的心,这就够了,说出来,或者通过什么事情表达出来反而显得做作了,显得不够真诚。这种文化心理可能是造成这种悲剧的最根本原因。
而在电影叙事之中,正是基于这种文化心态,电影中的英雄已经没有力量去战斗、创造自己了,他在对武六的爱中杀死了自己,变成一个猥琐、胆怯、庸碌的男人。在我看来,电影中的英雄应该具有鲁迅所说的那种魔血,非强怒善战豁达能思之士不任的魔性精神才行。可是中国现实中却没有,而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中国电影中不可能有真正的英雄,这也是这部电影人物形象始终有欠缺的原因。
电影值得一看,光那些歌舞就值一回票价了,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