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印度留学生中文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学期被抓差去教印度留学生学中文。零中文基础的学生,大一的孩子们,来中国学医的。因为华西是全英文教学的模式,所以学中文对他们来说只是√在中国生活的必备技能。
至于为什么是我来教,这个原因有点匪夷所思,暂时不想记录。
总之就是愉快的这学期要有十次课。每周教一次,每次两小节。
今天是第一次。
因为对华西的教室不熟,所以提前去了一个小时,找到教室后又到图书馆里坐了半个小时,然后提前二十分钟到了教室。一看,齐刷刷地已经都到齐了。十个女生八个男生,按性别分开坐在教室的左右两边,非常整齐。
这些学生们果然如前面老师说的,十分讲礼貌,我一进去立马都站起来向我问好。我脸上估计都笑成一朵花儿了,连连回问好。然后开始开多媒体系统,插U盘,打开PPT。额,开始向大家介绍。
大家好,我是你们教中文阅读的老师。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
以上是开场白,当然都是英文说的,中文他们听不懂啊。然后由于还没开始上课,我又去看每个人的座牌。座牌是上主课的吴老师让他们自己做的。周一吴老师上这门语言课的主课,周二另一位老师上听写,周四就是我教阅读,然后周五还有一位老师教写作。座牌是彩色纸,写了名字,放在桌子上。吴老师说因为他们的名字太难念,所以让他们暂时以数字命名。但我看所有学生都写了自己的名字,用英文,只有两三个在旁边注了自己的编号。
第一反应是,少年啊,你的内心是敏感而自尊的啊。是的,换我我也不愿意被别人用数字称呼吧。
我先从女孩子们开始,学着念她们的名字,结果被大家笑了,好多实在是怎么也念不准,她们善意地教我重复一遍又一遍,最后我只好认输了。男孩子们那边也是一样。但总算把每个人的名字都念了一遍。念到一个男孩子叫Muhammad,我第一反应是想问他是不是穆斯林,但理智及时将我拉回。宗教问题还是少谈吧,再说我英语这么渣,想扯淡也扯不开啊……
于是上课铃响了后开始上课,从复习拼音开始,生母、韵母、声调,我像教幼儿园小朋友一样一个音一个音地给他们重复,最后教了第一课的生字,以及你好、我叫XXX,这样最基本的会话。整个课堂纪律和氛围都很好,都很积极,包括点名站起来抽查阅读都很棒棒哒,果然乖到一塌糊涂。
让我很满意。
课间的时候有个男孩子跑过来问我,老师你叫什么名字,我把我的名字拼音写出来,刚念了一遍准备告诉他什么意思时,他惊叫啊,mountain。我只好赞他,好吧,mountain。于是我就成了zhang mountain老师。
这些孩子们都很年轻,大概十七八岁。女孩儿们有几个典型的印度长相,圆脸富态;有两三个鹅蛋脸的很美,眉心还点着圆痣;好几个佩戴着黑线穿的金吊坠。男孩儿们长得倒是都很平常,大部分都是清瘦的少年模样,略带喜感,是印度电影里见到的群众演员水平。
他们在发平音声调也就是第一声的时候,几乎都会带有一些上扬,可能跟本国语言的发音习惯有关。总体上男孩子们的拼音水平略高于女孩子,不知道是不是私下里练习的差异。
布置作业的时候看到有一个男生在摇头,我直觉反应问他,Do u mean yes or no?想起以前看过一个笑话讲的是印度人摇头其实表示yes来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他立马点头说yes yes,我想还真是。回来后查了一些相关的新闻,才知道真有一些印度人是这样的习惯。最后课程结束了。他们齐声跟我说谢谢,用中文。我又笑成一朵花儿,跟他们说,下周见,see you next week。他们跟着鹦鹉学舌。下周见。再见。
我想下一次我会更加认真地备课吧。
——————————————————————————————————
第二次上课。越来越觉得备课是个有难度的事情。
因为学生们都是零基础,所以一开始要走得慢。主课的吴老师第一周没有把第一课上完,第二周没有把第二课上完。大约要到第三课完才能把所有拼音学完,进入到语法阶段。
打基本功是很枯燥的,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几位老师都努力各出奇招,有的教了一些生活情境对话,有的播放成都的宣传片,有的教大家唱汉语歌。我于是这周也在PTT里加了 一部分生活用语专题词汇,如食物和方位。
教了他们青椒肉丝、麻婆豆腐和各种肉的说法,以及包子和馒头的区别,尤其是教会了大家说“我要二两米饭”,然后对“两”是一个数词同义于“二”同时也是一个中国传统计量单位1两=50g做了解释,总算让他们都明白了。并布置作业下周上课要检查。尤其是方位,要以游戏的形式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但愿他们能觉得有趣。
关于教拼音,我也有了一点心得。这些印度孩子的口音较重,d和t、g和k分不清最多,于是花了较多时间给他们练习,以便纠正这两组对比。其中有一个男生叫Gary,总是把g音发成k音,我问他:Gary,how do u spell your name?他恍然大悟的样子,总算能好一些了。另外就如何让他们理解汉语的“拼读”概念,我用including reading和连读声母韵母给他们多次演示,也总算是让大家明白了。感觉get了这个技能后,他们的拼音水平应该是有个较大提升了。
课间的时候跟女孩子们聊天,问她们周末怎么度过的。她们回答说是去超市、商场以及去教堂。我于是终于忍不住问了她们关于宗教信仰的事儿,结果五个女孩儿里三个基督徒、两个印度教。我还知道了那个叫穆罕默德的男生的确是个穆斯林。
另外就是这一次课下来,我记住了他们大部分人的名字。虽然有些名字对我来说还是很难念。下次课想把他们的座位牌都拍下来,回来练习。
最后是关于摇头的事儿,这一次更多的学生们边跟我说话边上下摇着头,脸上带着微笑。我仔细观察确定,这不是左右摇头,而是在晃头……就是摇头晃脑。好在上次我已搜了些相关资料,终于放心地理解为他们是在对我表示友好了。
《印度小哥为你亲切示范印度人说话时摇头的不同方式和含义》
http://my.tv.sohu.com/us/102191885/65224541.shtml
——————————————————————————————————
第三次上课。
因为马上要到来的清明节的关系,以及Miss Wu认为我们现在对生词的学习步子迈得有点太大的关系,大家决定这周不上第三课的内容,而是好好复习已学内容。
这次我就没有教新的声母韵母。只是做了一些已学拼音的难点的练习:d和t,g和k。
然后方位,学会说“谁在谁的左边、右边、前边、后边"。
第一堂课被我上得有点无趣,感觉我的英语太烂了……光是让他们明白我讲的“谁在谁的……边”这个句子语法都很困难,更别提自如地切换了。我只能告诉他们前面打基础的语言学习相对要枯燥重复,需要很多基本功练习,一直要到学完全部拼音,他们能自查字典开始系统的语法学习后,才能给他们讲更多好玩有趣的。
第二节课加油扳回一局。
教了桌椅板凳几个家居名词后,重头戏是十二生肖。
问他们知不知道十二生肖。女孩子们不知道,男生们说Jackie chan,忍不住内牛满面感谢成龙大哥。
在网上找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故事动画,英文版,放给他们看。很有意思,看了两遍,第一遍他们了解故事,第二遍边放我边补充解释,比如玉皇大帝是谁啊,猫和老鼠就是这么结怨的啊,不同的生肖带有各自动物的特性啊……云云。
然后让他们对照年份找自己的生肖、家人的生肖。还有,猜我的生肖。
中午没去朋友那里吃饭,跟几个男生一起吃的。其实我想跟女孩子们一起吃,但说实话女孩儿们的口音太重了我怕听不懂。
上次提到那个叫Gary的男生,长相和神情都很像《Friends》的Joy,就是有点缺心眼的那种乐呵男孩。五个人一起吃饭,我问他们是不是高中最优秀的学生获得机会来中国学习的啊,他们回答说不是啊是受某个机构还是基金(我听不懂)的赞助过来学习的。他们问我对他们看法如何啊,我说觉得他们很聪明啊很有礼貌啊。还有关于我的英语为什么这么烂,我解释说因为我只在这堂课上用,其他生活中用不到,如果他们听不懂可以让我多重复云云。我问他们汉语难不难,一致的努力点头,但是有个学霸提出异议说不难啊德语才难呢,其余人一致用目光秒他。Gary则一直在那里耍宝给我秀他本民族的语言也就是印度方言,完全听不懂( ⊙ o ⊙ ),这绝壁是在报复我上课老点他回答问题啊。他还掏出手机要合影。我留了我的we chat帐号。
之前上课时我在PPT上留了我的邮箱地址的,希望这些学生们如果有学习上的问题可以问我,但他们都没有问。目前看来,他们可能需要的更多的是生活上尤其是人际圈上的帮助。因为我问他们想不想交中国学生的朋友,他们都说很想。班长喜滋滋告诉我他认识了一个望江校区的女生叫Ash。而其他人基本上都还是在自己内部圈子里活动。
可能这是到外国生活的人的通病。融入当地社交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想也许等他们开始正式的专业医学科后也许会好些,但目前对他们来说有点难熬。他们个性和中国孩子很像,亚裔文化都偏内敛,害羞。我在想要不要帮他们找一些志愿者朋友。但华西我也不太熟,也许可以帮他们找一些望江甚至江安的小伙伴们。
另,我想下周要把拼音给他们讲完。让他们多做练习。以后就可以根据主课老师讲的语法进度,给一些简单的短文让他们阅读了。毕竟我这门课上的是汉语阅读啊!!!
VISHINU HIMANSU PRIYAPAJ AISWARYA ROYINI
(下次课我就能记住所有人的名字了……)
——————————————————————
第四次课,男生全来了,女孩子居然只来了三个。
一问才知,女孩儿们有几个生病了,然后另外一些要留下来照顾她们。大概是最近春季成都忽冷忽热所致的水土不服吧。
whatever,继续上课。
这周我在准备计算机职称考试,所以课件上花的时间不长。将复印的拼音全图发给每个人,然后教完了剩下的全部声母韵母。并郑重跟他们强调,要好好学习拼音,因为拼音是他们以后查字典自学汉语的基础。最后居然还教了他们一段tongue twister,就是那个“四是四,十是十……”
话说我感觉自己真是严格。╮(╯_╰)╭
上完课,下午我还要赶回江安校区开会,在犹豫是去食堂吃饭再坐校车还是直接去赶校车的时候,一个女孩问我要不要去宿舍看看那些生病的女孩子们。我说好啊,那就去吧。一路去了留学生宿舍,看了女孩儿们,在卧床休息的又两个,一个原来是低血糖晕倒的,带有低烧。另外一个是花粉过敏症,呼吸受影响。我去时花粉病的那个正睡得熟,另一个女孩和她睡在一起,抱着她,像妈妈一样。问候了低血糖晕倒的那个女孩儿,在她的宿舍里见了其他女孩子。带我过来的女孩儿问我要不要吃饭,她要给我做。我一下自己激动了,说好。然后就看她从柜子里掏出一个洋葱,几根青椒,就在书桌上的砧板上利落地切了起来。切好后又端到公用厨房,加了许多调料炒起来,我恍然这好像是在做咖喱。一会儿食物就变成酱汁样了,味道呛人。然后起锅,浇在玻璃盘子的米饭上,这就好了。我说我这是第一次吃印度人为我烹制的正宗印度咖喱啊,好激动。女孩儿们笑。我端着盘子问筷子在哪儿,cooker告诉我说用手,另一个女孩子则说no no,give her a spoon。感谢体谅,cooker跑去把盛调料的勺子拿过来给我,我开始用餐。
我先按照电视上看的,将咖喱和米饭搅拌混合起来,然后吃了第一口,好吧,那味道真是辛辣,难以言喻的刺激。这时候中国人的虚伪出来发光了,我说,恩,真不错,很好吃。他们自然很高兴,我继续艰难地下咽。其中有一个果实一样的酱汁,像是太过辛辣的香料,我每吃一口就感觉到芥末般的刺激。但最后总算把它们都吃光了。
吃的时候女孩们兴奋地拍我,然后各种合拍。原来自拍在全世界所有民族都很流行,好吧,我也很高兴,留下这次纪念。
然后男孩子们也陆陆续续回宿舍来了,他们都过来看生病的女孩子,问她们感觉怎样。然后也有人还没吃饭的,他们说女孩们会给他们做饭。我感觉这些孩子们感情真是很好啊,或者说,是她们真的很团结。
回来跟W说起这事,他说看过一则报道,说在硅谷的华人跟印度人的不同一点是,华人们经常各自为战,而印度人抱团厉害,所以印度人在硅谷要混得比华人好些,更容易坐到中高层位置。给我的感觉是他们的文化如此,团结,互助。
他们都不过十八二十岁的年纪,在异国他乡的陌生环境里要生活六年,庆幸的是他们还能彼此依靠,彼此信赖。真正是一个大家庭。
另,这周加了他们中的几个的微信,并介绍了我的几个爱徒给他们,听反馈说有几个男生已经跟中国学生去宽窄巷子玩过了,他们很开心。
希望这对他们而言是个良好的开端。
至于为什么是我来教,这个原因有点匪夷所思,暂时不想记录。
总之就是愉快的这学期要有十次课。每周教一次,每次两小节。
今天是第一次。
因为对华西的教室不熟,所以提前去了一个小时,找到教室后又到图书馆里坐了半个小时,然后提前二十分钟到了教室。一看,齐刷刷地已经都到齐了。十个女生八个男生,按性别分开坐在教室的左右两边,非常整齐。
这些学生们果然如前面老师说的,十分讲礼貌,我一进去立马都站起来向我问好。我脸上估计都笑成一朵花儿了,连连回问好。然后开始开多媒体系统,插U盘,打开PPT。额,开始向大家介绍。
大家好,我是你们教中文阅读的老师。大家可以叫我张老师。
以上是开场白,当然都是英文说的,中文他们听不懂啊。然后由于还没开始上课,我又去看每个人的座牌。座牌是上主课的吴老师让他们自己做的。周一吴老师上这门语言课的主课,周二另一位老师上听写,周四就是我教阅读,然后周五还有一位老师教写作。座牌是彩色纸,写了名字,放在桌子上。吴老师说因为他们的名字太难念,所以让他们暂时以数字命名。但我看所有学生都写了自己的名字,用英文,只有两三个在旁边注了自己的编号。
第一反应是,少年啊,你的内心是敏感而自尊的啊。是的,换我我也不愿意被别人用数字称呼吧。
我先从女孩子们开始,学着念她们的名字,结果被大家笑了,好多实在是怎么也念不准,她们善意地教我重复一遍又一遍,最后我只好认输了。男孩子们那边也是一样。但总算把每个人的名字都念了一遍。念到一个男孩子叫Muhammad,我第一反应是想问他是不是穆斯林,但理智及时将我拉回。宗教问题还是少谈吧,再说我英语这么渣,想扯淡也扯不开啊……
于是上课铃响了后开始上课,从复习拼音开始,生母、韵母、声调,我像教幼儿园小朋友一样一个音一个音地给他们重复,最后教了第一课的生字,以及你好、我叫XXX,这样最基本的会话。整个课堂纪律和氛围都很好,都很积极,包括点名站起来抽查阅读都很棒棒哒,果然乖到一塌糊涂。
让我很满意。
课间的时候有个男孩子跑过来问我,老师你叫什么名字,我把我的名字拼音写出来,刚念了一遍准备告诉他什么意思时,他惊叫啊,mountain。我只好赞他,好吧,mountain。于是我就成了zhang mountain老师。
这些孩子们都很年轻,大概十七八岁。女孩儿们有几个典型的印度长相,圆脸富态;有两三个鹅蛋脸的很美,眉心还点着圆痣;好几个佩戴着黑线穿的金吊坠。男孩儿们长得倒是都很平常,大部分都是清瘦的少年模样,略带喜感,是印度电影里见到的群众演员水平。
他们在发平音声调也就是第一声的时候,几乎都会带有一些上扬,可能跟本国语言的发音习惯有关。总体上男孩子们的拼音水平略高于女孩子,不知道是不是私下里练习的差异。
布置作业的时候看到有一个男生在摇头,我直觉反应问他,Do u mean yes or no?想起以前看过一个笑话讲的是印度人摇头其实表示yes来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他立马点头说yes yes,我想还真是。回来后查了一些相关的新闻,才知道真有一些印度人是这样的习惯。最后课程结束了。他们齐声跟我说谢谢,用中文。我又笑成一朵花儿,跟他们说,下周见,see you next week。他们跟着鹦鹉学舌。下周见。再见。
我想下一次我会更加认真地备课吧。
——————————————————————————————————
第二次上课。越来越觉得备课是个有难度的事情。
因为学生们都是零基础,所以一开始要走得慢。主课的吴老师第一周没有把第一课上完,第二周没有把第二课上完。大约要到第三课完才能把所有拼音学完,进入到语法阶段。
打基本功是很枯燥的,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几位老师都努力各出奇招,有的教了一些生活情境对话,有的播放成都的宣传片,有的教大家唱汉语歌。我于是这周也在PTT里加了 一部分生活用语专题词汇,如食物和方位。
教了他们青椒肉丝、麻婆豆腐和各种肉的说法,以及包子和馒头的区别,尤其是教会了大家说“我要二两米饭”,然后对“两”是一个数词同义于“二”同时也是一个中国传统计量单位1两=50g做了解释,总算让他们都明白了。并布置作业下周上课要检查。尤其是方位,要以游戏的形式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但愿他们能觉得有趣。
关于教拼音,我也有了一点心得。这些印度孩子的口音较重,d和t、g和k分不清最多,于是花了较多时间给他们练习,以便纠正这两组对比。其中有一个男生叫Gary,总是把g音发成k音,我问他:Gary,how do u spell your name?他恍然大悟的样子,总算能好一些了。另外就如何让他们理解汉语的“拼读”概念,我用including reading和连读声母韵母给他们多次演示,也总算是让大家明白了。感觉get了这个技能后,他们的拼音水平应该是有个较大提升了。
课间的时候跟女孩子们聊天,问她们周末怎么度过的。她们回答说是去超市、商场以及去教堂。我于是终于忍不住问了她们关于宗教信仰的事儿,结果五个女孩儿里三个基督徒、两个印度教。我还知道了那个叫穆罕默德的男生的确是个穆斯林。
另外就是这一次课下来,我记住了他们大部分人的名字。虽然有些名字对我来说还是很难念。下次课想把他们的座位牌都拍下来,回来练习。
最后是关于摇头的事儿,这一次更多的学生们边跟我说话边上下摇着头,脸上带着微笑。我仔细观察确定,这不是左右摇头,而是在晃头……就是摇头晃脑。好在上次我已搜了些相关资料,终于放心地理解为他们是在对我表示友好了。
《印度小哥为你亲切示范印度人说话时摇头的不同方式和含义》
http://my.tv.sohu.com/us/102191885/65224541.shtml
——————————————————————————————————
第三次上课。
因为马上要到来的清明节的关系,以及Miss Wu认为我们现在对生词的学习步子迈得有点太大的关系,大家决定这周不上第三课的内容,而是好好复习已学内容。
这次我就没有教新的声母韵母。只是做了一些已学拼音的难点的练习:d和t,g和k。
然后方位,学会说“谁在谁的左边、右边、前边、后边"。
第一堂课被我上得有点无趣,感觉我的英语太烂了……光是让他们明白我讲的“谁在谁的……边”这个句子语法都很困难,更别提自如地切换了。我只能告诉他们前面打基础的语言学习相对要枯燥重复,需要很多基本功练习,一直要到学完全部拼音,他们能自查字典开始系统的语法学习后,才能给他们讲更多好玩有趣的。
第二节课加油扳回一局。
教了桌椅板凳几个家居名词后,重头戏是十二生肖。
问他们知不知道十二生肖。女孩子们不知道,男生们说Jackie chan,忍不住内牛满面感谢成龙大哥。
在网上找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故事动画,英文版,放给他们看。很有意思,看了两遍,第一遍他们了解故事,第二遍边放我边补充解释,比如玉皇大帝是谁啊,猫和老鼠就是这么结怨的啊,不同的生肖带有各自动物的特性啊……云云。
然后让他们对照年份找自己的生肖、家人的生肖。还有,猜我的生肖。
中午没去朋友那里吃饭,跟几个男生一起吃的。其实我想跟女孩子们一起吃,但说实话女孩儿们的口音太重了我怕听不懂。
上次提到那个叫Gary的男生,长相和神情都很像《Friends》的Joy,就是有点缺心眼的那种乐呵男孩。五个人一起吃饭,我问他们是不是高中最优秀的学生获得机会来中国学习的啊,他们回答说不是啊是受某个机构还是基金(我听不懂)的赞助过来学习的。他们问我对他们看法如何啊,我说觉得他们很聪明啊很有礼貌啊。还有关于我的英语为什么这么烂,我解释说因为我只在这堂课上用,其他生活中用不到,如果他们听不懂可以让我多重复云云。我问他们汉语难不难,一致的努力点头,但是有个学霸提出异议说不难啊德语才难呢,其余人一致用目光秒他。Gary则一直在那里耍宝给我秀他本民族的语言也就是印度方言,完全听不懂( ⊙ o ⊙ ),这绝壁是在报复我上课老点他回答问题啊。他还掏出手机要合影。我留了我的we chat帐号。
之前上课时我在PPT上留了我的邮箱地址的,希望这些学生们如果有学习上的问题可以问我,但他们都没有问。目前看来,他们可能需要的更多的是生活上尤其是人际圈上的帮助。因为我问他们想不想交中国学生的朋友,他们都说很想。班长喜滋滋告诉我他认识了一个望江校区的女生叫Ash。而其他人基本上都还是在自己内部圈子里活动。
可能这是到外国生活的人的通病。融入当地社交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想也许等他们开始正式的专业医学科后也许会好些,但目前对他们来说有点难熬。他们个性和中国孩子很像,亚裔文化都偏内敛,害羞。我在想要不要帮他们找一些志愿者朋友。但华西我也不太熟,也许可以帮他们找一些望江甚至江安的小伙伴们。
另,我想下周要把拼音给他们讲完。让他们多做练习。以后就可以根据主课老师讲的语法进度,给一些简单的短文让他们阅读了。毕竟我这门课上的是汉语阅读啊!!!
VISHINU HIMANSU PRIYAPAJ AISWARYA ROYINI
(下次课我就能记住所有人的名字了……)
——————————————————————
第四次课,男生全来了,女孩子居然只来了三个。
一问才知,女孩儿们有几个生病了,然后另外一些要留下来照顾她们。大概是最近春季成都忽冷忽热所致的水土不服吧。
whatever,继续上课。
这周我在准备计算机职称考试,所以课件上花的时间不长。将复印的拼音全图发给每个人,然后教完了剩下的全部声母韵母。并郑重跟他们强调,要好好学习拼音,因为拼音是他们以后查字典自学汉语的基础。最后居然还教了他们一段tongue twister,就是那个“四是四,十是十……”
话说我感觉自己真是严格。╮(╯_╰)╭
上完课,下午我还要赶回江安校区开会,在犹豫是去食堂吃饭再坐校车还是直接去赶校车的时候,一个女孩问我要不要去宿舍看看那些生病的女孩子们。我说好啊,那就去吧。一路去了留学生宿舍,看了女孩儿们,在卧床休息的又两个,一个原来是低血糖晕倒的,带有低烧。另外一个是花粉过敏症,呼吸受影响。我去时花粉病的那个正睡得熟,另一个女孩和她睡在一起,抱着她,像妈妈一样。问候了低血糖晕倒的那个女孩儿,在她的宿舍里见了其他女孩子。带我过来的女孩儿问我要不要吃饭,她要给我做。我一下自己激动了,说好。然后就看她从柜子里掏出一个洋葱,几根青椒,就在书桌上的砧板上利落地切了起来。切好后又端到公用厨房,加了许多调料炒起来,我恍然这好像是在做咖喱。一会儿食物就变成酱汁样了,味道呛人。然后起锅,浇在玻璃盘子的米饭上,这就好了。我说我这是第一次吃印度人为我烹制的正宗印度咖喱啊,好激动。女孩儿们笑。我端着盘子问筷子在哪儿,cooker告诉我说用手,另一个女孩子则说no no,give her a spoon。感谢体谅,cooker跑去把盛调料的勺子拿过来给我,我开始用餐。
我先按照电视上看的,将咖喱和米饭搅拌混合起来,然后吃了第一口,好吧,那味道真是辛辣,难以言喻的刺激。这时候中国人的虚伪出来发光了,我说,恩,真不错,很好吃。他们自然很高兴,我继续艰难地下咽。其中有一个果实一样的酱汁,像是太过辛辣的香料,我每吃一口就感觉到芥末般的刺激。但最后总算把它们都吃光了。
吃的时候女孩们兴奋地拍我,然后各种合拍。原来自拍在全世界所有民族都很流行,好吧,我也很高兴,留下这次纪念。
然后男孩子们也陆陆续续回宿舍来了,他们都过来看生病的女孩子,问她们感觉怎样。然后也有人还没吃饭的,他们说女孩们会给他们做饭。我感觉这些孩子们感情真是很好啊,或者说,是她们真的很团结。
回来跟W说起这事,他说看过一则报道,说在硅谷的华人跟印度人的不同一点是,华人们经常各自为战,而印度人抱团厉害,所以印度人在硅谷要混得比华人好些,更容易坐到中高层位置。给我的感觉是他们的文化如此,团结,互助。
他们都不过十八二十岁的年纪,在异国他乡的陌生环境里要生活六年,庆幸的是他们还能彼此依靠,彼此信赖。真正是一个大家庭。
另,这周加了他们中的几个的微信,并介绍了我的几个爱徒给他们,听反馈说有几个男生已经跟中国学生去宽窄巷子玩过了,他们很开心。
希望这对他们而言是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