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有一次的新藏线(下)

再次回到G219上,搭车便没那么容易,苍茫的大地上,一个小时只能看到一辆车经过。 通往札达县的路会经过著名的【札达土林】,我被眼前浩瀚无边的土林所震惊,听路上碰到的小伙伴提起过他的一个同伴,见到土林直接长跪不起,不听劝阻一个人跑去寸草不生的土林深处扎营。 所以在阿里地区,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何为“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灵魂回故乡”。古老厚重的历史感将你严实的包裹,无法挣脱也不能回避。 到达【札达】县,这是一个跟普兰一样舒服的边境小镇,只是汉人多了一些,托林寺就在县城里。 【托林寺】始建于北宋时期公元996年,是古格王国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由古格国王益西沃和佛经翻译大师仁青桑布仿照前藏的桑耶寺设计建造。托林,意为飞翔空中永不坠落。由于古格王朝的大力兴佛,托林寺便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

托林寺融合了印度、尼泊尔以及西藏本地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当地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等方面的珍贵实物资料。1996年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的象泉河是札达的母亲河,是西藏西部最为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历史上著名的象雄王国、古格王国都曾以这一流域为中心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化。



到古格王朝同样没有班车,也没法包车,好在跟朋友一人找到一个摩托车旅行的伙伴,一起驶向古格。 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了【古格王朝】。直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坡上,地势险峻,洞穴、佛塔、碉楼、庙宇、王宫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这些洞穴多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


当时的住宿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山坡上是达官贵族的住宿,山下是奴隶居住,有的洞窟则是僧侣的修行地。

聪明的古格人在山体内修筑了许多暗道,暗道中某些类似窗户的洞,既为了采光又可以用来防御。这些暗道迂回曲折,拾阶而上可直达山顶王宫。

所以,当内地的人们穿着锦衣绸缎在砖瓦房里歌舞升平吟诗作赋的时候,古格王朝的民众还在山洞里生活。想想就觉得感慨万千。

17世纪,古格里面已经有了西方来的传教士,当时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领袖——其实是国王的弟弟矛盾比较深,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古格国王开始借助西方传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响。
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王的弟弟与古格同宗的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在这里打响。


而建在一座山上的古格王宫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整个王宫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从这里绝对没有可能攻打上去,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拉达克开始驱赶古格的老百姓在古格的半山腰修建一座石头楼,他们的想法是等这座建筑的和山顶一样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最终拿下古格了。

由于拉达克人强迫古格的老百姓日以继夜的修石楼,老百姓在下面非常凄苦地唱歌,被国王听到了,国王非常难过,于是投降了。曾经有过七百年灿烂的文明史的古格王朝就此灭亡。


从记载和考察的结果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而这些人也都并不是古格后裔。


于是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就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傍晚时分,古格王朝便会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难以名状的悲壮之美。
这张星空下的古格,来自友人。

世人皆知古格,却鲜有人知【皮央东嘎】,这是一处1992年才被发现,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 札达到东嘎山路崎岖,同样根本没有班车也无法包车,我们只能去碰碰运气,走出县城准备搭车。偏远地区的好处就是几乎经过的所有车都会停下来,可没有一辆要去东嘎,天色渐晚只好返回札达过夜。第二天等了很久,终于失去了信心,考虑到边防证马上要过期,打算直接去狮泉河。于是当下一辆车停下来问我们去哪时,我说到国道上就可以了,结果大哥说他不到国道,要去东嘎。
幸福来的太突然我差点喜极而泣,这实在是上天注定,现在想起来心情都不能平静。在车上大哥说他去办事,刚好等我们转完再把我们捎回县城。我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

在土林中穿行了3个多小时,一座斑驳的土林山丘便出现在眼前,我马上就被这庞大的石窟群震倒了(是的,我词穷没什么别的词,在阿里的几乎每一天里,都要被眼前的画面所震撼)。 它那么显眼,以至于根本没法将视线移开,跟皮央窑一比,古格王朝遗址就是小儿科了。

这曾是古格时代一座非常宏伟的城堡,留下了古格人生活的足迹,遗存着几个世纪前这个伟大王国留下来的各种各样的珍稀宝藏。


【东嘎皮央遗址】距扎达40KM,绵延2公里,分为东嘎皮央建筑遗址和石窟群,建于公元10世纪左右,是当年古格王国兴建的八大寺院之一,曾是古格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皮央石窟布满了整个山崖,洞窟数量号称“前山一千,后山一千”。在皮央的前山山腰和山顶上,分别残存着古格时代残留下来的佛寺、大殿和高级僧舍的遗址,后山则遗存着宫殿、护法神殿以及大量洞窟遗址。






该遗址除了窑洞,还有壁画,壁画石窟处在爬上半山腰的峭壁上,当地很多妇女在背石头修台阶,我们还帮忙抬了几个,高原劳作真的特别累。

洞窟门锁着,我们找到下面的看管人给我们开了门。一进门又被震到了,整个人被笼罩在壁画之下,内四壁、门楣和窟顶都绘满了壁画。这两个石窟功能主要用于礼佛,是东嘎皮央保存最为完好的礼佛窟。两个洞窟规模相似,但形制略有不同,一圆一方。
看官人说这些壁画有1000多年的历史,保存的比较完好,色彩艳丽,用料考究,很多壁画还采用金丝镶嵌,与古格、托林的壁画风格迥异。

据说壁画原料选用了当地所产的天然矿物颜料,并佐以大量动物骨胶黏合,因此这些壁画可以长久地保存并不褪色。当敦煌等地石窟壁画中的色彩都已经发生了严重氧化现象,很多画像的色彩由于同空气的结合渐变成了黑色。但这里的壁画尽管受到恶劣天气的长期侵蚀,色彩依然鲜艳。 东嘎皮央发现的壁画绘画量如此之大,技艺如此纯熟,不仅仅填补了西藏佛教壁画发源的空白,也为研究古格王朝的传承和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提供了不可缺失的重要素材。
回去路上让大哥给我们放在路边,没回县城,结果太晚没搭到车,在路边一个新建好但没人住的兵站扎了营,第二天一早再出发。
搭车不是自驾不是骑行,没法决定在哪上车在哪下车,也没法决定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停。可真的运气太好,下车的时候,竟然拍到了我生日的路牌。

经狮泉河修整,洗上了离开日喀则以来第一个澡,办了到新疆的边防证。

然后就到了【班公措】。

班公措,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这是一条国际湖泊,在中国境内是淡水湖,到了印控克什米尔境内就成了咸水湖。湖中生长着大量的鱼类,是鸟儿们的天堂和乐园,有各种鸟类20多种,数量最多时可达数万只,每当夏季还有地中海中头鸥来此繁殖。

看电影《三傻》,最后结尾处就是在印度的班公措那边取的景,不知是镜头关系还是水质问题,总之水看上去颜色不太一样。可惜,你拿着中国护照,去不了那边一求究竟。


在路边四川人的小店吃了20块钱一碗的清水煮挂面,等到晚上10点半,终于有一辆车愿意带上我们。路上碰上另外两个背包客,一行变成四人。卡车里是一个爸爸去狮泉河接放暑假的两个女儿和侄女回家,我们自然坐不进去。把所有厚衣服睡袋掏出来裹在身上,我们爬进了载满木头的卡车后斗,一上坡就感觉要掉下来,几个人笑呵呵的抓着边儿,谁也不觉得怎么样。 本想80多公里的路,3个小时怎么也能到了,根本没有多想,不一会夜幕降临,我们看见有生以来最清晰的银河,兴奋的开始比赛数流星。而在阿里,想看星星,根本用不着抬头,眼前就是星空。 可谁知,我们走了快六个小时。没有路,半夜行驶,即便是当地人,也会走错,车况也不好,一会这坏一会那坏,我们在后面不清楚状况,可每次停车的时候,他家的大女儿都会爬上来问我们冷不冷,有没有不舒服。
再后来我们实在又困又累又冷,渐渐昏睡过去。被他家的大女儿叫醒的时候已经快凌晨四点了,以为到了,下了车才知道是要我们换到另外一辆车上。
不知道是被冻傻了还是脑子根本就缺了根筋,我居然以为是车坏了走不了,以为所有人都要换车,根本没在意那一家人根本没下车。
到了多玛挨家旅店敲门却没一个开门,我们只好去搭我们的藏族大哥家休息。他们端了整整一盆牦牛肉和一大袋馒头,煮了酥油茶还有酸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让我们多吃。我才恍然大悟,刚才坐的那辆小车是他们怕我们冻坏专门叫过来接我们的。

在如此偏远恶劣的地方,凌晨四点起来接一群陌生人是个什么概念?我说不出话来。 下车时那个藏族大哥指着天空问我,你们管这个叫什么?我说叫银河,他笑笑说,我们管这个叫“天空的腰带”。 天亮时,我们几个来到边检站登记。刚好日喀则搭的那辆军车里的小兵之一在这里当值,还送了我一罐雪碧。在城市里我从不喝这些玩意,可回来的时候想,如果当时没有这罐雪碧,会不会出事。 多玛到叶城这段曾经是有班车的,后来因为出了重大的交通事故就取消了。所以要走新藏线,就必须在这里等过往的卡车。 直到晚上六点多,才有一辆维族人的车愿意稍人,但只能带一人,我跟同伴只好分开行动。 于是新藏线最艰苦的一段正式开始。
【新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道路最险、路况极差和环境最恶劣的高原公路。 它北起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重镇新疆叶城县,途径峡南口、大红柳滩、日土宗和噶尔昆沙,跨过拉斯塘河、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狮泉河等,越过新疆和西藏之间的分界段海拔5300米的界山大坂,经过赫赫有名的死人沟,翻越16个冰大坂,涉44条冰河,全线多为一望无垠的戈壁沙漠和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很多路段数百公里都是无人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堪称【世界道路之冠】。

我彻底小看了这条路。
甚至连吃的都没带,因为我觉得“反正司机也要吃饭,到时候一起吃就是,沿途有兵站,有钱还能饿死么”,何况多玛这个偏僻的小村,连个像样的商店都没有。结果呵呵,刚好赶上穆斯林的封斋,根本没看到他们吃饭,偶尔啃点馕,我怎么可能伸手去要。而他们也从不在汉人区停车,哪怕经过红柳滩这个最大的兵站需要所有人下车登记的时候,也是检查完直接就走,我想去吃个饭就变成了一件特别困难的事。
现在想想,那时候可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几乎所有人在界山大坂及旁边恶名远播的死人沟都会有高反,好在已经在高原呆了两个半月的我一点事也没有,只是在下车上厕所的时候,没站住被风吹跑了。
从此除了上厕所,再不敢轻易下车。
后来,终于在不知道什么地方,由于修路单向放行,我们被堵在路上几个小时,好在被堵在一个有人烟的位置,我跑去饭店打算大吃一顿,然后老板告诉我只有炒饭和面条,苦笑一下想着几天没吃饭吃点面条比较好,老板又说一碗面条没法做,无奈吃了一大份炒饭。

手机终于有了信号,再次见到蓝天见到白云见到柏油路见到树木的时候,老子终于活着到了新疆。

以及,【关于搭车我想说】 1、 现在我并不推崇这种旅行方式,这在当时是事实,只是如实记录。 2、 后来我尝试过各种交通模式,飞机火车大巴,包车自驾拼车,却再找不到当初的感受。 这是一段不可复制无法取代的旅程,所以我才会那么深刻的怀念遇到的每个人和每件事。 生命是一次奇遇。 【新藏线完】
-
gb2003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5 09:27:02
-
e^-(x/B)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4 13:53:20
-
お茶をどう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6-14 13:22:58
-
豆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4-11 19:12:10
-
LeoFrey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4-08 18:25:09
-
金刚弟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4-02 11:22:28
-
bastic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24 13:04:38
-
Monic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23 20:07:40
-
青翼出没一笑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23 20:00:51
-
梵泛之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23 16:18:19
-
sir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23 15:10:24
-
Dea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23 13:47:02
-
忆苦吃土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23 12:05:03
-
头大无脑高冷丧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23 11:41:26
-
一个点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23 11:29:45
-
阿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23 11: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