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之“富美”,多为贵官贵嫔为范
晨0400起。楼上微凉感。披马甲始安。
续读《陕北汉画像石墓门扉研究》。谈及独角兽之别称,有灵犀名外,尚有灰兕说,即古之雌犀之称。门扉下端之独角兽形,意在镇墓与避邪。门扉下端右侧(观者位)通常刻青龙,左则为白虎。青龙有无翼、有翼、双翼,尾呈S形,硕长。而“画虎于门,冀以御凶也。”画猫则不成,嘻。撰者云汉代人观念中,青龙白虎非只镇墓辟邪,还起灵魂导引之作用,即亦为引魂升仙之祥瑞动物。……撰者将陕北汉墓中门扉图像归类为Ⅰ—Ⅵ样式。所谓永元样式,即Ⅳ型为主流样式,谈及门吏执慧执戟说。旧话中有“拥慧”一词,亦即执帚。帚用以扫除清道,古人迎候宾客,常拥篲以示敬意云。……《說文》言篲,掃竹也。彗星,即扫帚星,亦为古人眼中之妖星也。鲁迅 《三闲集·路》中有句:“文艺家的眼光要超时代,所以到否虽不可知,也须先行拥篲清道,或者伛偻奉迎。”喜欢佝偻逢迎的用法。过去常言皇帝出行,需黄土铺道,净水泼街。这个“拥篲清道”的提法更具文人酸楚些。
续读《形而上学》卷5章7节。谈“是”之属性与本性之“是”别。……p99讫。
续读《印度佛教史》。撰者谈《发趣论》廿四品之因缘条件。细分条析。述及(1)品中之因缘即根,三善三恶之六根说。所谓三善,无贪、无嗔、无痴;对之三恶,有贪、有嗔、有痴者也。(2)品之所缘缘,属于意识心理之对象。(3)品增上缘意指精神、力量之源泉,据云可加持思想流程中某些法力。(4)之无间缘(别译次第缘,常闻次第莲花说,妙美)言及意识与思想之接续,念起微妙之瞬间。(5)之等无间缘,等同于无间缘之意,(6)之共生缘,言及同一程序中共起之法缘。譬如地水火风之四大种用,对众生之共生影响,慧根不同,影响比例亦不同,呈坚硬、黏着、炎热、动摇等形制。(7)之交互缘,则为共生缘之一部,因相互依赖而成牵连。(8)之依止缘,则谁为谁之归旨意,言及物类之依赖关系……p268讫。
今儿纳什宣布退役。风之偃息。
读苗霞《中国古代铺首衔环浅析》。言及铺首衔环为中国文化之特色,周遭国家很少见到。若有亦为流布之物,非当地所属。言及龙子椒图,喜蹲门上说。因形似螺蛳,喜封闭,故爱在门上云。螺蚌闭户,亦或引人呈女阴之想。
读常艳《中国古代建筑门上辅首衔环装饰的起源》。撰者不认为饕餮纹即时铺首衔环之直接缘起,对早在河姆渡陶文中即出现的头冠之三尖状突起物,颇生兴趣。虽未直言,但却倾向于从原始一路走来之三件主体,经良渚玉面之成熟,最终演化至铺首之定式。提及学者常任侠对饕餮纹饰之研究。查国图藏有《常任侠艺术考古论文选集》,估计饕餮研究专论,即收在此种文集。 常任侠日记亦已出版。常任侠先生为文史博之大家,以后将多读些著述为好。下载相关研究论文一批,容后读。
读常任侠撰《唐乐与日本雅乐——听日本增上寺雅乐会的演奏》。谈及河北邯郸磁县之兰陵王墓。闻及日人演奏雅乐之壹越调 《兰陵王》。舞者戴面具,冠上有龙,金光熠射,威猛摄人状。史上之北齐兰陵王,貌美如女。战阵中戴面具以增慑服力云。……言及舞者做“剑印”手势,即大指藏,伸中指、无名,屈小指与食指。据云此种舞人手势,从天竺乐来。……天竺乐入唐,分十部乐。……言及日本之乐舞,古代分为左舞与右舞,右舞为三韩乐及渤海乐海,左舞为上,则为唐乐及天竺乐。……而天竺乐之东来,亦由唐宫廷之天竺乐转迁云。
读常任侠之《中国佛教美术的来源与概况》。言及佛教东来,史载源于汉明帝,梦见金人,或为杜撰。但永平初年遣使赴大月事,应为信史。至公元68年,有说66年沙门迦叶摩腾与竺法兰白马托经来洛阳事,更成佛教东来之定论。因白马寺名,白马驮经说熟闻,但白毯裹佛陀立像事,则少有人提及。此处细节,涉及后世造像之崇拜,意义绝非下于文字传法。盖古时识字者少,造像弘法,影响力更甚。……言及唐时净土宗盛行,故壁画中净土变相为主流。述及张增鹞于造像画法之贡献,还有曹家样、吴家样等……并云敦煌壁画之“富美”,多为贵官贵嫔为范。
上午去西郊板材购水泥,建筑用墨、羊角线等什物。去鲁谷花鸟购鹅卵石。
读郑小红、耿纪朋撰《印度美术中人物造型的独特视觉样式——读常任侠先生“印度与东亚南美术发展史”有感》。言及印度造像之圆浑状态,来源于“印度人认为宇宙及其间万物都充满着气,人体也是充满着生命气息的容器,因此体现生命力必然要用象充气的气球那样的形态;而希腊人则认为在皮肤下是筋骨肌肉,要在造型上把这些内在之物反映出来、”故希腊造像骨骼肌肉感强烈云……。述及印度佛(男)造像与菩萨(女)造像之样式,“与民间的药叉和药叉女是一脉相传的。他们起源很早,是古代印度人对生殖崇拜的产物,也是大地万物原生力量 的化身,作为古印度民间自然的神而受到崇拜。药叉神源于树干,常为力士和门神,药叉女相当于山鬼、树精,故常攀树。药叉神较为粗壮重拙,药叉女形态来源于自然界的树枝藤蔓,肉感媚人,丰胸细腰,扭动夸张,代表繁荣,丰饶。”……
读吴衍发、徐子方撰《常任侠与中国早期民俗艺术研究》。谈及常任侠1943年撰述出版《民俗艺术考古论及》,属中国最早应用民俗概念之学者。言及中国近代之美学、艺术学、文艺学等概念,皆从日本借路舶来。提到常先生早期论证之《饕餮终葵神荼郁垒石敢当小考》文中,有“终葵”二字,前所未闻。查及详端,竟得妙趣。……终葵者,连读则成“椎”音,大圭之首,形椎状也。《周礼·考工记·玉人》云: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有说终葵,本是殷商时期巫师所戴之方形尖顶面具,(想起美国3K之形象)后将用于捶击的尖状工具皆称为终葵。(即椎也)《揚子·方言》云椎,齐谓之终葵。……唐后降鬼之民间神名钟馗者,终葵之变音者也。……撰者认为常任侠持有艺术来源于劳动说之观点。“甲骨文的 ‘美’字,原从羊的形状得来。甲骨文的 ‘艺’字,便是劳动人民正在种植的姿态。牧人把自己畜养得肥大的羊子,描绘出来,便是 ‘美观’。农人把自己熟练种植的方法,描绘出来,便是‘艺术’。”……美之甲骨美观为“观羊”之说法,挺烂漫。艺之正体字写作“藝”,古同埶字。甲骨写成或形。常先生之劳动创造埶美说,可窥一斑。……p3讫。
续读《陕北汉画像石墓门扉研究》。谈及独角兽之别称,有灵犀名外,尚有灰兕说,即古之雌犀之称。门扉下端之独角兽形,意在镇墓与避邪。门扉下端右侧(观者位)通常刻青龙,左则为白虎。青龙有无翼、有翼、双翼,尾呈S形,硕长。而“画虎于门,冀以御凶也。”画猫则不成,嘻。撰者云汉代人观念中,青龙白虎非只镇墓辟邪,还起灵魂导引之作用,即亦为引魂升仙之祥瑞动物。……撰者将陕北汉墓中门扉图像归类为Ⅰ—Ⅵ样式。所谓永元样式,即Ⅳ型为主流样式,谈及门吏执慧执戟说。旧话中有“拥慧”一词,亦即执帚。帚用以扫除清道,古人迎候宾客,常拥篲以示敬意云。……《說文》言篲,掃竹也。彗星,即扫帚星,亦为古人眼中之妖星也。鲁迅 《三闲集·路》中有句:“文艺家的眼光要超时代,所以到否虽不可知,也须先行拥篲清道,或者伛偻奉迎。”喜欢佝偻逢迎的用法。过去常言皇帝出行,需黄土铺道,净水泼街。这个“拥篲清道”的提法更具文人酸楚些。
续读《形而上学》卷5章7节。谈“是”之属性与本性之“是”别。……p99讫。
续读《印度佛教史》。撰者谈《发趣论》廿四品之因缘条件。细分条析。述及(1)品中之因缘即根,三善三恶之六根说。所谓三善,无贪、无嗔、无痴;对之三恶,有贪、有嗔、有痴者也。(2)品之所缘缘,属于意识心理之对象。(3)品增上缘意指精神、力量之源泉,据云可加持思想流程中某些法力。(4)之无间缘(别译次第缘,常闻次第莲花说,妙美)言及意识与思想之接续,念起微妙之瞬间。(5)之等无间缘,等同于无间缘之意,(6)之共生缘,言及同一程序中共起之法缘。譬如地水火风之四大种用,对众生之共生影响,慧根不同,影响比例亦不同,呈坚硬、黏着、炎热、动摇等形制。(7)之交互缘,则为共生缘之一部,因相互依赖而成牵连。(8)之依止缘,则谁为谁之归旨意,言及物类之依赖关系……p268讫。
今儿纳什宣布退役。风之偃息。
读苗霞《中国古代铺首衔环浅析》。言及铺首衔环为中国文化之特色,周遭国家很少见到。若有亦为流布之物,非当地所属。言及龙子椒图,喜蹲门上说。因形似螺蛳,喜封闭,故爱在门上云。螺蚌闭户,亦或引人呈女阴之想。
读常艳《中国古代建筑门上辅首衔环装饰的起源》。撰者不认为饕餮纹即时铺首衔环之直接缘起,对早在河姆渡陶文中即出现的头冠之三尖状突起物,颇生兴趣。虽未直言,但却倾向于从原始一路走来之三件主体,经良渚玉面之成熟,最终演化至铺首之定式。提及学者常任侠对饕餮纹饰之研究。查国图藏有《常任侠艺术考古论文选集》,估计饕餮研究专论,即收在此种文集。 常任侠日记亦已出版。常任侠先生为文史博之大家,以后将多读些著述为好。下载相关研究论文一批,容后读。
读常任侠撰《唐乐与日本雅乐——听日本增上寺雅乐会的演奏》。谈及河北邯郸磁县之兰陵王墓。闻及日人演奏雅乐之壹越调 《兰陵王》。舞者戴面具,冠上有龙,金光熠射,威猛摄人状。史上之北齐兰陵王,貌美如女。战阵中戴面具以增慑服力云。……言及舞者做“剑印”手势,即大指藏,伸中指、无名,屈小指与食指。据云此种舞人手势,从天竺乐来。……天竺乐入唐,分十部乐。……言及日本之乐舞,古代分为左舞与右舞,右舞为三韩乐及渤海乐海,左舞为上,则为唐乐及天竺乐。……而天竺乐之东来,亦由唐宫廷之天竺乐转迁云。
读常任侠之《中国佛教美术的来源与概况》。言及佛教东来,史载源于汉明帝,梦见金人,或为杜撰。但永平初年遣使赴大月事,应为信史。至公元68年,有说66年沙门迦叶摩腾与竺法兰白马托经来洛阳事,更成佛教东来之定论。因白马寺名,白马驮经说熟闻,但白毯裹佛陀立像事,则少有人提及。此处细节,涉及后世造像之崇拜,意义绝非下于文字传法。盖古时识字者少,造像弘法,影响力更甚。……言及唐时净土宗盛行,故壁画中净土变相为主流。述及张增鹞于造像画法之贡献,还有曹家样、吴家样等……并云敦煌壁画之“富美”,多为贵官贵嫔为范。
上午去西郊板材购水泥,建筑用墨、羊角线等什物。去鲁谷花鸟购鹅卵石。
读郑小红、耿纪朋撰《印度美术中人物造型的独特视觉样式——读常任侠先生“印度与东亚南美术发展史”有感》。言及印度造像之圆浑状态,来源于“印度人认为宇宙及其间万物都充满着气,人体也是充满着生命气息的容器,因此体现生命力必然要用象充气的气球那样的形态;而希腊人则认为在皮肤下是筋骨肌肉,要在造型上把这些内在之物反映出来、”故希腊造像骨骼肌肉感强烈云……。述及印度佛(男)造像与菩萨(女)造像之样式,“与民间的药叉和药叉女是一脉相传的。他们起源很早,是古代印度人对生殖崇拜的产物,也是大地万物原生力量 的化身,作为古印度民间自然的神而受到崇拜。药叉神源于树干,常为力士和门神,药叉女相当于山鬼、树精,故常攀树。药叉神较为粗壮重拙,药叉女形态来源于自然界的树枝藤蔓,肉感媚人,丰胸细腰,扭动夸张,代表繁荣,丰饶。”……
读吴衍发、徐子方撰《常任侠与中国早期民俗艺术研究》。谈及常任侠1943年撰述出版《民俗艺术考古论及》,属中国最早应用民俗概念之学者。言及中国近代之美学、艺术学、文艺学等概念,皆从日本借路舶来。提到常先生早期论证之《饕餮终葵神荼郁垒石敢当小考》文中,有“终葵”二字,前所未闻。查及详端,竟得妙趣。……终葵者,连读则成“椎”音,大圭之首,形椎状也。《周礼·考工记·玉人》云: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有说终葵,本是殷商时期巫师所戴之方形尖顶面具,(想起美国3K之形象)后将用于捶击的尖状工具皆称为终葵。(即椎也)《揚子·方言》云椎,齐谓之终葵。……唐后降鬼之民间神名钟馗者,终葵之变音者也。……撰者认为常任侠持有艺术来源于劳动说之观点。“甲骨文的 ‘美’字,原从羊的形状得来。甲骨文的 ‘艺’字,便是劳动人民正在种植的姿态。牧人把自己畜养得肥大的羊子,描绘出来,便是 ‘美观’。农人把自己熟练种植的方法,描绘出来,便是‘艺术’。”……美之甲骨美观为“观羊”之说法,挺烂漫。艺之正体字写作“藝”,古同埶字。甲骨写成或形。常先生之劳动创造埶美说,可窥一斑。……p3讫。
-
江湖骗子的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13 13: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