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生存》
![]() |
两年来,他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没有电话,没有泳池,没有宠物,没有香烟,无拘无束,一个极端主义者,一个追逐美的旅人,脚下的路就是他的家。现在,在两年的流浪之后,最后也是最大的冒险来临了,消灭虚伪的存在,胜利实现灵魂革命的终极一役。不再受俗世文明毒蚀,他遁世而逸,独自行走在陆上,隐没在荒野中。
___________________亚历山大*超级流浪者 【1992年5月】
这部电影取材于一位名叫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克里斯托弗.约翰逊.麦坎德利斯)的真实事迹。概述影片内容其实就是克里斯托弗破执的过程。克里斯毕业于美国乔治亚州的埃默里大学(新常春藤名校之一),大学期间他的每门功课几乎都是优,克里斯以一种异常严苛的的道德准则,审视自己和身边的一切,大学毕业他冒险踏上一条残酷的孤独的道路,从美国东南部的乔治亚州徒步到北美洲西北角荒蛮的阿拉斯加州。他一旦选择出走,就会按他特有的极端的方式来进行,1:剪掉证明自己身份的一切证件。2:把他$24500.68存款中的$24000捐给美国饥荒救济委员会。3:把汽车丢弃在沙漠里,并把牌照下了,让自己彻底消失。4:烧掉身上的所有钱,在他的观念里钱只会让他畏手畏脚。5:自取名亚历山大*超级流浪者。
亚历山大出生在一个家庭环境优渥的家庭里,可亚历山大父母的关系并不和谐,从小父母就会为了一丁点小事在他和妹妹面前激烈的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幼时的家庭阴影给他埋下了出走的种子。他用四年的大学时间履行荒诞乏味的责任,完成大学学业,现在的他终于解放了,离开那个充满幻想,脆弱不敢,父母管教,物欲横流的世界,离开那些阻碍他体验真实存在的东西。正如他很喜欢的那句诗一样:“不是爱情、不是金钱、不是信仰、不是名誉、不是公平,给我真相 --- 梭罗”。他在冬天进入了死亡禁地阿拉斯加大荒野,最后因误食有毒的食物兼饥饿死在了阿拉斯加大荒野 。
影片导演奥斯卡大影帝西恩潘在进入书店的时候被原著《荒野生存》的封面吸引住,他用十年的时间终于如愿以偿的拍出电影。本片的原作者克拉考尔说:“他不是一个凡夫俗子,他固执己见、冲动,但内心纯洁。他最出色的地方是不愿妥协,他相信生活的目的并不是沿袭捷径。很多人认为他准备不足、不及后果和愚蠢透顶,对他为何不带斧头和无线电设备充满疑问。亚历山大认为自己的蛮荒之旅并非野外探险,在当今信息完善的时代,他毅然决然的将地图抛到了一边。”
初观影片我被亚历山大流浪过程中野蛮、真实、绚丽的的风景迷住,再加上背景音乐使影片总是萦绕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亚历山大像一个现代版的唐吉可德一样进击着,那些所有既定的规则,带着现代文明影子的一切都是他对抗的对象,他倔强得简单,绝对。有人说他是悲情英雄,悲情的难道不是我们吗?我们这些人总是歧视着极端,总是急着证明自己,视财如命,一旦发现一个和我们有些不一样的人时候我们就像发现新大陆的一样,鄙夷
着。
我很难去表述这部影片所传达的意义,任何既定的标签贴在它的身上都显得多余,它并不励志甚至带着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堕落元素,它不急于告诉我们大道理,它偏执得比我们厉害,它逃避的比我们还远。它不像什么青春片一样一旦成长就幡然悔悟,弄得好像只要长大就能在菩提树下得道一般,它和我们一样困惑,那么这样的一部影片还有什么“价值”?我知道它不是什么,不知道它是什么,它的这些不是什么好像大致能勾勒出一个模糊的样子。
佛语有云:“破执断惑,离苦得乐。”既得执惑,破断由心。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