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期西安禅茶读书会(瑜伽篇)之般若是与生俱来的生命智慧(二)精彩内容回顾
![]() |
:
境界般若
鸟儿生来即会飞翔,鱼儿生来即会游水。水不用学即有柔弱胜刚强之智,火不用学即有融化万物之力。少儿时,童真可爱,此即是少儿之境界般若;青年时,热情奔放,此即青年之境界般若;中年时,深沉练达,忍辱负重,此为中年之境界般若;老年时,通透圆融,随心所欲,此为老年之境界般若。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向动物界、植物界、自然界和人
类自身不断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不断地接受教导和启迪的过程。
处于不同的境界,就会自发地出现与此境界相应的智慧——植物有植物的智慧,动物有动物的智慧,人类有人类的智慧,而与所有境界全部相应的,则是佛智或曰圣智。意识的成长(或曰回归)过程中也有不同的境界(阶段)。从不同的境界中发出来的语言和见地,是很不相同的。我们可以根据人们的言行来推断此人的境界之高低。除此之外,艺术的品味、思想的深浅、技术的好坏等,皆存在着境界高低之别。如果两个人的境界相差太大,则相互之间很难理解和相应。人与人境界差异度越小,就越是容易产生相应和共鸣。
境界的高深只是对境界的一种很粗略的划分。事实上,境界可以达到无穷多,难以胜数。可以将境界划分为十个境界,百个境界或千万个境界,以至于无穷个境界。佛家非常热衷于细分生命(意识)的不同境界。除佛家外的儒家、瑜伽、道家等,则不喜欢过细地划分生命(意识)的不同境界,认为这样无休止地分下去,有戏论之嫌,有作茧自缚之嫌,有玩弄学术之嫌等。以是之由而不喜之,故提倡宜粗不宜细。如此,则给人们以最大的灵活度和差异性;如此,则给人与物的个性以最大的合理性与包容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