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剪影
我躲在光影铺成的流年里,静捻无数细碎的记忆,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回味那一隅在梦里出现过无数次的故居剪影。
日光散尽,疏影横斜,唯有那条幼年时走了千百遍的田间小道,依旧横亘在记忆的长河里,蜿蜒着草色稻香,指引我归乡的路。
一
童年记忆里,充满着外公外婆的影子,和那栋至今都未曾修葺的老房子。
母亲说,我出生后不久,便被送到外婆家抚养。个中缘由,成为母亲至今都无法释怀的一块心病。
而自那时起,不满一岁的我,便开始了我无限孤寂、却又不失温暖的童年生活。
二
外婆的故居位于山脚下,小河边的一个小小村落里,山可为依,水可为伴。山山水水,以至于每每忆起旧居,便会想起张可久诗中“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闲适情怀。
记忆中的老房子,屋前是大片田野和菜地,立春之初,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那一大片的黄色印在阳光里,将阳光也晕染成了嫩黄色,踩着阳光的蝶儿和那一大片的嫩黄色交相辉映,和着微风中淡淡的油菜花香,成为我童年记忆中最美的景致。
仲夏时节,便是稻谷生长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湿漉漉的。此时河水清可见底,水束潺潺,漫过台阶上陈绿的青苔,流进稻田,渲染开的却是温润的情怀。
秋日绵绵,屋前那棵无花果树结了果子,树不高,多枝桠,我便会择一个光影斑驳的午后,爬上树,在枝桠上吊根绳索,做成一个秋千,摇荡着我澄澈安然的流年。
入冬初雪,山川河流都裹上一层纯白,整个世界像是沉沉睡去,万籁俱寂。静夜里,枕着白雪公主的童话,入梦。
谁将时光拉成长河,旧居这四季光景,已是百年的苍老了,院子里的年轮生长着它的倔强,澄澈的天幕下,内心的淡然,于这一隅静深处,蜿蜒出宁谧与祥和,止了漫漫红尘里万千的漂泊与流浪,宛如墙角累累风霜的石头,一身傲骨,静默着,却看尽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三
清晨沁凉,黄昏成影,风烟俱静,当下便是好时光。
一蓑烟雨,几卷春芽,满庭落花,抬头便能瞥见山头扯出的丝丝云雾,我站在田间小道的尽头,捕捉安放在记忆深处最温热最醇厚的旧居剪影。
旧居堂屋里有一个地窖,专门用于储存地瓜、土豆和米酒。一到夏季,里面便格外清凉,宛如一个天然的冰箱。外公酿酒技艺超群,但酒从来不卖,只送。外公惜酒胜金,如遇知音,便是煮酒笑谈,浅酌晨昏。
故居的春节年味甚浓,杀猪宰羊,制作年糕,舞龙戏狮,家里聚满了远道而来的客人。院里弥漫着别样的风情,旧居包容了所有人的祝福,把所有的心情都回归到最初的简单,把尘世的劳碌在进门之时都暂且归零,在这个氛围里,唯有一种自然宁静在心底滋长。
初见素未谋面的弟弟时,我已逾六岁。外公对他极为疼爱,给他买了几支焰火。而下一刻,一丛火花跌进故居的阁楼里,顷刻间,火光四起,浓烟扑面。大火已然扑灭,但老房子如同经历了一场旷世劫难一般,奄奄一息。阁楼至今仍残留几处浅黑的印记,似乎在诉说着,老房子所经历的那些隐隐作痛的沧桑岁月。
四
光影一寸一寸地移过,白驹过隙却无声。
辗转着时光的齿轮,从春暖花开迈入酷暑烈日,从秋水长天走向韵梅冰雪,应着节气和时序繁茂,每一个季节都会在这里落脚,烙下痕迹,尘封起来,便是经年累月不散的回忆。
清晨的光一点点晕开,苍翠的树叶落下清晰的影子,斑驳地摇曳于地面。水里的鱼缓缓地游过,似是不知时辰更迭,院子里落叶的声音如暗换的流年。野菊花香从窗外漫进来,已成了温柔的触碰,夹带着风和阳光的味道,沁入心脾。暮色中月色清凉,竹影婆娑,两位老人摇着蒲扇谈笑坐于庭院的老树下。故居的一日里,从未有过相同的光景,果真如古人所言“度一日而知春秋”。
阳光氤氲,幽香拂窗,清气满院。如此,便只愿静享寂寞好时光,不计较。
无论寒暑,外公外婆都是天未亮便出门劳作,踏着晚霞归程。而老房子似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她宛若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家,又似一位海纳百川的智者,她健朗厚重,她隐忍宽豁,她静静地矗立着,于无声中,教会了一代又一代人勤劳朴实的生活方式,如此,生生不息,永世传承。
感恩于乡风淳朴,亲人呵护,让我得以留一颗素心,纵使红尘琳琅,萧索满目,亦能镇定自若,踽踽独行。
五
终究到了学龄,我离开了这个此后注定要魂牵梦萦的故居,离开了我一生挚爱的亲人,此后便是同父母一起生活。
那日,疏云淡淡,微风轻拂,风影摇曳,屋前那几株茉莉全开了,白色花瓣里,暗香浮动。而我除了这一阙幽香外,什么也带不走。
唯有这稀疏斑驳的记忆,伴着某个秋日午后的咖啡香气,暖暖地迷了神思。拾一枚落叶,镌上我无尽的思念和眷恋,做成岁月的书签,定格在多年前故居秋日的斜阳影里,定格在外公挑着竹篾的双肩上,定格在外婆忙进忙出的灶台前。
转眼间,时光已老,暮色成霜。
甲午年,己巳月
小满
日光散尽,疏影横斜,唯有那条幼年时走了千百遍的田间小道,依旧横亘在记忆的长河里,蜿蜒着草色稻香,指引我归乡的路。
一
童年记忆里,充满着外公外婆的影子,和那栋至今都未曾修葺的老房子。
母亲说,我出生后不久,便被送到外婆家抚养。个中缘由,成为母亲至今都无法释怀的一块心病。
而自那时起,不满一岁的我,便开始了我无限孤寂、却又不失温暖的童年生活。
二
外婆的故居位于山脚下,小河边的一个小小村落里,山可为依,水可为伴。山山水水,以至于每每忆起旧居,便会想起张可久诗中“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闲适情怀。
记忆中的老房子,屋前是大片田野和菜地,立春之初,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那一大片的黄色印在阳光里,将阳光也晕染成了嫩黄色,踩着阳光的蝶儿和那一大片的嫩黄色交相辉映,和着微风中淡淡的油菜花香,成为我童年记忆中最美的景致。
仲夏时节,便是稻谷生长和收割的季节,田野里湿漉漉的。此时河水清可见底,水束潺潺,漫过台阶上陈绿的青苔,流进稻田,渲染开的却是温润的情怀。
秋日绵绵,屋前那棵无花果树结了果子,树不高,多枝桠,我便会择一个光影斑驳的午后,爬上树,在枝桠上吊根绳索,做成一个秋千,摇荡着我澄澈安然的流年。
入冬初雪,山川河流都裹上一层纯白,整个世界像是沉沉睡去,万籁俱寂。静夜里,枕着白雪公主的童话,入梦。
谁将时光拉成长河,旧居这四季光景,已是百年的苍老了,院子里的年轮生长着它的倔强,澄澈的天幕下,内心的淡然,于这一隅静深处,蜿蜒出宁谧与祥和,止了漫漫红尘里万千的漂泊与流浪,宛如墙角累累风霜的石头,一身傲骨,静默着,却看尽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三
清晨沁凉,黄昏成影,风烟俱静,当下便是好时光。
一蓑烟雨,几卷春芽,满庭落花,抬头便能瞥见山头扯出的丝丝云雾,我站在田间小道的尽头,捕捉安放在记忆深处最温热最醇厚的旧居剪影。
旧居堂屋里有一个地窖,专门用于储存地瓜、土豆和米酒。一到夏季,里面便格外清凉,宛如一个天然的冰箱。外公酿酒技艺超群,但酒从来不卖,只送。外公惜酒胜金,如遇知音,便是煮酒笑谈,浅酌晨昏。
故居的春节年味甚浓,杀猪宰羊,制作年糕,舞龙戏狮,家里聚满了远道而来的客人。院里弥漫着别样的风情,旧居包容了所有人的祝福,把所有的心情都回归到最初的简单,把尘世的劳碌在进门之时都暂且归零,在这个氛围里,唯有一种自然宁静在心底滋长。
初见素未谋面的弟弟时,我已逾六岁。外公对他极为疼爱,给他买了几支焰火。而下一刻,一丛火花跌进故居的阁楼里,顷刻间,火光四起,浓烟扑面。大火已然扑灭,但老房子如同经历了一场旷世劫难一般,奄奄一息。阁楼至今仍残留几处浅黑的印记,似乎在诉说着,老房子所经历的那些隐隐作痛的沧桑岁月。
四
光影一寸一寸地移过,白驹过隙却无声。
辗转着时光的齿轮,从春暖花开迈入酷暑烈日,从秋水长天走向韵梅冰雪,应着节气和时序繁茂,每一个季节都会在这里落脚,烙下痕迹,尘封起来,便是经年累月不散的回忆。
清晨的光一点点晕开,苍翠的树叶落下清晰的影子,斑驳地摇曳于地面。水里的鱼缓缓地游过,似是不知时辰更迭,院子里落叶的声音如暗换的流年。野菊花香从窗外漫进来,已成了温柔的触碰,夹带着风和阳光的味道,沁入心脾。暮色中月色清凉,竹影婆娑,两位老人摇着蒲扇谈笑坐于庭院的老树下。故居的一日里,从未有过相同的光景,果真如古人所言“度一日而知春秋”。
阳光氤氲,幽香拂窗,清气满院。如此,便只愿静享寂寞好时光,不计较。
无论寒暑,外公外婆都是天未亮便出门劳作,踏着晚霞归程。而老房子似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她宛若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家,又似一位海纳百川的智者,她健朗厚重,她隐忍宽豁,她静静地矗立着,于无声中,教会了一代又一代人勤劳朴实的生活方式,如此,生生不息,永世传承。
感恩于乡风淳朴,亲人呵护,让我得以留一颗素心,纵使红尘琳琅,萧索满目,亦能镇定自若,踽踽独行。
五
终究到了学龄,我离开了这个此后注定要魂牵梦萦的故居,离开了我一生挚爱的亲人,此后便是同父母一起生活。
那日,疏云淡淡,微风轻拂,风影摇曳,屋前那几株茉莉全开了,白色花瓣里,暗香浮动。而我除了这一阙幽香外,什么也带不走。
唯有这稀疏斑驳的记忆,伴着某个秋日午后的咖啡香气,暖暖地迷了神思。拾一枚落叶,镌上我无尽的思念和眷恋,做成岁月的书签,定格在多年前故居秋日的斜阳影里,定格在外公挑着竹篾的双肩上,定格在外婆忙进忙出的灶台前。
转眼间,时光已老,暮色成霜。
甲午年,己巳月
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