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号和苹果酒
早上去杨浦交房租,顺便去弗闲斋看藏书票。地方不好找,因为是在二楼,但是一楼半还有个网吧,在那边晃悠了一会儿以为就是二楼了。整个上午就我一个来看的,本来转转就想走的,但是老太太很热情,陪着我把展看完,一边进行讲解,对于国内外的藏书票名家如数家珍,看来是迷恋此行久矣。藏书票类似与我们的藏书章,都是表示此书为我所有,但在艺术形式上,它又是属于版画的,如果去掉藏书票的拉丁文标志EXLIBRIS以及个人或者组织的标志,那么它也就是小型版画,因而在制作工艺上也与版画类似。晚上和欢欢谈起,鲁迅也是一个藏书票收藏爱好者,鲁迅纪念馆应现在也收藏了不少鲁迅的藏书票,包括鲁迅收集的以及为他制作的。11月14日在鲁迅纪念馆有一个马丁·贝杨思&弗朗克·戴莫藏书票展。不过无论怎么看,我总觉得中国木刻类似国画性质的藏书票比国外以及现代的铜板的有意思多了。
一些藏书票 from 弗闲斋
然后去粒米看湄公河上的国家双人摄影展,一个店员,或者类似有点联合出资人性质的在上豆瓣,以及摄影的其中一人也在,聊了一会儿,被赠送明信片和照片各一张。据说另外一个摄影的现在又跑到越南去了。现在开书店都是一件很难维持的事情,何况是粒米这样的书店,因而无论是开店的还是这样玩摄影的总归是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才能玩这种东西。
顺带去了虹庙,静——国武久巳版画遗作展,还是版画,颜色鲜艳,有点卡通的感觉,与外厅的摄影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全部的版画都是一套的,无论在构图还是手法、立意。
日本酒博览会@浦东香格里拉,第一次喝日本清酒,第一感觉酒是酒,水是水,日本清酒就是米酒兑水,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总之我没有太大感觉。果酒味道不错,不过果酒的话,各地做出来应差不大多,也许是我不懂品酒,舌头不行。进场前门外接待的小女生说:进去后尽管喝,尽管吃,只是不要醉掉了。里面的日本大叔们也很有意思,而作为工作人员的女生们似乎很多有点拘束。被赠送明信片一套和小挂件一个,饮料一瓶。第一次看到Eisa舞,按照明信片上的解释,是冲绳人在盂兰盆会跳的以太鼓为主要乐器和道具的舞蹈,那么应该是一种祭拜祖先的祈愿舞了吧。其实动作很简单,但是配合日本特色音乐的话显得很有气势。
更多相片见姗姗的相册
最后的重点是:姗姗利用144号中了奖,于是提了一瓶苹果酒回家去了。
去外滩十八号,事实证明江河的确是人类文明传播的大障碍,最后还是凭借地铁这一先进交通工具。《绘之手》(还是《手之绘》)我尽自己最大努力理解了一下:绘画就是有个点子就马上把它画下来,而不要拘泥与任何形式、材质或者表现手法,不要太在意他人怎么理解看待自己的绘画。
最后,从浦东遥望夕阳下的浦东,天空很灰暗
一些藏书票 from 弗闲斋
然后去粒米看湄公河上的国家双人摄影展,一个店员,或者类似有点联合出资人性质的在上豆瓣,以及摄影的其中一人也在,聊了一会儿,被赠送明信片和照片各一张。据说另外一个摄影的现在又跑到越南去了。现在开书店都是一件很难维持的事情,何况是粒米这样的书店,因而无论是开店的还是这样玩摄影的总归是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才能玩这种东西。
顺带去了虹庙,静——国武久巳版画遗作展,还是版画,颜色鲜艳,有点卡通的感觉,与外厅的摄影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全部的版画都是一套的,无论在构图还是手法、立意。
日本酒博览会@浦东香格里拉,第一次喝日本清酒,第一感觉酒是酒,水是水,日本清酒就是米酒兑水,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总之我没有太大感觉。果酒味道不错,不过果酒的话,各地做出来应差不大多,也许是我不懂品酒,舌头不行。进场前门外接待的小女生说:进去后尽管喝,尽管吃,只是不要醉掉了。里面的日本大叔们也很有意思,而作为工作人员的女生们似乎很多有点拘束。被赠送明信片一套和小挂件一个,饮料一瓶。第一次看到Eisa舞,按照明信片上的解释,是冲绳人在盂兰盆会跳的以太鼓为主要乐器和道具的舞蹈,那么应该是一种祭拜祖先的祈愿舞了吧。其实动作很简单,但是配合日本特色音乐的话显得很有气势。
![]() |
![]() |
更多相片见姗姗的相册
最后的重点是:姗姗利用144号中了奖,于是提了一瓶苹果酒回家去了。
去外滩十八号,事实证明江河的确是人类文明传播的大障碍,最后还是凭借地铁这一先进交通工具。《绘之手》(还是《手之绘》)我尽自己最大努力理解了一下:绘画就是有个点子就马上把它画下来,而不要拘泥与任何形式、材质或者表现手法,不要太在意他人怎么理解看待自己的绘画。
![]() |
最后,从浦东遥望夕阳下的浦东,天空很灰暗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