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友阿黄
阿黄是我大学室友,睡我对铺。因为体育生的缘故,晚我一年毕业。
前天他给我发短信:我回家了,毕业前回来。保重,兄弟!来电显示是12520+他的手机号——他还用着飞信。
最开始了解他是因为他是体育特长生,练三级跳的,特别高,1米88。和我一样说着一口夹生的普通话来北京上学,在开学第一次集体活动上也被要求念“四十是四十,十四是十四”。他不善言辞,但却时刻准备证明自己的友好。和同学交流时,他会很真性情地表达观点(尽管多数时候无甚新意),激动时语速加快,也不管对方能不能听懂他的口音。
中国大学宿舍生活有一种奇葩的趣味。我上铺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来自湖南张家界。阿黄上铺是一个吐词清晰、不卑不亢而且精通世故的河北人,团委副书记。p大宿舍是上下铺,而不是很多大学采用的上床下桌,这也就使得我和张家界、阿黄和河北都“睡在一张床铺上”。
张家界每天都早睡,除了极少数几次原因不明的晚归外;张家界每天也都早起,literally——无论他回来多晚,我们睡到几点,反正八点钟你就会感受到床铺一阵震动,蹬蹬的下床声。大学后半两年我愈发发觉上课无用,只去听自己看得起的老师的课,于是记忆中的张家界成了床上铺里露出的半个看平板电脑的头。
大一时,一次,河北打电话打到很晚,张家界非常不开心,说:我要睡了,你明天再打吧。河北连说几句对不起,跑到阳台继续打。实际上还是听得见。张家界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听着床铺的吱呀声,感受着来自上铺的愤怒。
第二天,河北又打手机——他在开学前的党员培训时认识了我们班的漂亮姑娘——从熄灯前打到熄灯后,张家界的桌子在他对面,也就和他背对背坐着。听着河北聊电话,张家界熄灯后并没有关电脑上床,而是继续坐着玩。电脑液晶屏微微照亮了张家界无表情的脸,他没有急着做什么工作,只是玩着,也没说什么。等到河北打完,他合上电脑,翻身上床。
几天后,河北早早爬进了床铺,张家界拿出手机开始聊天。那晚我们所有人都很迟才睡。
说起打电话,似乎也有一点曲折足以品尝。在最开始大家还买IP卡给家里打电话的年代,我们都尽量趁寝室没人时,给家里的亲人或者家乡的女朋友打电话。这里的我们,主要是南方人,当着全宿舍人的面说一口含混不清的家乡话似乎不很“大学生”。当然,这不包括隔壁一位湖南富二代,他张口时浓郁的长沙口音配着烟草味使得我大学从未主动去过他们宿舍。
因为睡眠习惯,大学四年我们宿舍没有夜聊过,我失去了最大乐趣。后来我到香港交换半年,住双人间,同屋是山东状元,每晚我俩都聊到一两点。我这才意识到寝室四人都契合的概率是多么小。但遇到这种适应之上吵架之下的微妙时刻,阿黄从来不为自己争取过什么。
阿黄的癖好是睡午觉。这源于他下午体能训练所必须的精力。但我们中午是几乎不睡的,而我们晚上是经常熬夜的。所以,他尝试过的入睡方法包括且不限于:
买耳塞、眼罩;
在门口贴上“午休请勿打扰”的纸条,防止有人来敲门;
给他的床围上一层“床帘”,里面黑漆漆一片,这样我们晚上不熄灯也不会射到他;
把网球剁开两片,每一瓣都安在椅子脚上,这样再有人不小心碰到椅子也不会有响声了。
我想他为了睡好是想尽一切方法了,除了直接和我们说。而其实我们也知道自己打扰了他,只是他不说,我们就默认他无所谓。
作为经常打扰他午休的人,我居然也会埋怨他太不懂得为自己争取。有次午间,一阵风吹后,隔壁宿舍的门狠狠地砸上,锁住了。富二代从厕所回来,发现没带钥匙和手机,喊了两声没人应,又不愿意到楼下去讨楼长骂,于是开始敲我们的门,他想要阿黄从阳台翻过去。我们住4楼,翻阳台时可以抓住的东西不多。
我无比厌恶,继续上网。阿黄早钻进被窝准备入睡了。
富二代继续敲门,他知道阿黄此时一定是在午睡。
我问阿黄:用不用我替你把他赶走?
阿黄说:不用。他说话声音很低,想继续假装不在宿舍。
富二代歇了一会,又继续敲,放开他那湖南腔:阿黄耶,帮我开开门撒。
阿黄从被窝里跳出来,穿着一条三角裤,走向阳台,翻了过去。我听见隔壁开门的声音,阿黄喊了声:刘总,下次可别忘了啊。
富二代嘻嘻哈哈地谢了下进屋了,阿黄回来钻进被窝继续睡。
有时寝室里就我们两个人,他睡午觉,我躺床上上网或者打游戏。他醒了过后,就穿着一条三角裤,坐在床沿,发好一阵子呆,表情失落。我看着他,他看着我,有时他会突然哈哈大笑:你颧骨再高点就像个原始人了/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像个猿猴!我说:去你的。他又匆匆穿好运动装备,背上耐克的黑书包,训练去。
训练完后他都要洗澡,不然我们肯定嫌其汗臭。我们每人有张澡卡,但是很多人会弄丢,丢了就来借,第二天再补上就是。这本没什么,但可能阿黄太好说话,大家丢了也不去补办,就想洗澡了来找阿黄借就是,再到后来借了都不还,以至于阿黄要洗时还要去各个宿舍“借”回来。最多时阿黄的澡卡有四个人同时用,大家偶尔给他往里面打几十块钱作为补偿。饭卡也常是如此,他也不计较。
阿黄唯一为自己争取的就是跳远了。他初中开始展现出天赋,高中时创下了新的三级跳全国纪录,保送进大学,是我们那届体特生里的佼佼者。
当时我并不知道阿黄的“历史地位”。直到大三另一个体特生请我吃饭——某门课我带他一个组,他什么都没做——饭间,他“炫耀”自己的事迹:
你看,当时进校时阿黄成绩算是最好的,在体育队里也最被看重,我只能算是勉强进来。但是现在呢?我去年拿了几个冠军,应该已经保送研究生了。以后打算和女朋友在北京买房,她家里也挺有钱的,然后做点生意。哎我不像你们能读书……云云云云。他说。这些我从来没有听阿黄说过。
大二时有个南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个自信满满的体特如愿参赛,拿下亚军或者季军。而阿黄当时坐在我背后泡脚,看着电脑上的直播。彼时的阿黄已经习惯了大学以来的坏成绩,他甚至没高中跳得远。当时中国队的旗手是和阿黄一起成名的另一位跳高运动员,高中毕业那年他们俩一起作为嘉宾参加过“天天向上”,那档节目上阿黄的形象阳光帅气,皮肤好,表情也自然,被他用作人人网头像很多年。
阿黄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跳得更远,听起来那么简单。他不出去玩,没培养什么其他爱好,也离开了学生会团委等组织,最后连钟爱已久的篮球都放弃了,免得受伤影响训练。过年他最多在家里呆一周,然后又赶回来集训。但阿黄进大学后教练让他改姿势,他没反对,效果很差,几年后改回来也不济,从此再也拿不了冠军。
贵校体特生保研很专一地只看体育成绩, 天天上课的阿黄落选了,他各种逃课、作弊、求人托关系的队友们早早地保上研。我当时还不知道社会上那些企业的组织费用如此之珍贵、HR如此之繁忙,以至于必须是研究生才能入他们的法眼。很明显多数同学意识到了,于是大家有关系的托关系,没关系的混面熟,长得好看的和书记谈恋爱,羽毛球全国冠军陪学工部领导打球,什么都没有的就用论文字数和篇数把GPA垒上去。
所以一年后阿黄跟我说,他的简历连他们家乡报纸第一关都过不了时,我略微有些惊讶。虽然母校蠢货如此之多,但文凭也不至于贬值到连门槛都过不去吧。可阿黄就是找不到工作。
现在想起来,阿黄可能是我们那批人里做事最没有目的性的人。他一切听从安排,最后教练、老师、学校却对他说要靠自己。我入校时身边就一个人用iPhone,诺基亚是主流,等我毕业时,学校号召我们去给iPhone写个程序或者当个BD,商务拓展(推销员),叫作创业。
阿黄和我一起上过一门通选课,讲电影的。此后阿黄每天晚上就一边泡脚,一边看各种大片+烂片=大烂片,特点是枪战、变异、吉普车追着飞机跑、皮肤黝黑的美国大兵和孙红雷。我极其怀疑他当时把欧美日韩中的各种烂片都看遍了。倒不是他品位就那么低,而是网上这些片子最好找。
到大四,他开始疯狂迷上宠物狗。第一次主动从图书馆借来书,研究狗的习性、品种、名称,还想“学以致用”,运营一个微博号。现在想起来,我大学时也做过一档播客节目,无疾而终。我现在的室友,高考状元,一位年轻有为的基金分析师,当时正在我楼下,每天用一个小时时间去《魔兽世界》里打桩,练操作。似乎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梦想,却几乎没人能坚持到实现,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梦想蠢到什么程度、砸了多少钱听水花。
可能共同的原因是大多数老师都太蠢了,不仅不能教我们什么,甚至连一点社会关系都不能代为介绍。大四时我有个专业课老师,讲融媒体一类的垃圾、伪学术,说起新片《地心引力》,她说卡梅隆是个多牛逼的导演,《阿凡达》之后再创辉煌。我说:你搞错了吧,那是阿方索·卡隆,不是卡梅隆。她继续滔滔不绝,两届中国新闻奖得主。
工作后我和一个比我年长七八岁的记者聊,他说他也是毕业后才发现,其实教授也就是一个职业,也符合80%-20%定律,平庸的人占了大多数,多数人不是为了学术理想,养家糊口,仅此而已。
毕业后偶尔回学校打球,又见过阿黄几次。他纠结于到底要不要回长沙找工作,反正北京没公司要他。另一重是他女朋友在长沙保研了,一直以此令他回家工作,分分合合几次。偶尔打球太晚,我就去他新分配的宿舍睡。他的新室友一个在外租房,一个长期不在京,精强体壮的青年阿黄过着鳏居的生活。
我问他现在寝室一个人都没有了会不会睡得更好,他说无聊透顶,回来都没人说话。结果他每天八点实习回来洗洗就睡了,然后第二天七点左右就自然醒。我想,阿黄提前过上了我朋友圈里梦寐以求的,老干部的退休生活。
再后来,他找工作很不顺,他也一直纠结于和家乡的关系:不太希望他毕业即失业、觉得回家略微丢人的父母,希望他马上能安定下来回家乡的女友和女友家长,和他接触的世界大不相同、早已结婚生子或者闯社会的家乡朋友们。
我不知道人都是如何接受自己的家乡的,或者这塔影湖光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似乎该出来的都会出来,该留在家乡的出来也不敢放荡。有段时间我还能早起,居然每天八点和他一起去食堂吃雪菜包子。彼时我们已适应北京的气候、食物、语言和自强不息的服务业,如今他又要回去。
最后一年暑假,北京照往常一样的热,整个年级都在假装悲伤的离别气息,还自恋地以为全校都在送别自己。阿黄一天下午想去打球了,彼时他已经不在乎受伤影响训练,于是,球场上的阿黄不再是畏畏缩缩、稍微身体接触就退让、三分线外的远投手。他突破,过人,扣篮。阔别十年,阿黄的身体又重新属于他自己了。
前天他给我发短信:我回家了,毕业前回来。保重,兄弟!来电显示是12520+他的手机号——他还用着飞信。
最开始了解他是因为他是体育特长生,练三级跳的,特别高,1米88。和我一样说着一口夹生的普通话来北京上学,在开学第一次集体活动上也被要求念“四十是四十,十四是十四”。他不善言辞,但却时刻准备证明自己的友好。和同学交流时,他会很真性情地表达观点(尽管多数时候无甚新意),激动时语速加快,也不管对方能不能听懂他的口音。
中国大学宿舍生活有一种奇葩的趣味。我上铺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来自湖南张家界。阿黄上铺是一个吐词清晰、不卑不亢而且精通世故的河北人,团委副书记。p大宿舍是上下铺,而不是很多大学采用的上床下桌,这也就使得我和张家界、阿黄和河北都“睡在一张床铺上”。
张家界每天都早睡,除了极少数几次原因不明的晚归外;张家界每天也都早起,literally——无论他回来多晚,我们睡到几点,反正八点钟你就会感受到床铺一阵震动,蹬蹬的下床声。大学后半两年我愈发发觉上课无用,只去听自己看得起的老师的课,于是记忆中的张家界成了床上铺里露出的半个看平板电脑的头。
大一时,一次,河北打电话打到很晚,张家界非常不开心,说:我要睡了,你明天再打吧。河北连说几句对不起,跑到阳台继续打。实际上还是听得见。张家界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听着床铺的吱呀声,感受着来自上铺的愤怒。
第二天,河北又打手机——他在开学前的党员培训时认识了我们班的漂亮姑娘——从熄灯前打到熄灯后,张家界的桌子在他对面,也就和他背对背坐着。听着河北聊电话,张家界熄灯后并没有关电脑上床,而是继续坐着玩。电脑液晶屏微微照亮了张家界无表情的脸,他没有急着做什么工作,只是玩着,也没说什么。等到河北打完,他合上电脑,翻身上床。
几天后,河北早早爬进了床铺,张家界拿出手机开始聊天。那晚我们所有人都很迟才睡。
说起打电话,似乎也有一点曲折足以品尝。在最开始大家还买IP卡给家里打电话的年代,我们都尽量趁寝室没人时,给家里的亲人或者家乡的女朋友打电话。这里的我们,主要是南方人,当着全宿舍人的面说一口含混不清的家乡话似乎不很“大学生”。当然,这不包括隔壁一位湖南富二代,他张口时浓郁的长沙口音配着烟草味使得我大学从未主动去过他们宿舍。
因为睡眠习惯,大学四年我们宿舍没有夜聊过,我失去了最大乐趣。后来我到香港交换半年,住双人间,同屋是山东状元,每晚我俩都聊到一两点。我这才意识到寝室四人都契合的概率是多么小。但遇到这种适应之上吵架之下的微妙时刻,阿黄从来不为自己争取过什么。
阿黄的癖好是睡午觉。这源于他下午体能训练所必须的精力。但我们中午是几乎不睡的,而我们晚上是经常熬夜的。所以,他尝试过的入睡方法包括且不限于:
买耳塞、眼罩;
在门口贴上“午休请勿打扰”的纸条,防止有人来敲门;
给他的床围上一层“床帘”,里面黑漆漆一片,这样我们晚上不熄灯也不会射到他;
把网球剁开两片,每一瓣都安在椅子脚上,这样再有人不小心碰到椅子也不会有响声了。
我想他为了睡好是想尽一切方法了,除了直接和我们说。而其实我们也知道自己打扰了他,只是他不说,我们就默认他无所谓。
作为经常打扰他午休的人,我居然也会埋怨他太不懂得为自己争取。有次午间,一阵风吹后,隔壁宿舍的门狠狠地砸上,锁住了。富二代从厕所回来,发现没带钥匙和手机,喊了两声没人应,又不愿意到楼下去讨楼长骂,于是开始敲我们的门,他想要阿黄从阳台翻过去。我们住4楼,翻阳台时可以抓住的东西不多。
我无比厌恶,继续上网。阿黄早钻进被窝准备入睡了。
富二代继续敲门,他知道阿黄此时一定是在午睡。
我问阿黄:用不用我替你把他赶走?
阿黄说:不用。他说话声音很低,想继续假装不在宿舍。
富二代歇了一会,又继续敲,放开他那湖南腔:阿黄耶,帮我开开门撒。
阿黄从被窝里跳出来,穿着一条三角裤,走向阳台,翻了过去。我听见隔壁开门的声音,阿黄喊了声:刘总,下次可别忘了啊。
富二代嘻嘻哈哈地谢了下进屋了,阿黄回来钻进被窝继续睡。
有时寝室里就我们两个人,他睡午觉,我躺床上上网或者打游戏。他醒了过后,就穿着一条三角裤,坐在床沿,发好一阵子呆,表情失落。我看着他,他看着我,有时他会突然哈哈大笑:你颧骨再高点就像个原始人了/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像个猿猴!我说:去你的。他又匆匆穿好运动装备,背上耐克的黑书包,训练去。
训练完后他都要洗澡,不然我们肯定嫌其汗臭。我们每人有张澡卡,但是很多人会弄丢,丢了就来借,第二天再补上就是。这本没什么,但可能阿黄太好说话,大家丢了也不去补办,就想洗澡了来找阿黄借就是,再到后来借了都不还,以至于阿黄要洗时还要去各个宿舍“借”回来。最多时阿黄的澡卡有四个人同时用,大家偶尔给他往里面打几十块钱作为补偿。饭卡也常是如此,他也不计较。
阿黄唯一为自己争取的就是跳远了。他初中开始展现出天赋,高中时创下了新的三级跳全国纪录,保送进大学,是我们那届体特生里的佼佼者。
当时我并不知道阿黄的“历史地位”。直到大三另一个体特生请我吃饭——某门课我带他一个组,他什么都没做——饭间,他“炫耀”自己的事迹:
你看,当时进校时阿黄成绩算是最好的,在体育队里也最被看重,我只能算是勉强进来。但是现在呢?我去年拿了几个冠军,应该已经保送研究生了。以后打算和女朋友在北京买房,她家里也挺有钱的,然后做点生意。哎我不像你们能读书……云云云云。他说。这些我从来没有听阿黄说过。
大二时有个南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这个自信满满的体特如愿参赛,拿下亚军或者季军。而阿黄当时坐在我背后泡脚,看着电脑上的直播。彼时的阿黄已经习惯了大学以来的坏成绩,他甚至没高中跳得远。当时中国队的旗手是和阿黄一起成名的另一位跳高运动员,高中毕业那年他们俩一起作为嘉宾参加过“天天向上”,那档节目上阿黄的形象阳光帅气,皮肤好,表情也自然,被他用作人人网头像很多年。
阿黄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跳得更远,听起来那么简单。他不出去玩,没培养什么其他爱好,也离开了学生会团委等组织,最后连钟爱已久的篮球都放弃了,免得受伤影响训练。过年他最多在家里呆一周,然后又赶回来集训。但阿黄进大学后教练让他改姿势,他没反对,效果很差,几年后改回来也不济,从此再也拿不了冠军。
贵校体特生保研很专一地只看体育成绩, 天天上课的阿黄落选了,他各种逃课、作弊、求人托关系的队友们早早地保上研。我当时还不知道社会上那些企业的组织费用如此之珍贵、HR如此之繁忙,以至于必须是研究生才能入他们的法眼。很明显多数同学意识到了,于是大家有关系的托关系,没关系的混面熟,长得好看的和书记谈恋爱,羽毛球全国冠军陪学工部领导打球,什么都没有的就用论文字数和篇数把GPA垒上去。
所以一年后阿黄跟我说,他的简历连他们家乡报纸第一关都过不了时,我略微有些惊讶。虽然母校蠢货如此之多,但文凭也不至于贬值到连门槛都过不去吧。可阿黄就是找不到工作。
现在想起来,阿黄可能是我们那批人里做事最没有目的性的人。他一切听从安排,最后教练、老师、学校却对他说要靠自己。我入校时身边就一个人用iPhone,诺基亚是主流,等我毕业时,学校号召我们去给iPhone写个程序或者当个BD,商务拓展(推销员),叫作创业。
阿黄和我一起上过一门通选课,讲电影的。此后阿黄每天晚上就一边泡脚,一边看各种大片+烂片=大烂片,特点是枪战、变异、吉普车追着飞机跑、皮肤黝黑的美国大兵和孙红雷。我极其怀疑他当时把欧美日韩中的各种烂片都看遍了。倒不是他品位就那么低,而是网上这些片子最好找。
到大四,他开始疯狂迷上宠物狗。第一次主动从图书馆借来书,研究狗的习性、品种、名称,还想“学以致用”,运营一个微博号。现在想起来,我大学时也做过一档播客节目,无疾而终。我现在的室友,高考状元,一位年轻有为的基金分析师,当时正在我楼下,每天用一个小时时间去《魔兽世界》里打桩,练操作。似乎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梦想,却几乎没人能坚持到实现,所不同的只是这个梦想蠢到什么程度、砸了多少钱听水花。
可能共同的原因是大多数老师都太蠢了,不仅不能教我们什么,甚至连一点社会关系都不能代为介绍。大四时我有个专业课老师,讲融媒体一类的垃圾、伪学术,说起新片《地心引力》,她说卡梅隆是个多牛逼的导演,《阿凡达》之后再创辉煌。我说:你搞错了吧,那是阿方索·卡隆,不是卡梅隆。她继续滔滔不绝,两届中国新闻奖得主。
工作后我和一个比我年长七八岁的记者聊,他说他也是毕业后才发现,其实教授也就是一个职业,也符合80%-20%定律,平庸的人占了大多数,多数人不是为了学术理想,养家糊口,仅此而已。
毕业后偶尔回学校打球,又见过阿黄几次。他纠结于到底要不要回长沙找工作,反正北京没公司要他。另一重是他女朋友在长沙保研了,一直以此令他回家工作,分分合合几次。偶尔打球太晚,我就去他新分配的宿舍睡。他的新室友一个在外租房,一个长期不在京,精强体壮的青年阿黄过着鳏居的生活。
我问他现在寝室一个人都没有了会不会睡得更好,他说无聊透顶,回来都没人说话。结果他每天八点实习回来洗洗就睡了,然后第二天七点左右就自然醒。我想,阿黄提前过上了我朋友圈里梦寐以求的,老干部的退休生活。
再后来,他找工作很不顺,他也一直纠结于和家乡的关系:不太希望他毕业即失业、觉得回家略微丢人的父母,希望他马上能安定下来回家乡的女友和女友家长,和他接触的世界大不相同、早已结婚生子或者闯社会的家乡朋友们。
我不知道人都是如何接受自己的家乡的,或者这塔影湖光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似乎该出来的都会出来,该留在家乡的出来也不敢放荡。有段时间我还能早起,居然每天八点和他一起去食堂吃雪菜包子。彼时我们已适应北京的气候、食物、语言和自强不息的服务业,如今他又要回去。
最后一年暑假,北京照往常一样的热,整个年级都在假装悲伤的离别气息,还自恋地以为全校都在送别自己。阿黄一天下午想去打球了,彼时他已经不在乎受伤影响训练,于是,球场上的阿黄不再是畏畏缩缩、稍微身体接触就退让、三分线外的远投手。他突破,过人,扣篮。阔别十年,阿黄的身体又重新属于他自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