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城市里的色彩巡礼
![]() |
原图:Joe Kuth |
“上灯时分,假如在高地边沿探身外望,你看见的城市便是爱琳,透过澄澈的空气,它远远在你下面展开一片浅红:有些地方窗户排列较密,在暗淡的小巷里,灯火逐渐疏落,花园子里是浓稠的阴影,塔楼上有信号火光;如果晚上有雾,朦胧的光线会像吸满牛奶一样涨起来。”
——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展示了另一类城市空间的可能,它们有着女性化的美妙名字,神秘而充满光感,具象而跨越艺术,它们在想象力所能延伸之处衍变成一面面巨大的透视镜,映射出灵感空间的色彩与图案,如一翩翩起舞的城市诗。
在画家的世界里,他们为卡尔维诺所有看不见的城市找到了一个出口,风格迥异的习作恰恰契合不同帧数的文字画面,像是平行宇宙里另一颗“类似地球”的来客,砰地一声砸在我们的脑海中,聚拢起无声的力量,在现代化都市里重组内心的褶皱,告别日复一日的重复。
我喜欢这些画作里的色彩运用,即便它们并非令人心情舒畅,但至少有点缀,有差异,好过灰朦雾霭连成片,看似清浅却饱含沉重的色调。
关于色彩,我们常常凭借个人的喜恶作出选择。在欧莱雅最新的彩妆广告片里,我的色彩观被削弱到了极致。看过之后,除了逼格,眼里只有色彩、亮唇与浓稠的颜色质感,心里回响着BGM!从广告的设计来看,完全是奢侈品品牌的风格,拉轰的要死,没有文案,和着BGM,看时就会被各种稠到极致的颜色吸引,随之消费。
[欧莱雅 - Color Riche]
同样是色彩上的推陈出新, Adidas Originals 与 Pharrell 合作,推出了系列板鞋,将经典款贝壳鞋 Superstar 扩展到了 50 种颜色可以选择。如果不是为了逼死选择困难症,那也只能是逼死穷鬼了,因为——它们只有摆在一起才好看,就单双而论,只有穿上脚对着当时的衣装搭配,才能知道效果到底怎么样。
![]() |
[Adidas ; Supercolor] |
无论是欧莱雅将色彩作为行销创意的运用,还是Adidas将色彩作为销售策略之一,目的都是希望有人愿意为此买单。而避开最终的效果而论,营销的目的是 [引发话题,引起注意],色彩的质感与渐变频率都能轻易达到这样的目的。
广告之后,回到城市。北京的这个季节无疑是灰色调的,树木尚未抽出新芽,建筑在砖红色中不乏“灰意”,再加上雨天,或者沙尘、雾霾,与飞机上八千米的高空形成两块时空,一席断层。在我眼里,北京就像卡尔维诺书里某座看不见的城市,但看不见的又何止是这座城市,有时,更是方向背后的人心所想。
-
观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31 08: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