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人生的枷锁》
1、要是能在小鸟尾巴上撒一撮盐,就能轻易地将鸟逮住。可惜谁也没法挨近小鸟。想必“信念”也是如此:谁也没法心诚到足以挨近上帝。
2、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同样感觉到自己的身躯是个独立而完整的机体,但并非所有人都同样感觉到自己是以完整而独立的个性存在于世的。
3、“只要你在接受这种不幸时稍有违抗之意,那它就只能给你带来耻辱。要是你把它看作是上帝恩宠的表示,看作是因为见你双肩强壮,足以承受,才赐予你佩戴的一枚十字架,那它就不再是你痛苦的根由,而会成为你幸福的源泉。”
4、一个作家之所以伟大,其标志就在于不同的人可以从他的作品里汲取到不同的灵感。
5、他清楚地看到为自由——所谓“自由”就是指建立共和国——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换一副枷锁而已。
6、实际上,受惠者的知恩报答心理,要比施惠者的施恩图报心理单薄得多。
7、“何谓批评?批评纯粹是破坏性的。任何人都会破坏,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建设。”
8、在他看来,戏剧是真实生活,那是一种阴森而痛苦的奇怪生活,男男女女都把自己内心的邪念暴露在无情的众目睽睽之下:姣好的容貌把邪恶的灵魂包藏了起来;君子淑女拿德行当做掩饰丑恶隐私的面具;徒有其表的强者由于自身的弱点而逐渐演为色厉内荏;诚实之徒并不诚实;高洁之辈原是荡妇、淫棍。
9、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看来,他们似乎成了一场共谋的牺牲品,因为他们所读过的书籍(由于经过必然的淘汰,留下来的都是尽善至美的),还有长辈们之间的交谈(他们是透过健忘的玫瑰色烟雾来回首往事的),都为他们开拓了一个虚假的生活前景。
10、“不管怎么说,艺术是件奢侈的身外之物。人们重视的只是自我保存、传宗接代。只有在这两种本能得到满足之后,他们才愿意忙里偷闲,借作家、画家和诗人所提供的余兴来消遣一下身心。”
11、“所谓艺术,无非是聪明人在酒醉饭饱、玩够了女人之后,为了消遣解闷而发明的玩意儿。”
12、“你抛弃了信条,但仍保存了以信条为基础的伦理观。上帝不至于会像教会宣传的那般愚蠢。他只要求你遵守他的法规,至于你究竟信他还是不信,我想上帝才一点不在乎呢。”
13、“人总抱有一种幻觉,以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而且这种幻觉如此根深蒂固,以致连我也乐意接受它了。当我采取这种或那种行动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是个有自由意志的始作俑者。其实事成之后就很清楚:我所采取的行动,完全是各种各样的永恒不灭的宇宙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个人想防止也防止不了。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即使干了好事,我也不想去邀功请赏,而倘若干了坏事,我也绝不引咎自责。”
14、“要使世界成为一个尚可容忍的生活场所,首先得承认人类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
15、他盼望有股感情的激烈向他猛然袭来,把他卷走。他愿意听凭这股激流的摆布,不管卷至何方,他全不在乎……他对自己很不满意。他想获得的东西,生活就是不给。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是在蹉跎光阴。
16、一个出色的画家,有两个主要的描绘对象,即人及其心灵的意愿……最伟大的肖像画家,不仅勾勒人物的外貌,而且也描绘人物心灵的意愿。
17、他同自己过不去,也同周围的世界过不去;他愈来愈狂热地追求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却拿不出什么作品来,最后说不定还会沦为酒鬼。
18、她死了反倒比活着的时候更让人感觉到她的存在。
19、“金钱好比第六感管,少了它,就别想让其余的五种感官充分发挥作用……艺术家要求的并非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提供的保障:有了它就可以维持个人尊严,工作不受阻挠,做个慷慨、率直、保持住独立人格的人。”
20、每个哲学家的思想,总是同他的为人血肉相连的;只要了解哲学家其人,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猜测到他所阐述的哲学思想。看来,似乎并不是因为你按某种方式思维,所以才按某种方式行事;实际上,你之所以按某种方式思维,倒是因为你按某种方式造就而成的。真理于此好不相干。压根就没有“真理”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其一套哲学。过去的伟人先哲所煞费苦心炮制的整套整套观念,仅仅对著作者自己有效。
21、生活在外国有这样一个好处:你既能具体接触周围人们的风俗习惯,又能作为旁观者客观地加以观察,从而发现那些被当地人视为须臾不可缺少的风俗习惯,其实并无遵从的必要。你不会补注意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在你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信仰,在外国人眼里却显得荒唐可笑。
22、世间的事物本无善恶之分,无非是为了适应某种目的而存在的……强权即公理嘛。在这种斗争中,社会自成一方——社会是个有机体,有其自身的生长及自我保存的规律——而个人则为另一方。凡是对社会有利的行为,皆被誉为善举;凡是于社会有害的行为,则被唤作恶行。
23、要想赢得她的爱,就应该在她面前佯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而绝不能让她察觉那股在他心中沸腾着的澎湃激情;否则她就会利用他的弱点,玩他于股掌之上。
24、凡是执意要做的事,他总能摆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说得自己心安又理得。
25、“读书是一种习惯,不读书就像我不抽烟一样难过……在我看来,一个人仿佛是一个包得紧紧的蓓蕾。一个人所读的书或做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他毫无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具有一种特殊意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事情使得蓓蕾绽开一片花瓣,花瓣一一接连开放,最后便开成一朵鲜花。”
26、他从书中懂得了不少道理,可却只会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对事物做出判断……理性的作用不过是向他指出获得他心心念念想获得的东西的途径而已。
27、“康德考虑事情,并不是因为这些事物确实存在,而只是因为他是康德。”
28、“一个人往往很容易把自己用来感染人家的那种感情吹得神乎其神。”
29、一个男人给予一个女人的、一个女人给予一个男人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而这东西又为什么能使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变成顺从对方的奴隶……这种东西是不可抗拒的,理智不是它的对手……这使得人类的本性与走兽无异了。蓦地,他感到人们的心灵里也有见不得人的阴暗角落。
30、他不禁怀疑起思想对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是否真会有什么帮助。在他看来,他倒是完全为一种异己的然而又存在于自己体内的力量所左右……他考虑他所需要做的事情,以及何时采取行动,但在连他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本能和情感控制之中,他显得无能为力,一筹莫展。他做起事来就像是部机器,在他所处的环境和他的人格这两股力量的驱使下运转一般。他的理智却像个人在一旁冷眼旁观,而无力参与其间。
31、不过,总的印象既非悲剧也非喜剧。这种印象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真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充斥着眼泪和笑声、幸福和悲哀。一切都是那么冗长乏味,既饶有兴趣而又平淡无奇。情况正如你见到的那样:它是那么的喧嚣、热烈,又那么的严肃;它是那么的可悲、可笑,又那么的微不足道;它既简单又复杂;有欢乐又包含着绝望;还有母亲对子女的母爱;男人对女人的情爱;欲望拖拽着沉重的步伐穿过房间,惩罚着罪人和无辜者以及一筹莫展的妻子们和可怜的孩子们;男男女女都酗酒,但不可避免地要付出那笔惨重的代价;一个个房间都回荡着死神的叹息声;新生命在那里得到了诊断,却使得一些可怜的姑娘心里充满恐惧和羞愧。这儿既不好又不坏,有的只是赤裸裸的事实。这就是生活。
32、看来人的本能不足信。菲利普不禁觉得惘然。他扪心自问,要是那套人生准则不能奏效,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人生准则呢?为什么人们往往采取这一种方式而不采取另一种方式行事呢?人们是凭自己的情感去行动的,但是他们的情感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坏的呀。看来,他们的感情是把他们引向成功还是毁灭,纯粹是偶然的际遇而已。人生像是一片无法摆脱的混沌。人们在这种无形的力量的驱使下四处奔波,但是对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他们却一个也回答不出,似乎只是为了奔波而奔波。
33、“你就是有一种在办平庸的事业方面从来不会有过错的本能。”
34、“你失去宗教信仰,但道德观念依然还在。”
35、心灵之夜幕,地狱阴风飕飕,吹得乱云飞渡,在闪闪烁烁的月光照射下,显得一片灰黄。
36、正因为生活提供的东西太多,所以他们的欲望永无止境,总是渴望得到更多更多。正因为他们也是人,所以他们的欲壑总是填不平。
37、理想主义在生活面前大多胆怯地退却。理想主义之所以退却,是因为他不能忍受人们相互你争我夺;他自己没有勇气奋起而战,于是把争斗说成是庸俗的。他自己庸庸碌碌,可当同伴们并不像他看待自己那样对待他时,他就蔑视伙伴们,并借此聊以自慰。
38、当下贱、残忍、自私或色欲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都愉快地搓着双手:那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在巴黎的时候,他就知道世间既无丑也无美,而只有事实;追求美完全是感情用事。
39、“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使得别人爱上你的,但不管是什么缘故,只有一个条件在起作用,要是不具备这个条件,你的心再好,你再大方,也决不能创造出这种条件来的。”
40、“我时常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当你色衰容谢,谁也不喜欢你的时候,我将永生永世陪伴着你。”
41、究竟是什么促使人们做出跟他们的人生哲学截然相反的事情来的呢?这一切似乎都表明,人们不过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傀儡而已,是它在驱使人们做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有时,人们还凭借理智来为其行动辩护,要是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干脆悍然不顾理智,一味地蛮干。
42、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你接连数月每天都碰见一个人,于是你同他的关系便十分亲密起来,你当时甚至会想没有了这个人还不知怎么生活呢。随后两个人分离了,但一切仍按先前的格局进行着。你原先认为一刻也离不开的伙伴,此时却变得可有可无,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你甚至连想都不想他了。
43、答案最明显不过了:生活毫无意义。地球不过是一颗穿越太空的星星的卫星罢了。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生物便在地球上应运而生,而这些条件正是形成地球这颗行星的一部分。既然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地球开始有了生物,那么,在其他条件的作用下,万物的生命就有个终结。人,并不比其他有生命的东西更有意义;人的出现,并非是造物的顶点,而不过是自然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罢了。
44、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难,最后双目一闭,离世而去。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均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
45、陡然间,他仿佛觉得自己同一直在迫害着他的残酷的命运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了。既然生活毫无意义,尘世也就无残忍可言。不论是做过的还是没来得及做的事,一切都无关宏旨。失败毫不足奇,成功也等于零。他不过是暂时占据地球表层的芸芸众生中间的一个最不起眼的动物而已;然而,他又无所不能,因为他能从一片混沌之中探出其奥秘来。
46、地毯织工把地毯的格局编的错综复杂,并非出自某种目的,不过是满足其美感的乐趣罢了。正如地毯织工那样,一个人也是这样度过其一生的。倘若一个人不得不相信其行动是不由自主的,那么,他也可以以同样的观点来看待其人生,人生也不过是一种格局而已,生活既无意义,也无必要,生活不过是满足一个人的乐趣而已。
47、有一种格局,最明显,最完美无缺,同时也最漂亮动人。这种格局是:一个人呱呱坠地来到人间,渐渐长大成人,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为挣片面包而含辛茹苦,最终蹬腿弃世而去。
48、菲利普认为他抛弃了追求幸福的欲念,便是抛弃了他的最后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用幸福这根尺来衡量,那他的生活就显得很可怕;然而当他意识到还有别的尺来衡量他的生活时,顿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幸福跟痛苦一样微不足道,它们的降临,跟生活中出现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使得人生格局更趋纷繁复杂罢了。
49、对难以计数的千万芸芸众生来说,生活不过是没完没了的干活,既不丑也不美,只是像接受四季转换那样接受这种生活。
50、人皆有缺陷,不是身体的就是精神的。这当儿,他回忆起所有他熟悉的人们(整个世界像是座病房,里面的一切皆委实莫名其妙),只见眼前排着一列列长长的队伍,人人皆肉体有残疾,精神有创伤:其中有的身体有病,不是心脏病就是肺炎之类的;有的精神失常,不是意志消沉,就是酗酒成性。这时,菲利普对他们不觉动了圣洁的怜悯之心。他们身不由己,不过是盲目的机会的工具而已。他可以饶恕格里菲斯的狡诈,也可以宽宥米尔德丽德,尽管她使他蒙受莫大的痛苦。他们两个人也是身不由己呀。只有承认人们的美德,宽容他们的过错,才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2015、4、3
2、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同样感觉到自己的身躯是个独立而完整的机体,但并非所有人都同样感觉到自己是以完整而独立的个性存在于世的。
3、“只要你在接受这种不幸时稍有违抗之意,那它就只能给你带来耻辱。要是你把它看作是上帝恩宠的表示,看作是因为见你双肩强壮,足以承受,才赐予你佩戴的一枚十字架,那它就不再是你痛苦的根由,而会成为你幸福的源泉。”
4、一个作家之所以伟大,其标志就在于不同的人可以从他的作品里汲取到不同的灵感。
5、他清楚地看到为自由——所谓“自由”就是指建立共和国——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换一副枷锁而已。
6、实际上,受惠者的知恩报答心理,要比施惠者的施恩图报心理单薄得多。
7、“何谓批评?批评纯粹是破坏性的。任何人都会破坏,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建设。”
8、在他看来,戏剧是真实生活,那是一种阴森而痛苦的奇怪生活,男男女女都把自己内心的邪念暴露在无情的众目睽睽之下:姣好的容貌把邪恶的灵魂包藏了起来;君子淑女拿德行当做掩饰丑恶隐私的面具;徒有其表的强者由于自身的弱点而逐渐演为色厉内荏;诚实之徒并不诚实;高洁之辈原是荡妇、淫棍。
9、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看来,他们似乎成了一场共谋的牺牲品,因为他们所读过的书籍(由于经过必然的淘汰,留下来的都是尽善至美的),还有长辈们之间的交谈(他们是透过健忘的玫瑰色烟雾来回首往事的),都为他们开拓了一个虚假的生活前景。
10、“不管怎么说,艺术是件奢侈的身外之物。人们重视的只是自我保存、传宗接代。只有在这两种本能得到满足之后,他们才愿意忙里偷闲,借作家、画家和诗人所提供的余兴来消遣一下身心。”
11、“所谓艺术,无非是聪明人在酒醉饭饱、玩够了女人之后,为了消遣解闷而发明的玩意儿。”
12、“你抛弃了信条,但仍保存了以信条为基础的伦理观。上帝不至于会像教会宣传的那般愚蠢。他只要求你遵守他的法规,至于你究竟信他还是不信,我想上帝才一点不在乎呢。”
13、“人总抱有一种幻觉,以为自己的意志是自由的,而且这种幻觉如此根深蒂固,以致连我也乐意接受它了。当我采取这种或那种行动的时候,总以为自己是个有自由意志的始作俑者。其实事成之后就很清楚:我所采取的行动,完全是各种各样的永恒不灭的宇宙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个人想防止也防止不了。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即使干了好事,我也不想去邀功请赏,而倘若干了坏事,我也绝不引咎自责。”
14、“要使世界成为一个尚可容忍的生活场所,首先得承认人类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
15、他盼望有股感情的激烈向他猛然袭来,把他卷走。他愿意听凭这股激流的摆布,不管卷至何方,他全不在乎……他对自己很不满意。他想获得的东西,生活就是不给。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是在蹉跎光阴。
16、一个出色的画家,有两个主要的描绘对象,即人及其心灵的意愿……最伟大的肖像画家,不仅勾勒人物的外貌,而且也描绘人物心灵的意愿。
17、他同自己过不去,也同周围的世界过不去;他愈来愈狂热地追求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却拿不出什么作品来,最后说不定还会沦为酒鬼。
18、她死了反倒比活着的时候更让人感觉到她的存在。
19、“金钱好比第六感管,少了它,就别想让其余的五种感官充分发挥作用……艺术家要求的并非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提供的保障:有了它就可以维持个人尊严,工作不受阻挠,做个慷慨、率直、保持住独立人格的人。”
20、每个哲学家的思想,总是同他的为人血肉相连的;只要了解哲学家其人,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猜测到他所阐述的哲学思想。看来,似乎并不是因为你按某种方式思维,所以才按某种方式行事;实际上,你之所以按某种方式思维,倒是因为你按某种方式造就而成的。真理于此好不相干。压根就没有“真理”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其一套哲学。过去的伟人先哲所煞费苦心炮制的整套整套观念,仅仅对著作者自己有效。
21、生活在外国有这样一个好处:你既能具体接触周围人们的风俗习惯,又能作为旁观者客观地加以观察,从而发现那些被当地人视为须臾不可缺少的风俗习惯,其实并无遵从的必要。你不会补注意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在你看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信仰,在外国人眼里却显得荒唐可笑。
22、世间的事物本无善恶之分,无非是为了适应某种目的而存在的……强权即公理嘛。在这种斗争中,社会自成一方——社会是个有机体,有其自身的生长及自我保存的规律——而个人则为另一方。凡是对社会有利的行为,皆被誉为善举;凡是于社会有害的行为,则被唤作恶行。
23、要想赢得她的爱,就应该在她面前佯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而绝不能让她察觉那股在他心中沸腾着的澎湃激情;否则她就会利用他的弱点,玩他于股掌之上。
24、凡是执意要做的事,他总能摆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说得自己心安又理得。
25、“读书是一种习惯,不读书就像我不抽烟一样难过……在我看来,一个人仿佛是一个包得紧紧的蓓蕾。一个人所读的书或做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他毫无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具有一种特殊意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事情使得蓓蕾绽开一片花瓣,花瓣一一接连开放,最后便开成一朵鲜花。”
26、他从书中懂得了不少道理,可却只会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对事物做出判断……理性的作用不过是向他指出获得他心心念念想获得的东西的途径而已。
27、“康德考虑事情,并不是因为这些事物确实存在,而只是因为他是康德。”
28、“一个人往往很容易把自己用来感染人家的那种感情吹得神乎其神。”
29、一个男人给予一个女人的、一个女人给予一个男人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而这东西又为什么能使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变成顺从对方的奴隶……这种东西是不可抗拒的,理智不是它的对手……这使得人类的本性与走兽无异了。蓦地,他感到人们的心灵里也有见不得人的阴暗角落。
30、他不禁怀疑起思想对一个人在其人生道路的关键时刻是否真会有什么帮助。在他看来,他倒是完全为一种异己的然而又存在于自己体内的力量所左右……他考虑他所需要做的事情,以及何时采取行动,但在连他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本能和情感控制之中,他显得无能为力,一筹莫展。他做起事来就像是部机器,在他所处的环境和他的人格这两股力量的驱使下运转一般。他的理智却像个人在一旁冷眼旁观,而无力参与其间。
31、不过,总的印象既非悲剧也非喜剧。这种印象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真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充斥着眼泪和笑声、幸福和悲哀。一切都是那么冗长乏味,既饶有兴趣而又平淡无奇。情况正如你见到的那样:它是那么的喧嚣、热烈,又那么的严肃;它是那么的可悲、可笑,又那么的微不足道;它既简单又复杂;有欢乐又包含着绝望;还有母亲对子女的母爱;男人对女人的情爱;欲望拖拽着沉重的步伐穿过房间,惩罚着罪人和无辜者以及一筹莫展的妻子们和可怜的孩子们;男男女女都酗酒,但不可避免地要付出那笔惨重的代价;一个个房间都回荡着死神的叹息声;新生命在那里得到了诊断,却使得一些可怜的姑娘心里充满恐惧和羞愧。这儿既不好又不坏,有的只是赤裸裸的事实。这就是生活。
32、看来人的本能不足信。菲利普不禁觉得惘然。他扪心自问,要是那套人生准则不能奏效,那么还有什么样的人生准则呢?为什么人们往往采取这一种方式而不采取另一种方式行事呢?人们是凭自己的情感去行动的,但是他们的情感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坏的呀。看来,他们的感情是把他们引向成功还是毁灭,纯粹是偶然的际遇而已。人生像是一片无法摆脱的混沌。人们在这种无形的力量的驱使下四处奔波,但是对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他们却一个也回答不出,似乎只是为了奔波而奔波。
33、“你就是有一种在办平庸的事业方面从来不会有过错的本能。”
34、“你失去宗教信仰,但道德观念依然还在。”
35、心灵之夜幕,地狱阴风飕飕,吹得乱云飞渡,在闪闪烁烁的月光照射下,显得一片灰黄。
36、正因为生活提供的东西太多,所以他们的欲望永无止境,总是渴望得到更多更多。正因为他们也是人,所以他们的欲壑总是填不平。
37、理想主义在生活面前大多胆怯地退却。理想主义之所以退却,是因为他不能忍受人们相互你争我夺;他自己没有勇气奋起而战,于是把争斗说成是庸俗的。他自己庸庸碌碌,可当同伴们并不像他看待自己那样对待他时,他就蔑视伙伴们,并借此聊以自慰。
38、当下贱、残忍、自私或色欲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都愉快地搓着双手:那才是事情的本来面目。在巴黎的时候,他就知道世间既无丑也无美,而只有事实;追求美完全是感情用事。
39、“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使得别人爱上你的,但不管是什么缘故,只有一个条件在起作用,要是不具备这个条件,你的心再好,你再大方,也决不能创造出这种条件来的。”
40、“我时常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当你色衰容谢,谁也不喜欢你的时候,我将永生永世陪伴着你。”
41、究竟是什么促使人们做出跟他们的人生哲学截然相反的事情来的呢?这一切似乎都表明,人们不过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傀儡而已,是它在驱使人们做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有时,人们还凭借理智来为其行动辩护,要是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干脆悍然不顾理智,一味地蛮干。
42、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你接连数月每天都碰见一个人,于是你同他的关系便十分亲密起来,你当时甚至会想没有了这个人还不知怎么生活呢。随后两个人分离了,但一切仍按先前的格局进行着。你原先认为一刻也离不开的伙伴,此时却变得可有可无,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你甚至连想都不想他了。
43、答案最明显不过了:生活毫无意义。地球不过是一颗穿越太空的星星的卫星罢了。在某些条件的作用下,生物便在地球上应运而生,而这些条件正是形成地球这颗行星的一部分。既然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地球开始有了生物,那么,在其他条件的作用下,万物的生命就有个终结。人,并不比其他有生命的东西更有意义;人的出现,并非是造物的顶点,而不过是自然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罢了。
44、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难,最后双目一闭,离世而去。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均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
45、陡然间,他仿佛觉得自己同一直在迫害着他的残酷的命运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了。既然生活毫无意义,尘世也就无残忍可言。不论是做过的还是没来得及做的事,一切都无关宏旨。失败毫不足奇,成功也等于零。他不过是暂时占据地球表层的芸芸众生中间的一个最不起眼的动物而已;然而,他又无所不能,因为他能从一片混沌之中探出其奥秘来。
46、地毯织工把地毯的格局编的错综复杂,并非出自某种目的,不过是满足其美感的乐趣罢了。正如地毯织工那样,一个人也是这样度过其一生的。倘若一个人不得不相信其行动是不由自主的,那么,他也可以以同样的观点来看待其人生,人生也不过是一种格局而已,生活既无意义,也无必要,生活不过是满足一个人的乐趣而已。
47、有一种格局,最明显,最完美无缺,同时也最漂亮动人。这种格局是:一个人呱呱坠地来到人间,渐渐长大成人,恋爱结婚,生儿育女,为挣片面包而含辛茹苦,最终蹬腿弃世而去。
48、菲利普认为他抛弃了追求幸福的欲念,便是抛弃了他的最后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用幸福这根尺来衡量,那他的生活就显得很可怕;然而当他意识到还有别的尺来衡量他的生活时,顿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幸福跟痛苦一样微不足道,它们的降临,跟生活中出现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使得人生格局更趋纷繁复杂罢了。
49、对难以计数的千万芸芸众生来说,生活不过是没完没了的干活,既不丑也不美,只是像接受四季转换那样接受这种生活。
50、人皆有缺陷,不是身体的就是精神的。这当儿,他回忆起所有他熟悉的人们(整个世界像是座病房,里面的一切皆委实莫名其妙),只见眼前排着一列列长长的队伍,人人皆肉体有残疾,精神有创伤:其中有的身体有病,不是心脏病就是肺炎之类的;有的精神失常,不是意志消沉,就是酗酒成性。这时,菲利普对他们不觉动了圣洁的怜悯之心。他们身不由己,不过是盲目的机会的工具而已。他可以饶恕格里菲斯的狡诈,也可以宽宥米尔德丽德,尽管她使他蒙受莫大的痛苦。他们两个人也是身不由己呀。只有承认人们的美德,宽容他们的过错,才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2015、4、3
Tamaru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失明症漫记:末世的镜子 (2人喜欢)
- 清醒地活——超越自我的生命之旅:终结内耗,幸福生活 (2人喜欢)
- 素食者:扎根黑暗,向阳生长 (2人喜欢)
- 一句顶一万句:吃最难吃的屎,寻最难寻的人 (2人喜欢)
-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孤独的双重隐喻与人的困境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