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煙花 沈西城(蘋果花開)
霧氣深重的春天裏,我跟兩本書有個約會。顧媚姊新作《繁華如夢》,追讀一過,感慨系之。姊為畫家卻長於文,全書四節,我最愛讀〈歌影壇聲聲慢〉。書內有顧媚照像,黑短襖、素套裙,初春柳葉眉,三月桃花臉,盈盈站於樂台,手握米高峯,欲展歌喉。說明云「一九五一年作者初披歌衫,在香港仙樂廳登台演唱。」心念一動,莫非是那家舞廳?電郵問顧媚「是否在石塘咀?」曰「然!」這就挑起回憶。四九年,母親偕蘭青姨到港,在石塘咀跟滬上舞業大王蕭長根合資開了「仙樂」舞廳,那時舞廳不多,業務大旺,顧媚在那裏駐唱,不耐燈紅酒綠,一個月後離職。算算也真有緣,五十年代,顧媚在北角「雲華」獻歌,那是家父跟朋友合夥開設的一家夜總會。顧媚的歌,識者云:「低迴幽悒,入耳動心。」是為公論。五十年後,老大哥陳伯毅始作曹邱,介紹我認識顧媚,我們的緣真像兜圈,轉來轉去,最後相會。
初識顧媚,就覺奇怪,她婉瘱可人,氣度雍容,見面我一個人「巴啦巴啦」地自說自話,她只間中插幾句,這樣愛靜的人,宜從影乎?我迷惑,顧媚自己也說——「我喜歡唱歌,但從來沒有做過明星夢,因為我性格拘謹,自知不是演戲的材料。」然而命運播弄,偏偏跑去當明星,結果碰到惡導演,給作弄了——「導演嫌我上馬下馬的動作不夠逼真,要我重拍了七次,結果我的盆骨被馬鞍撞傷……」折磨未已,第二天拍落河戲——「水深及胸,鏡頭拍完了導演還不許我上岸,……被泡在水裏達一個多鐘頭,收工後就病倒了。」
這哪是拍戲?簡直是虐待!那年代的電影圈,黑暗不見天日,跟導演不諧就被戲弄,顧媚外還有李婷,看不開,在邵氏宿舍懸樑自殺。顧媚看似柔弱,心如烘鐵,還是扛下來。影圈黑暗事,更僕難數,顧媚名曲《不了情》,瘋魔香港、東南亞,人人以為顧媚得承厚利,事實並非如此,且看顧媚嘆苦經——「六四年林黛自殺身亡,《不了情》再度推出上映……他們要觀眾相信是林黛唱的,影片、唱片上都沒有我的名字……我跑到宣傳部去理論……但這微弱的聲音,又怎能鬥得過勢力龐大的宣傳部呢?」
於是唱紅《不了情》的顧媚,連一毛錢版稅都得不到。店大欺客,古已有之,於今為烈,顧媚心傷了、心淡了,六十年代末,決定與影圈、歌壇告別——「我選擇了一般人認為最乏味的藝術工作來作精神支柱,投入屬於自己的自由天地。」
我很喜歡顧媚書中這幾句話——「人的一生,歡樂無痕,坎坷也無痕,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看不見彼岸的盡頭,坎坷或歡樂,最後都消失在迷茫的煙霧中。」不消失的,是顧媚纖雲巧染的山水畫。
七八年我進電視圈,牽綫人便是劉天賜兄,自此以後,咱倆的關係介乎亦師亦友,電視我不懂,他當我的扶手棍。前兩年,劉天賜文思泉湧,每月在《明月》撰寫有關電視專文,洋洋灑灑,既寫發展又道內幕,令人對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電視的發展有了深刻的認識。好文自有識者賞,出版社輯之成集曰《往事煙花》,劉德華題字,在春節過後推出。
我乃書痴,一俟出版,趕忙追讀,私心作祟,尤重跟我有關的章節。劉天賜說《輪流傳》腰斬,揭內幕——「因為沒有足夠的完整劇本,決策人不能清楚估計《輪流傳》的前景……在此處境下……決定『引刀腰斬』。」做這個決定的人只有三個人,便是羅仲炳、林賜祥和劉天賜。我曾參與《輪流傳》的籌劃工作,劇本不完整,跟創作組無關,主要是甘國亮先生頂真,不滿編劇所寫,要親自重寫,只是長劇不同於他過去拿手小品可一手包辦,甘先生就算二十四小時不睡覺,也不可能成就全集劇本。獨力難支而橋終塌,造成劇本存貨不足,碰巧友台的《大地》旋風,焉能不連根拔起!亞視今不獲續牌,此書當可作為後來者經辦免費電視的教材。「冷面笑匠」許冠文評是書云:「句句真心,字字老實。」我有同感!
初識顧媚,就覺奇怪,她婉瘱可人,氣度雍容,見面我一個人「巴啦巴啦」地自說自話,她只間中插幾句,這樣愛靜的人,宜從影乎?我迷惑,顧媚自己也說——「我喜歡唱歌,但從來沒有做過明星夢,因為我性格拘謹,自知不是演戲的材料。」然而命運播弄,偏偏跑去當明星,結果碰到惡導演,給作弄了——「導演嫌我上馬下馬的動作不夠逼真,要我重拍了七次,結果我的盆骨被馬鞍撞傷……」折磨未已,第二天拍落河戲——「水深及胸,鏡頭拍完了導演還不許我上岸,……被泡在水裏達一個多鐘頭,收工後就病倒了。」
這哪是拍戲?簡直是虐待!那年代的電影圈,黑暗不見天日,跟導演不諧就被戲弄,顧媚外還有李婷,看不開,在邵氏宿舍懸樑自殺。顧媚看似柔弱,心如烘鐵,還是扛下來。影圈黑暗事,更僕難數,顧媚名曲《不了情》,瘋魔香港、東南亞,人人以為顧媚得承厚利,事實並非如此,且看顧媚嘆苦經——「六四年林黛自殺身亡,《不了情》再度推出上映……他們要觀眾相信是林黛唱的,影片、唱片上都沒有我的名字……我跑到宣傳部去理論……但這微弱的聲音,又怎能鬥得過勢力龐大的宣傳部呢?」
於是唱紅《不了情》的顧媚,連一毛錢版稅都得不到。店大欺客,古已有之,於今為烈,顧媚心傷了、心淡了,六十年代末,決定與影圈、歌壇告別——「我選擇了一般人認為最乏味的藝術工作來作精神支柱,投入屬於自己的自由天地。」
我很喜歡顧媚書中這幾句話——「人的一生,歡樂無痕,坎坷也無痕,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看不見彼岸的盡頭,坎坷或歡樂,最後都消失在迷茫的煙霧中。」不消失的,是顧媚纖雲巧染的山水畫。
七八年我進電視圈,牽綫人便是劉天賜兄,自此以後,咱倆的關係介乎亦師亦友,電視我不懂,他當我的扶手棍。前兩年,劉天賜文思泉湧,每月在《明月》撰寫有關電視專文,洋洋灑灑,既寫發展又道內幕,令人對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電視的發展有了深刻的認識。好文自有識者賞,出版社輯之成集曰《往事煙花》,劉德華題字,在春節過後推出。
我乃書痴,一俟出版,趕忙追讀,私心作祟,尤重跟我有關的章節。劉天賜說《輪流傳》腰斬,揭內幕——「因為沒有足夠的完整劇本,決策人不能清楚估計《輪流傳》的前景……在此處境下……決定『引刀腰斬』。」做這個決定的人只有三個人,便是羅仲炳、林賜祥和劉天賜。我曾參與《輪流傳》的籌劃工作,劇本不完整,跟創作組無關,主要是甘國亮先生頂真,不滿編劇所寫,要親自重寫,只是長劇不同於他過去拿手小品可一手包辦,甘先生就算二十四小時不睡覺,也不可能成就全集劇本。獨力難支而橋終塌,造成劇本存貨不足,碰巧友台的《大地》旋風,焉能不連根拔起!亞視今不獲續牌,此書當可作為後來者經辦免費電視的教材。「冷面笑匠」許冠文評是書云:「句句真心,字字老實。」我有同感!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