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银热---荧幕
机缘巧合看到了陈传兴《盐银热》一书,其中对于摄影文化含义的论述恰好契合了媒介环境学派探讨“媒介与文化”的命题。书中《荧幕》一文解读了“荧幕”的文化含义?,分别就电影/电视/电脑三者的屏幕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在比较三者特性时,陈传兴引入了“醒觉”这一概念。
p23
电影:巨大的黑暗建筑空间,观看者远离银幕的距离,银幕和影像的巨大超过现世生命世界的真实比例,都可以在现实印象/真实/虚构效应下操控可信度,降低视觉与意识的醒觉批判。
电视剧:电视屏幕提供的视觉经验/人机界面关系又退回到前一电影时期的十九世纪光学装置,将观看影像压缩在一个室内陈设的家具式方盒。它是生活不可少的部分,它不需隔离的特殊空间去操作生产种种观看的效应。其想象能指不会要求悬置或中断一段的视觉经验去作为观看的前提。观看电视的视觉经验是醒觉。
个人电脑:观看--使用者的关系/高度醒觉的观看投映另一种想象机制跨越现实印象--真实效应的现实原则。
电影:电影荧幕和电影内容之间的关系是虚拟内容。
电视剧:电视荧幕和影像之间的关系是同时性(强调在场,共时体验)/临时性片刻性。
p35三者分别构建的社会空间
电影:借虚构性/叙述性营造的片刻社会共同体
电视:遥远事件见证孤独/隔离社会胆子
p24个人电脑:电脑荧幕的新人机界面决定观看行为。屏幕不再为叙述性/虚构性之主宰而服务。
p26新网络时代的电脑荧幕。不仅在形式/技术/物质层面上改变,如苹果的ipad平板连原本仅存的键盘也消融进屏幕里,这个动作彰显的不只是美学(工业设计)的意义,低限美感表现的底下其实是某种观看机制至上要求下的另一种想象能指,将所有阻碍非观看,非属观看的装置机制-----也即所有属于机械/科技与操作的部分------全部隐身透明化。使用者只有荧幕,面对唯一荧幕,新的荧幕观看,是自由碎形/混沌/流动飘散在多重空间不确定的观看。“浏览器”browse(browsing)原义就有“漫游/游走”的意义。不稳定的观看,隐指影像/界面的不稳定,它可能来自于自身的碎裂,也可能来自于衍生不断的虚拟界面/网络界面之变化。
作者还讨论了观看模式/注意力
J.Cary《统觉的悬置》预言未来二十一世纪的网络世界会加剧从十九世纪末一直持续进行不断的奇观式观望/管理控制式观望/规训观望者/剥除其主体自主性
J.Cary探讨“注意力”问题时,坚持所谓“文化形式”先决,“内容差异”为次的说法。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属于了媒介环境学的研究范畴
陈传兴在《银盐的焦虑》一文中对于“负片”之于摄影史地位的评价
J.Cary有意识注意和机械性自动调控模式之间的差异/收受刺激和标准化回应会产生一个前所未有的涣散注意和类自动性混合物。
/模糊了休闲与工作的界限?个人由此想到了“行为成本”(媒介实用付出的行为成本)
由观看模式到阅读这一具体行为。
p32christian vandendorpe借用heyer区分三种阅读行为模式:放牧grazing,浏览browsing,狩猎hunting。放牧,长时间阅读经典;浏览,荧幕阅读的初级形式;狩猎,搜索引擎。
p23
电影:巨大的黑暗建筑空间,观看者远离银幕的距离,银幕和影像的巨大超过现世生命世界的真实比例,都可以在现实印象/真实/虚构效应下操控可信度,降低视觉与意识的醒觉批判。
电视剧:电视屏幕提供的视觉经验/人机界面关系又退回到前一电影时期的十九世纪光学装置,将观看影像压缩在一个室内陈设的家具式方盒。它是生活不可少的部分,它不需隔离的特殊空间去操作生产种种观看的效应。其想象能指不会要求悬置或中断一段的视觉经验去作为观看的前提。观看电视的视觉经验是醒觉。
个人电脑:观看--使用者的关系/高度醒觉的观看投映另一种想象机制跨越现实印象--真实效应的现实原则。
电影:电影荧幕和电影内容之间的关系是虚拟内容。
电视剧:电视荧幕和影像之间的关系是同时性(强调在场,共时体验)/临时性片刻性。
p35三者分别构建的社会空间
电影:借虚构性/叙述性营造的片刻社会共同体
电视:遥远事件见证孤独/隔离社会胆子
p24个人电脑:电脑荧幕的新人机界面决定观看行为。屏幕不再为叙述性/虚构性之主宰而服务。
p26新网络时代的电脑荧幕。不仅在形式/技术/物质层面上改变,如苹果的ipad平板连原本仅存的键盘也消融进屏幕里,这个动作彰显的不只是美学(工业设计)的意义,低限美感表现的底下其实是某种观看机制至上要求下的另一种想象能指,将所有阻碍非观看,非属观看的装置机制-----也即所有属于机械/科技与操作的部分------全部隐身透明化。使用者只有荧幕,面对唯一荧幕,新的荧幕观看,是自由碎形/混沌/流动飘散在多重空间不确定的观看。“浏览器”browse(browsing)原义就有“漫游/游走”的意义。不稳定的观看,隐指影像/界面的不稳定,它可能来自于自身的碎裂,也可能来自于衍生不断的虚拟界面/网络界面之变化。
作者还讨论了观看模式/注意力
J.Cary《统觉的悬置》预言未来二十一世纪的网络世界会加剧从十九世纪末一直持续进行不断的奇观式观望/管理控制式观望/规训观望者/剥除其主体自主性
J.Cary探讨“注意力”问题时,坚持所谓“文化形式”先决,“内容差异”为次的说法。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属于了媒介环境学的研究范畴
陈传兴在《银盐的焦虑》一文中对于“负片”之于摄影史地位的评价
J.Cary有意识注意和机械性自动调控模式之间的差异/收受刺激和标准化回应会产生一个前所未有的涣散注意和类自动性混合物。
/模糊了休闲与工作的界限?个人由此想到了“行为成本”(媒介实用付出的行为成本)
由观看模式到阅读这一具体行为。
p32christian vandendorpe借用heyer区分三种阅读行为模式:放牧grazing,浏览browsing,狩猎hunting。放牧,长时间阅读经典;浏览,荧幕阅读的初级形式;狩猎,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