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的反溯

轴的反溯 在数学原理中,轴被解释为:一条直线,周围的点绕它旋转。由概念里提到的直线和旋转的点进行两个层次的反溯:直线是一个点在平面或空间沿着一定方向和其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那么轴在此条件下可以较为明确的被描述为:点与点的运动的关系;在这层描述中又产生了两个关键词:一为点,点无长宽高,只有位置;二为点的运动,点在运动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产生角度的变化;那么关于“轴”的研究,可以再一次被描述成关于位置和角度的关系研究。 此次展览的目的或者只能说手段,是通过“轴”的抽象概念对自组织性网络进行一次更为具体可视觉化的叙述;以此来研究关于原境艺术【1】(Context art)下的复合情况,并通过“轴”概念中“特殊性”(点的旋转的多样化和互相冲突的必然过程)来拒绝“普遍性”(轴里面的点是围绕直线旋转的点这一普遍常识)的模式概念俗成;在预先设定在艺术的拓扑学概念下的参考系中,通过既定语境进行不断地陈述和讨论,实现一种不具备普遍性的总体可能,以及个体在总体中各自位置和角度的身份在场。 然而如何实现不具备普遍性的总体可能,这预示着需要从主体性的规范与惯例中抽身,而同时又一定要在目标观众的可接受范围内进行:超越系统之外独立存在并在整体机制中达成最起码的共识,最终由个体的不确定性所诱发的随机现象,呈现出一种作为个体与总体在“轴”形态关系网络中“点”的旋转差异与“点”的位置变化的断裂的螺旋式运动的图景。 角度和位置的确定决定着身份是否在场,在被描述和讨论后得到证实成为组成轴的形态可视,角度产生了具体的内容,位置决定具体形式表现,引申到原境艺术结构中,内容即每个个体通过事件的分别发生形成了差异化的个人谱系,这种具有标志性的个人记号保持着相对的独立并各自运行;而既定语境中个体间又存在着“同一辆公车上的人”的关系,他们组成具备自身语言又较为分散的小群体,实现着一种非人力的总体前进或后退的趋势。 “轴”的视觉形象,可以涵盖着同时是艺术或非艺术的,虚构或现实的,原栖或矫饰的,前卫或世俗的,主体或奴体的,断裂或整体的,其寄居在拓扑结构之中,经由一种地图式的叙述以及鸟瞰式的被观看,在个体的思维相互联结中梳理出某种内在的文本脉络。这使得结构中各个单一点的行为具备了新的可能性:既是个体,完全不同又彼此相似扮演着总体;并在各个个体不同机制不停歇的相互触碰和对抗中保持并延续一种待生成状态,时刻变化和刷新着相互的位置与角度。 这种类似于轴形态的艺术社会结构,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所具有非稳定性的关系一直不可避免的趋向于总体稳定。其形态不断被个体化的事件来描述,而由个体经验、行为根源和行动动机三者构成的存在即行为或艺术(轴里点的运动),它是具有着纪念柱属性的个人纪念注;在原境艺术里,纪念注的复合状态不再仅仅以语言、文字、音乐、图像...的单独体或数种具体相互编织嵌入的总体的塑形呈现,更是个体复合状态与个体复合状态交汇所产生的交集所构成的类似数学原理的轴的存在。 2015.4.4 注: 【1】Context art,The aim of this social construction of art is to take part i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取自维基百科。Context art中的art已经不属于传统艺术批评系统,而是一种处在批评现实以及分析创造社会过程的艺术范畴中,这种新艺术形态涵盖两个特性,第一,艺术实现“介入社会过程”,换句话说,其影响的范围超出了传统艺术语境本身。第二,“社会内容”成为艺术作品的起源,而不是传统语境中艺术家创作给定的角色或艺术运行外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