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的制造是为了消除对时间的恐惧
早上起来,看到昨天到货的书《文化虫洞》,作者是朱大可,一位文化批评者。这本书应该说是他对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简短而有力的批评,语言犀利、精准、具有反思和辩证性,好似在通过尖锐的语言警醒我们在沉睡的思维,同时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图书被制造出来的目的大多不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消除人类对时间的恐惧。书籍和图书馆劝慰了人类,使之产生了知识得以保存的幻觉。但事实上,书籍所保留的大多是废弃的思想,书籍就是那种世界上最沉重的尘土。”-摘自《文化虫洞》。
上午的时间在翻翻转转中即将结束,也许朱大可说的对,图书的制造就是为了给予人们对时间恐惧的一种慰藉,让人的心灵在时间的无情流逝中不再那么煎熬、痛苦、虚无。书籍的确丰富着人的内心和生活,也让人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但有时候了解得越多,反而会让人陷入更深的忧虑,不过这是哲学家的事,与俗人无关了。
现在的科技为人们提供了打发恐惧时间的各种方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适合自己排解方式,比如看八卦、社交聊天、沉浸在各种剧中、在微信微博上发布所谓的“生活”和浏览无营养的各种“拉罐文化”,网络提供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消磨时间的办法,但是每每在凌晨时分,临睡之前,那种恐惧感还是会阵阵袭来。
“图书被制造出来的目的大多不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消除人类对时间的恐惧。书籍和图书馆劝慰了人类,使之产生了知识得以保存的幻觉。但事实上,书籍所保留的大多是废弃的思想,书籍就是那种世界上最沉重的尘土。”-摘自《文化虫洞》。
上午的时间在翻翻转转中即将结束,也许朱大可说的对,图书的制造就是为了给予人们对时间恐惧的一种慰藉,让人的心灵在时间的无情流逝中不再那么煎熬、痛苦、虚无。书籍的确丰富着人的内心和生活,也让人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但有时候了解得越多,反而会让人陷入更深的忧虑,不过这是哲学家的事,与俗人无关了。
现在的科技为人们提供了打发恐惧时间的各种方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适合自己排解方式,比如看八卦、社交聊天、沉浸在各种剧中、在微信微博上发布所谓的“生活”和浏览无营养的各种“拉罐文化”,网络提供给我们无穷无尽的消磨时间的办法,但是每每在凌晨时分,临睡之前,那种恐惧感还是会阵阵袭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