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开始“步行上下班”这一锻炼方式的?
最近有一些变化,比较明显的是,有接近一周的时间,上下班的时候步行,单程通常需要40分钟。为什么今天特别想写这段经历呢?因为有2个细节的变化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今天上午,步行40分钟到公司,明显感觉到状态非常好,这种状态好表现在“头脑清晰、乐于工作、充满自信”。平时步行,最多感受到的是,身体的舒适。还有一个细节,是昨天下班步行。昨天一天不怎么想工作,下午在犹犹豫豫中混过去。下班的时候,还下着蒙蒙小雨。在这种情况下,不是靠意志,而是靠本能很自觉的就做了决定,在梅苑小区下车,步行回家。途中,下雨,还感觉到肚子很饿。在罗莎蛋糕买了些糕点,坐下来慢慢吃,吃完了继续走。当时并没有觉得吃饱了,尤其是吃了甜的,有点腻味,特别想吃点牛肉面之类的东西。当时还下了决心,要沿路再找个馆子吃点东西。于是,途中,看到饺子馆、烧烤的、牛肉面的,几度想进去,再想想算了,一直走到雅安街的时候,在那家牛杂面的门口还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放弃了——那时候饥饿感已经不强了,更多的是一种对“酸辣味”的渴望,但是,对干净卫生的饮食渴望战胜了前者,还是决定回家吃。
能够让我很快的养成这个习惯。得益于两点。一个是元宝的到来(狗狗的名字)。每天晚上的遛狗逼迫我必须出门溜达,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一个小时。无论多晚回家,都得带元宝出来溜一下。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忙于接待工作,回到家已经十一点多钟了,一到家,就牵着元宝出去溜。遛狗锻炼了我的基本体能。一个可以验证的事实是,每天上六楼比以前要轻松很多。还有一个因素,是比较偶然的,启动了我的步行之旅。就是4月初,参加一个会议,会议结束后,和一个朋友一起步行回家,咱俩都住在南湖,那次步行,大约也是四五十分钟,当时感觉很舒服,边走边聊,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此后,就开始动了这个念头。
养成这个习惯,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整个上班的时间处于可控的。以往,采取“公车+地铁”的方式出行,七点左右搭上公车,可以保证比较顺利的出南湖,然后再坐地铁,八点左右就能到公司。最近,南湖拥堵情况更严重,七点出门都有点堵。有几次,我都是坐滴滴专车去公司,费用开销比较大。自从步行以后,即使七点出门,时间也是可控的。从家里到梅苑小区地铁站,步行约40分钟。然后坐地铁,再步行10分钟,到公司八点多一点。全程可控。
一直以来,想养成运动的习惯,计划列了无数次,就没有哪一次启动过。几个偶然的因素——元宝的到来,一次步行回家的体验;迅速的行动力——这是最近几年养成的好习惯,觉得某件事想做,就立即去做,不想太多;基础锻炼的保障——每天必须遛狗的外力强制。这些,让我启动了运动之旅。这个,算是2015年比较大的收获了。
能够让我很快的养成这个习惯。得益于两点。一个是元宝的到来(狗狗的名字)。每天晚上的遛狗逼迫我必须出门溜达,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一个小时。无论多晚回家,都得带元宝出来溜一下。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次忙于接待工作,回到家已经十一点多钟了,一到家,就牵着元宝出去溜。遛狗锻炼了我的基本体能。一个可以验证的事实是,每天上六楼比以前要轻松很多。还有一个因素,是比较偶然的,启动了我的步行之旅。就是4月初,参加一个会议,会议结束后,和一个朋友一起步行回家,咱俩都住在南湖,那次步行,大约也是四五十分钟,当时感觉很舒服,边走边聊,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此后,就开始动了这个念头。
养成这个习惯,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整个上班的时间处于可控的。以往,采取“公车+地铁”的方式出行,七点左右搭上公车,可以保证比较顺利的出南湖,然后再坐地铁,八点左右就能到公司。最近,南湖拥堵情况更严重,七点出门都有点堵。有几次,我都是坐滴滴专车去公司,费用开销比较大。自从步行以后,即使七点出门,时间也是可控的。从家里到梅苑小区地铁站,步行约40分钟。然后坐地铁,再步行10分钟,到公司八点多一点。全程可控。
![]() |
2015.4.15,小雨,下班步行回家途中,肚子饿,在罗莎蛋糕买了一些糕点,休息片刻。 |
一直以来,想养成运动的习惯,计划列了无数次,就没有哪一次启动过。几个偶然的因素——元宝的到来,一次步行回家的体验;迅速的行动力——这是最近几年养成的好习惯,觉得某件事想做,就立即去做,不想太多;基础锻炼的保障——每天必须遛狗的外力强制。这些,让我启动了运动之旅。这个,算是2015年比较大的收获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