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盲少女烂木头胡言烂语:豆友面基要不要?
![]() |
昨天还在读乙一的《在黑暗中等待》,结果今天就忽然得了结膜炎,医生建议真的要在黑暗中等待了。于是乎我有了闲情逸致来聊聊最近一直很想探讨的话题:豆瓣好友到底该不该面基?虽然对于2.5次元交友一直保持着淡定的态度,但是在不长不短的5年时光里,偶尔还是会老夫聊发少年狂,有趣的友邻会让人心中荡起涟漪:嘛,这个妹子和我在电影,文学,价值观上都好契合,真想见见她当面聊聊。这种冲动不多,但一年当中总来个两发,震得人花枝乱颤,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缘何会有面基的冲动呢?果然还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能捕捉到的愿意展露自己有趣面相的人太少了。恰巧昨天看了个帖子叫《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烂木头和京极堂老师一样觉得这世界没有无趣的书,这世界上也没有绝对无趣的人,只是你愿不愿意展示罢了。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兴趣爱好这个东西,能见人情深之处。
所以每每刷豆瓣时都能感受到满满一屏幕的浓稠情绪,我假设我眼里捕捉到的友邻情绪都是真实的。所以也更加珍惜这些在这清冷的一亩三分地里和烂木头分享真知灼见的友邻们,虽然我认识的她们也只是她们作为复杂细胞体的一个小小切面,但这一面想必是她们最无害的一面。一想到我这个陌生人能被允许走进人家的心情,也倍感荣幸,何况都是能聊得起来的人。
在正式进入论证这个话题之前,先插播一个烂木头前天晚上做的梦吧,不是噩梦,只是伤心。(博主略任性啊)
梦里是烂木头初中时代的运动会,我们每年都会借用区里面积颇大的一个民航学校。
乌泱泱的学生大军里,烂木头遇到之前车祸去世的同学Y桑。
作为运动好手,他带领着6班的同学站队列。
烂木头哽咽又破涕为笑跑过去说:他们告诉我你出车祸死了,你这不明明活得好好的么。
我也是傻,在梦里居然是分不清过去时和现在时的,只是看到Y桑的人,就觉得他能活过来真是太好了。
Y桑莫名地看看我,似乎是不屑于对我的话做出回应。
然后这个梦就结束了。
噩梦过后总有侥幸,比如我常常在高考梦之后大舒一口气太好了总算是过去了,现在的我哪还有那么勇敢奋进。
可是梦见美好的事情就会心碎,死而复生的事情果然是不会发生,我还是得接受伊人已逝,歉意偿还不能的现实。
===================================
好的,那让我们调整心情拨回思路讨论一下关于豆友的话题。
既然前面也说了,既然能有让我们怦然心动的豆友,为什么在面基这件事上还要踌躇再三呢。
先来说一个我的豆瓣初面基经验吧。
对象是一个年长的腐国留学归来的姐姐。该姐姐时常在豆瓣相册上放一些英国游学的明信片,做的美味佳肴,她挺喜欢简奥斯丁,书籍和电影的comments也写得文邹邹,总之是个深得我心的大龄知性文艺少女的感觉,再加上品味不俗,经历丰富,见面的愿望很快就达成了。
这显然会是一个有剧情反转的故事,因为我和她后来并没有顺利友好地交往下去。
姐姐是个大方的人,第一次见面就送了我许多小礼物,比如一些小彩妆,腐国的森女勋章。然而一开口她的气质都和豆瓣上的她大相径庭,一副社会人油嘴滑舌八面玲珑的嘴脸,基本上十句话里九句都是插科打诨,幻想中那种开着一盏小灯安静地聊文学聊旅行的场景根本就没有发生。
后来又约了她几次,想看看是不是第一次表现得老练是因为彼此不熟,可是这位姐姐推三阻四,往往是已经约定当天的早上她临时反悔说自己不能赴约了。刚开始以为她真有事,后来逐渐觉出了问题,当然她有什么样的心疾我也不好猜。这段情谊基本上也算是断了。像当年的烂木头这样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的人,如今也常常会为这位姐姐辩解,兴许人家表现出来的善谈泼辣只是一种善良,为了气氛破冰。我也明白这个在豆瓣上谈吐与才学一流的人,或许她的真实社会面相就是如此,当年年纪小的我是不该吹毛求疵了。
然而不再见面后,我仍然观察着她读过的书,摘抄过的句子,深感也许有些朋友就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或者说,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要辨清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慧眼慧眼,最好是不要。
虽然这一段不算成功的豆友面基经验并没有摧毁我(因为我还遇到过更糟糕的人),也不会让人身上少块肉。但心理上需要承担的则是事后的那种失落。午夜梦回常常会想起那些见过1,2次面就再也没有下文的朋友,也会感到遗憾,明明先前都聊得那么好却再也没了联系。所以交朋友之前一定要心态好,想想好这个朋友万一以后不再是你的朋友之后,怎样做到不失落。在这个问题上,虽然也有人劝过我要享受当下呀,但是那种心灵神交的转身离去和我的生命里死了一个人的感觉一样残酷,没有区别。对彼此见过面的豆友,记忆又尤为深刻。一想到也许别人总有一天会转移兴趣,或者是总有一天烂木头会被讨厌,就觉得所有缘分都是一场空啊。
豆瓣是一个能让人产生安心感的地方,大家隐藏在这个看似文艺的地方自我陶醉,在这里不会有刨根问底的对话,每个人都能扬长避短,让自己尽可能的充满自信。即使其实自己对于某个作家某个导演的了解真的是蜻蜓点水。你展露的有趣是因为你超越了友邻们对你的预想,就好像是《她》里那个没有实体的Samantha,无尽的空间里她似乎无所不知,温柔体贴,知心和善,即使三次元里的你对身边的人暴戾乖张,没有耐性。一旦从2.5次元里走出来,原本是一个宇宙的我,也许就会变成纸片那样薄。
想和友邻见面聊聊天这样的想法,发乎情,止于礼。像是注定悲情的宿命,虽然也会不甘心。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