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好书,读书笔记】20150417 《断舍离02》
![]() |
俯瞰力,一种站在高处,以广阔的视野,用整体的观点来掌握事物的能力,是瞬间掌握当下”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有意识、自在、果敢地度过人生的力量
序言
* 俯瞰力,通过将住所中“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除去掉,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人可以自然而然接受并喜欢上,本来的自己,并挖掘出原来的自我。总之,就是找回自我肯定的感觉
* “断”和“舍”动作的交替重复(doing),会带来“离”的状态(being) 以物品为轴心的短视点,转变成以“我”为轴心来正确掌控空间(整体性),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更深刻的洞察力、更高远的观点以及更广阔的视野
* 断舍离的精髓在于令“看得见的世界”和“看不见的世界”同时变得有序、和谐,也就是所谓“看不见的世界的断舍离"
* 余裕是一种美,只有让外在的空间和内在的心灵空间都拥有余裕,才能从自顾不暇的状态的解脱出来(放开,是为了再次拥有)
01 形体所呈现的【看不见的世界】
* 女人会将不会收拾看成一种能力的缺乏而自责,而男人则是将杂乱不堪视为一种状态,对状态本身忧虑不已
* 不要带负面情绪去看“眼前是一片没有收拾的杂乱状况“
* 不要带着负面情绪,不要自责
* 要把空间里的物品减少到让我们舒适的程度
* 必须要清楚分辨当事人是喜欢物品本身,还是仅仅喜欢“收集”这个行为——如果前者,无论多少都是良好关系,至于后者,则是自我存在感的证明
* 不可以擅自处理同住人的物品,“你的品味这么棒,所以才要精挑细选啊!”
* 收拾是一种对物品进行取舍挑选的工作,要是不经大脑思考的话,就无法准确判断
* 收拾是一连串的选择和决定,是验证生活的能力,难度不低于其他社会工作
* 先接受事实,然后接受现状 —— 无法整理是理所当然的
* 只有清楚明白自己的位置,以淡然、喜悦的心情稳步前进,才能看到登顶的曙光
* 收拾也需要间断的训练来充实体力和精神,过度执着于最佳选择的人而无法果断选择的人,很容易用减分法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或者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良心不安上
* 把焦点集中在不安和后悔上,经年累月下来,就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改用加分法生活,就会好受许多
重新思考“可惜”这个词
* “扔不了”反映的是“我不想扔了它”的情感
* 想要坚强过完一生,应该有很多困难和挫折,咬紧牙根克服吧!
* 选择“扔”还是“不扔”就是在考量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俯瞰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的一切,然后下意识进行选择
* 有需要的东西,会在需要的时候排上用途
* 珍惜的是物品和我们的关系,而不是物品本身
* “切断”与某人的关系,与“拒绝”对方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切断仅仅是关系,而拒绝则是对对方的肯定,即使切断了关系,也不是全盘否定。在维持关系的时候最好有意识,以客观的观点去面对他
* “我会选择这个人在我的身边吗?”,友情爱情本身都是对等的,对于一段关系,我们有必要想明白,是否自己明明觉得不对,却还是以依赖的情感勉强把它压下去?
【深刻的洞察】物品投射出的人际关系与自我
* 有意识地接受,而不是无意识、毫无自觉被影响,或者心不甘情不愿接受
* “感谢’与“喜欢”是两回事
* 直面物品,获得解放
* 纠结,是自我分析的良机
* 对人,不要有所期待,试图说服,应该肯定彼此的价值观的差异,然后去相信所有的可能性,求交集
* 期待本身是一种责备,完全是一种对自我期望的执着,所以只会招致反效果
02 超越幸与不幸的【更深沉奥秘的世界】
* 培养觉悟和勇气,脚踏实地地践行的乐观者,以自己的意识去接纳和收拾、善后的态度,并且切实付诸实际,通过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去粗取精地训练让自己更具有意识性,逃避不舒服的感觉,主动做出选择和决定
* 在说“谢谢”以前,先说对不起
* 要意识到不舒服,才能摆脱勉强和束缚,多数时候只因为想感受喜悦
* 要是自己无法做出选择、决定,所有的行为就没有意义
* 重新唤起我们分析、思考和感觉的能力
* 请好好征求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同意,然后无条件地肯定本来的自我
* 人很容易迷失自我,特别是遇到重大的伤痛的时候,很容易连自己的选择、做决定的力量都一并放弃了,不过我们最好能时刻记得,我们到底想要参与什么,想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有意识去吸收外界的观念
* “所以一切的大前提,都是当事人意志参与其中”,绝不该把自己的观念加到对方身上
* 与其当下着手处理事情,倒不如照单全收自己,非得在第一时间处理控制负面情绪,只能然自己更加勉强
* 自觉是最重要的
不再计较幸运与不幸
* 无论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真的喜欢,就是有价值的存在
* 无论什么样的物品,价值都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 悉心维护身边的人和事情
* 缘不求即不生,内在没有渴望的心,即使此人就在面前,缘亦无从而生
* 幸福是细细体会与所有有缘之人的关系,从深刻的感受中涌出感恩之情
* 不要老说“想要”,最好明白想要的,是不是自己想实现的愿望;嘴里说着想要,是暗示他人做出行动,代替我们完成
* 梦想和确信是纯粹无杂质的,带着确信的念头,相信自己,朝着梦想大步迈进,勇敢去碰撞挑战
* 俯瞰力,一种站在高处,以广阔的视野,用整体的观点来掌握事物的能力,是瞬间掌握当下”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有意识、自在、果敢地度过人生的力量
* 第一个阶段是自觉,"我为什么有这样的东西”,开始客观看待自己,脱离执念
* 先确定哪些事情自己可以做到,哪些事情自己做不到(俯瞰自己当前的位置),判断自己可以做到的事能对当前的问题起到多大作用(俯瞰对象)
* 或许我们那些无益的对立与批判,不多是彼此间关注焦点不同而已
* 每个人都有一种想要批判他人的欲望,如果没有经过仔细分析,武断判断,展开好坏二元论,就无法进步
* 以自己为核心去思考问题,通过俯瞰,自在变换到以他人为轴心
03 重新整顿 【看得见的世界】
* 人类有三种生命:肉体【生存,想要活下去】、精神【想要感动,想要乐在其中】、社会【想要加入圈子,想要融入人群】
* 实施断舍离的过程,就是磨练场力的过程,如果感到有所欠缺,就可以去磨练场力,以此来补全
* 扪心自问“在向外寻找理由之前,是不是有什么是我们可以自己做到的”
* 有意识培养对理所当然事物的感激之情
* 只要焦点放在不安上面,不管拥有多少,永远都无法安心
* 无论如何,我们都忍不住抓住过去的成功经验不放,同时也会受到过去失败经验的IQIan版
* 随机应变的精神、体力,还有能够收集、判断有用的信息,使物品能保持到能管理的最低限度
* 接纳多少的量,让我们感到愉快
* 断舍离是根据自己的意识来做选择,强制的都不是断舍离
* 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缺失的地方,而是去关注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记
* 维持所发现的思考习惯和生活态度,或者加以修订
* 以认命为基础的人,生存的前提是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思考模式是极度自虐的,用尽办法完成无穷无尽的欲望;断舍离以全面肯定和信赖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