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鱼中文序——冯亚琳
《比目鱼》中描写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作者的故乡——位于维斯瓦河入海口的但泽地区。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勾勒出九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铁器时代,中世纪早期、中期、晚期、巴罗克时期,专制主义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从第三帝国一直到七十年代。这里,作为当年东普鲁士一部分的但泽地区,其兴衰存亡不仅再现了德国历史的风云变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整个人类文明史和文化史的缩影。
《比目鱼》的创作开始于一九七二年,一九七七年问世。这是一部构思巧妙、颇具童话色彩的小说。构成小说基本框架的是脍炙人口的格林童话故事《渔夫和他的妻子》,其主要内容讲的是一个贪得无厌、永不知足的女人,即渔夫的妻子伊瑟贝尔。她不断向无所不能的比目鱼要求更多的财富和权力,直到又重新失去一切。格拉斯的《比目鱼》则反其道而行之,讲述了“另外一种真理”:公元前二二一一年五月,一条会说话的比目鱼硬挤进了一个年轻渔夫的捕鳗笼,随之与后者定下协议,充当男性的顾问,为男人的事业出谋划策。四千年过去了,时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眼看着它一贯支持推进的男人事业日益走向穷途末路,比目鱼打算改换门庭,为女人服务,于是再次在波罗的海上钩。这一次,捕捉到它的是三个年轻的女权主义者。妇女们在柏林成立了一个女性法庭,以清算代表男性原则的比目鱼在过去几千年中对女性犯下的罪过。就这样,九位不同时代的厨娘的故事和命运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新石器时代的奥呀是母系社会女性关怀的化身,她统治下的但泽地区的波莫尔人——即后来的波莫瑞人或称卡舒布人——单纯而满足。比目鱼唆使捕到它又重新放了它的渔法埃德克用火来熔炼金属,制造武器,从而导致了石器时代的终结。第二个厨娘名叫维佳,生活在铁器时代,她鼓动不安分的日耳曼族哥特人继续向南迁徒,因而有了日后被称作民族大迁徒的历史。中世纪早期的厨娘迈斯特维娜统治时期,基督教开始征服维斯瓦河口地区。迈斯特维娜用一把铸铁勺打死了从布拉格来的主教,而她自己则因为部落男人的出卖,被波兰士兵砍了头。生活在中世纪哥特盛期的多罗特娅不堪忍受婚姻带给她的磨难,只得逃进宗教痴迷之中去。因为德意志骑士国恰恰需要一位护国女神,在男人们的策划下,她被圈封并最终成为圣女。具有悲剧意义的是她获得自由的代价便是失去生命。被叫做胖格蕾特的厨娘玛加蕾特·鲁施是修道院院长,使她获得自由的是她的修女身份。在宗教改革时期的风风雨雨中,她一路哈哈大笑着走过,用自己的方式向统治者复仇,为受压迫者争取权利。阿格娜斯·库尔比拉生活在巴罗克时期,瑞典侵略者夺去了她的爹娘和家乡,不但使她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还强暴了她。阿格娜斯给予他人的惟有爱,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对谁都毫无危险的柔弱女性,在黑暗的中世纪最终被作为妖女判了火刑。阿蔓达·沃伊克在饥饿肆虐的十八世纪把土豆引进了普鲁士,从而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可是她一辈子却历尽艰辛,七个女儿中的三个被饿死。而哪个让她生了这么多孩子的男人则只会从一场战争走向另一场战争,并且绞尽脑汁延长农奴制。索菲·罗佐尔一生对革命充满激情。她起先拥护资料阶级革命,崇拜拿破仑,后来则试图用一道毒蘑菇做的菜除掉拿破仑占领边的拉普将军,因为后者给她和她的祖国带来的惟有失望和苦难。写了一本《无产阶级食谱》的蕾娜·施杜伯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发放赈济汤。她默默忍受着丈夫的毒打,设法保护罢工用专款不被丈夫拿去喝酒,以其朴素的行为和感情做着她认为有用的工作。
可见,所谓的“另外一种真理”就是探寻几千年来一直没有话语权的妇女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为此,格拉斯虚构了浪漫派画家菲利普·奥托·容格从一个老妇人那儿听到另一个版本的《渔夫和他的妻子》:为了维护父权秩序,浪漫派作者们焚烧了揭露男人不断膨胀的权利欲望的版本,让挖苦、讽刺以伊瑟贝尔为代表的女人的版本流传了下来。而同是作家的男主人公“我”如今在这里写下的,正是那个被焚烧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男人代表的虚假的进步与女人推动的真正的进步形成了我鲜明对照:与普罗米修斯神话相反,《比目鱼》中是一个女人从天上偷来了火,为的是用它“来烧熟肉、鱼、植物根茎和蘑菇”,而男人们则在比目鱼的唆使下要“赋予火一个新的、进步的、终结性的和决定性的意义”,那就是用它来制造武器;接下来,一方面是女人推动的萝卜种植,另一方面则是男人们走向毁灭的民族大迁徙;同样,与七年战争连同它带来的苦难形成对比的是土豆战胜饥饿。小说中所有这些对照和比较无非都是要说明一个问题:男人主宰的社会已濒临破产,人类必须寻找新的开始和出路。
《比目鱼》的创作开始于一九七二年,一九七七年问世。这是一部构思巧妙、颇具童话色彩的小说。构成小说基本框架的是脍炙人口的格林童话故事《渔夫和他的妻子》,其主要内容讲的是一个贪得无厌、永不知足的女人,即渔夫的妻子伊瑟贝尔。她不断向无所不能的比目鱼要求更多的财富和权力,直到又重新失去一切。格拉斯的《比目鱼》则反其道而行之,讲述了“另外一种真理”:公元前二二一一年五月,一条会说话的比目鱼硬挤进了一个年轻渔夫的捕鳗笼,随之与后者定下协议,充当男性的顾问,为男人的事业出谋划策。四千年过去了,时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眼看着它一贯支持推进的男人事业日益走向穷途末路,比目鱼打算改换门庭,为女人服务,于是再次在波罗的海上钩。这一次,捕捉到它的是三个年轻的女权主义者。妇女们在柏林成立了一个女性法庭,以清算代表男性原则的比目鱼在过去几千年中对女性犯下的罪过。就这样,九位不同时代的厨娘的故事和命运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新石器时代的奥呀是母系社会女性关怀的化身,她统治下的但泽地区的波莫尔人——即后来的波莫瑞人或称卡舒布人——单纯而满足。比目鱼唆使捕到它又重新放了它的渔法埃德克用火来熔炼金属,制造武器,从而导致了石器时代的终结。第二个厨娘名叫维佳,生活在铁器时代,她鼓动不安分的日耳曼族哥特人继续向南迁徒,因而有了日后被称作民族大迁徒的历史。中世纪早期的厨娘迈斯特维娜统治时期,基督教开始征服维斯瓦河口地区。迈斯特维娜用一把铸铁勺打死了从布拉格来的主教,而她自己则因为部落男人的出卖,被波兰士兵砍了头。生活在中世纪哥特盛期的多罗特娅不堪忍受婚姻带给她的磨难,只得逃进宗教痴迷之中去。因为德意志骑士国恰恰需要一位护国女神,在男人们的策划下,她被圈封并最终成为圣女。具有悲剧意义的是她获得自由的代价便是失去生命。被叫做胖格蕾特的厨娘玛加蕾特·鲁施是修道院院长,使她获得自由的是她的修女身份。在宗教改革时期的风风雨雨中,她一路哈哈大笑着走过,用自己的方式向统治者复仇,为受压迫者争取权利。阿格娜斯·库尔比拉生活在巴罗克时期,瑞典侵略者夺去了她的爹娘和家乡,不但使她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还强暴了她。阿格娜斯给予他人的惟有爱,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对谁都毫无危险的柔弱女性,在黑暗的中世纪最终被作为妖女判了火刑。阿蔓达·沃伊克在饥饿肆虐的十八世纪把土豆引进了普鲁士,从而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可是她一辈子却历尽艰辛,七个女儿中的三个被饿死。而哪个让她生了这么多孩子的男人则只会从一场战争走向另一场战争,并且绞尽脑汁延长农奴制。索菲·罗佐尔一生对革命充满激情。她起先拥护资料阶级革命,崇拜拿破仑,后来则试图用一道毒蘑菇做的菜除掉拿破仑占领边的拉普将军,因为后者给她和她的祖国带来的惟有失望和苦难。写了一本《无产阶级食谱》的蕾娜·施杜伯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发放赈济汤。她默默忍受着丈夫的毒打,设法保护罢工用专款不被丈夫拿去喝酒,以其朴素的行为和感情做着她认为有用的工作。
可见,所谓的“另外一种真理”就是探寻几千年来一直没有话语权的妇女们在历史上的作用。为此,格拉斯虚构了浪漫派画家菲利普·奥托·容格从一个老妇人那儿听到另一个版本的《渔夫和他的妻子》:为了维护父权秩序,浪漫派作者们焚烧了揭露男人不断膨胀的权利欲望的版本,让挖苦、讽刺以伊瑟贝尔为代表的女人的版本流传了下来。而同是作家的男主人公“我”如今在这里写下的,正是那个被焚烧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男人代表的虚假的进步与女人推动的真正的进步形成了我鲜明对照:与普罗米修斯神话相反,《比目鱼》中是一个女人从天上偷来了火,为的是用它“来烧熟肉、鱼、植物根茎和蘑菇”,而男人们则在比目鱼的唆使下要“赋予火一个新的、进步的、终结性的和决定性的意义”,那就是用它来制造武器;接下来,一方面是女人推动的萝卜种植,另一方面则是男人们走向毁灭的民族大迁徙;同样,与七年战争连同它带来的苦难形成对比的是土豆战胜饥饿。小说中所有这些对照和比较无非都是要说明一个问题:男人主宰的社会已濒临破产,人类必须寻找新的开始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