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
“你就是这样爱着这个世界的吗?”
在《局外人》的最后,希望莫尔索先生皈依天主教得到救赎的神父,对固执的莫尔索先生说出了这句话。
他没有回答。读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说出了答案。
“是的,我就是这样爱着这个世界。”
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加缪的《局外人》。加缪的文字,初读之下不太适应,因为及其简洁利落,几乎看不出有任何情感,感觉像是一道利刃的光。随着情节的深入和文字的展开,越走越深,到最后,回味过来,才发觉自己的心也跟着在白晃晃的烈日中被炙烤了一番,有点味道出来了,却说不清。
什么是荒谬?开头母亲葬礼上莫尔索的所作所为,就能感受到这种荒谬了,他对母亲漠不关心,连母亲岁数都不知道,甚至不想见母亲最后一面。奇怪的是,他并不是对一切事物都反应僵硬冷漠,他对人、对事是冷漠的,缺少“爱”和“存在”的实感。而对自然、对烈日、对海水的感觉却很敏锐,在感情上很容易被社会之外的存在所左右。导致他做出杀人行为的是因为他不愿意屈服于烈日,而非他有为朋友出气的欲望。他是脱离在社会规则和意识之外的,漠然地和人交往和观察周围的世界。可是他并不是真的没有爱,相比表面的疏离,这部分是隐藏在作者叙述的方式中的。莫尔索对丢失了狗的邻居老人的态度,他星期天观察人群的视角,都能看出些许温情。
最荒谬的莫过于第二部分发生杀人后的庭审过程。莫索尔作为一个旁观者和主犯,看着法官和检察官为了将他定罪而从毫无关联的葬礼事件来批判他的人格和动机,通过种种不切实的联想和推断,用“道德”将莫尔索压死,最后他的罪行程度竟然被视为和弑父一般严重,只是因为他之前表现出来的对母亲的冷漠。他果真不爱母亲吗?事实上,已故的母亲在故事中时常在他的回忆里出现,母亲对他的影响和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很明确的。即便他对母亲的态度是令人唾弃的,也与他杀人没有任何关系。占据了本书很大篇幅的庭审过程写得非常精彩,字句精准,乍看下过程和氛围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它又是脱离正常的,反差之下显得怪异而可笑。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局外人》所要传达的,它的篇幅不长,却不好消化。它一方面光怪陆离,一方面又温情平淡,加缪将矛盾的两者结合得毫无痕迹,让人一时很难描述看完之后的感觉。而莫尔索这个角色也很有深度,他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表面呈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让人很有探索的欲望。他在无意识中用漠然来对抗荒谬,面对死亡的结局又显得弱小而无力。我在阅读的时候,是一个旁观者,而莫尔索是书中的世界中的旁观者,两者重叠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现实和虚幻交错的不稳定的偏离感,而基本的荒谬加强了脱离控制的倾向。一切都是脱离控制的,包括主角的认知和行为,情节的走向,到主角最后的爆发和情感封闭的开启,这种“荒谬的脱离”掩盖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无声的呐喊,直到结尾主角在情感的自我披露才半露半显地来了一击,回过头看才慢慢有点味道出来。
在《局外人》的最后,希望莫尔索先生皈依天主教得到救赎的神父,对固执的莫尔索先生说出了这句话。
他没有回答。读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说出了答案。
“是的,我就是这样爱着这个世界。”
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加缪的《局外人》。加缪的文字,初读之下不太适应,因为及其简洁利落,几乎看不出有任何情感,感觉像是一道利刃的光。随着情节的深入和文字的展开,越走越深,到最后,回味过来,才发觉自己的心也跟着在白晃晃的烈日中被炙烤了一番,有点味道出来了,却说不清。
什么是荒谬?开头母亲葬礼上莫尔索的所作所为,就能感受到这种荒谬了,他对母亲漠不关心,连母亲岁数都不知道,甚至不想见母亲最后一面。奇怪的是,他并不是对一切事物都反应僵硬冷漠,他对人、对事是冷漠的,缺少“爱”和“存在”的实感。而对自然、对烈日、对海水的感觉却很敏锐,在感情上很容易被社会之外的存在所左右。导致他做出杀人行为的是因为他不愿意屈服于烈日,而非他有为朋友出气的欲望。他是脱离在社会规则和意识之外的,漠然地和人交往和观察周围的世界。可是他并不是真的没有爱,相比表面的疏离,这部分是隐藏在作者叙述的方式中的。莫尔索对丢失了狗的邻居老人的态度,他星期天观察人群的视角,都能看出些许温情。
最荒谬的莫过于第二部分发生杀人后的庭审过程。莫索尔作为一个旁观者和主犯,看着法官和检察官为了将他定罪而从毫无关联的葬礼事件来批判他的人格和动机,通过种种不切实的联想和推断,用“道德”将莫尔索压死,最后他的罪行程度竟然被视为和弑父一般严重,只是因为他之前表现出来的对母亲的冷漠。他果真不爱母亲吗?事实上,已故的母亲在故事中时常在他的回忆里出现,母亲对他的影响和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很明确的。即便他对母亲的态度是令人唾弃的,也与他杀人没有任何关系。占据了本书很大篇幅的庭审过程写得非常精彩,字句精准,乍看下过程和氛围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它又是脱离正常的,反差之下显得怪异而可笑。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局外人》所要传达的,它的篇幅不长,却不好消化。它一方面光怪陆离,一方面又温情平淡,加缪将矛盾的两者结合得毫无痕迹,让人一时很难描述看完之后的感觉。而莫尔索这个角色也很有深度,他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表面呈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让人很有探索的欲望。他在无意识中用漠然来对抗荒谬,面对死亡的结局又显得弱小而无力。我在阅读的时候,是一个旁观者,而莫尔索是书中的世界中的旁观者,两者重叠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现实和虚幻交错的不稳定的偏离感,而基本的荒谬加强了脱离控制的倾向。一切都是脱离控制的,包括主角的认知和行为,情节的走向,到主角最后的爆发和情感封闭的开启,这种“荒谬的脱离”掩盖了故事的悲剧性和无声的呐喊,直到结尾主角在情感的自我披露才半露半显地来了一击,回过头看才慢慢有点味道出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