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宝钗
儿时读《红楼梦》,最不喜欢的书中人物是薛宝钗,其实也说不出她究竟哪里不好,不喜欢她大抵是因了太喜欢林妹妹的缘故。
长大以后依然不喜欢薛宝钗,但是已经和他人无涉了,只是因为说不出她究竟哪里不好,因为她近乎完美的形象令我嫉妒。
现如今,久不读红楼的我偶然回顾书中细节,一想起来便疼到心碎的那个人,竟然不是扶风弱柳的林黛玉,反而是随分守时的薛宝钗。真真是连我自己都大跌眼镜,再也意想不到。
读红楼,谁能不爱林黛玉——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不但风流婉转、才情卓绝,更加难能可贵的地方还在于她品性高洁,视富贵如粪土浮云。这么清雅脱俗的一个人儿,叫人怎地不心生怜惜?
黛玉无疑有着最真的性情,虽然她多愁善感,虽然她尖酸刻薄,虽然她爱使小性子,但是,她从不曲意逢迎,从不人云亦云。她是曹雪芹笔端冰清玉洁的人物形象,是他的最爱。
宝钗则不同!
宝钗亦花容月貌,宝钗亦才华横溢,但是她更愿意收着、藏着。她也有七情六欲,她也有少女心事,却竭力隐瞒,不叫人看出端倪。
年少时曾经以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缺点,大到心生嫌恶的地步。细想来,皆因那个时候的我,没有经历过世事无常,也不懂得人心难测。一心想着世上只有直而没有曲,只有洁而没有污。完全不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不懂得“鹤立鸡群”的孤独,不懂得含蓄和容让也是一种美德!
千帆过尽后才恍然,任性谁不会,能够压抑住自己才是真本事啊!
宝钗的脸上永远带着淡雅的微笑,她宽宏大量,她处处替别人着想,周围的人无不喜欢她。即使对待情敌林黛玉,她也同样爱护有加。
仔细揣摩她的性情,那一份冷静坦然,那一种藏而不露,用一个词形容再恰当也不过了——大家闺秀!
她确实,近乎完美。她只是,没有遇见对的人,或者说,没有生在合适的年代,而已。
如果遇见了对的人,不奢求怎么恩爱,总能博一个白头偕老,儿孙满堂吧。
如果活在当下,以她的智商情商,隐忍大度,说不定能成就一番凌云事业,印证她自己的诗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可惜,她什么都没有。
红楼长梦里,黛玉的悲剧固然值得我们掬一把伤心的泪,宝钗的遭遇难道就不令我们扼腕叹息么?
她,惟其太完美,才与幸福擦肩!
长大以后依然不喜欢薛宝钗,但是已经和他人无涉了,只是因为说不出她究竟哪里不好,因为她近乎完美的形象令我嫉妒。
现如今,久不读红楼的我偶然回顾书中细节,一想起来便疼到心碎的那个人,竟然不是扶风弱柳的林黛玉,反而是随分守时的薛宝钗。真真是连我自己都大跌眼镜,再也意想不到。
读红楼,谁能不爱林黛玉——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不但风流婉转、才情卓绝,更加难能可贵的地方还在于她品性高洁,视富贵如粪土浮云。这么清雅脱俗的一个人儿,叫人怎地不心生怜惜?
黛玉无疑有着最真的性情,虽然她多愁善感,虽然她尖酸刻薄,虽然她爱使小性子,但是,她从不曲意逢迎,从不人云亦云。她是曹雪芹笔端冰清玉洁的人物形象,是他的最爱。
宝钗则不同!
宝钗亦花容月貌,宝钗亦才华横溢,但是她更愿意收着、藏着。她也有七情六欲,她也有少女心事,却竭力隐瞒,不叫人看出端倪。
年少时曾经以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缺点,大到心生嫌恶的地步。细想来,皆因那个时候的我,没有经历过世事无常,也不懂得人心难测。一心想着世上只有直而没有曲,只有洁而没有污。完全不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不懂得“鹤立鸡群”的孤独,不懂得含蓄和容让也是一种美德!
千帆过尽后才恍然,任性谁不会,能够压抑住自己才是真本事啊!
宝钗的脸上永远带着淡雅的微笑,她宽宏大量,她处处替别人着想,周围的人无不喜欢她。即使对待情敌林黛玉,她也同样爱护有加。
仔细揣摩她的性情,那一份冷静坦然,那一种藏而不露,用一个词形容再恰当也不过了——大家闺秀!
她确实,近乎完美。她只是,没有遇见对的人,或者说,没有生在合适的年代,而已。
如果遇见了对的人,不奢求怎么恩爱,总能博一个白头偕老,儿孙满堂吧。
如果活在当下,以她的智商情商,隐忍大度,说不定能成就一番凌云事业,印证她自己的诗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可惜,她什么都没有。
红楼长梦里,黛玉的悲剧固然值得我们掬一把伤心的泪,宝钗的遭遇难道就不令我们扼腕叹息么?
她,惟其太完美,才与幸福擦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