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特色中医疗法——冬病夏治
儿科特色中医疗法——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体现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说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流畅,这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如: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目前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可内服药物、食疗和外治。外治包括穴位贴敷、艾灸、针刺、拔罐、刮痧、穴位注射、耳穴压豆等等。小儿内服药物依从性差,艾灸、针刺、拔罐、刮痧、穴位注射等方法刺激性大,小儿不易接受。穴位贴敷刺激性小,依从性好,方法简便,更为重要的是,小儿肌肤嫩薄,贴敷药物吸收较成人更好,故冬病夏治的诸多方法中,穴位贴敷最适于小儿。
小儿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应属阳虚寒盛者,而对于阴虚火旺者应视为相对禁忌症。同时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都不适宜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药物:采用白芥子、细辛、竹沥、地鳖虫、生姜汁等天然中药,精制而成膏药备用。选择膻中、风门、肺俞、脾俞、大椎等穴位贴敷治疗。同时服帖的时间也很有讲究,最佳时期是每年夏季农历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伏天人体的经络系统处于一年中最佳的通畅状态,利用这个时机,通过体表的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吸收,使药力循经络直达脏腑,激发人体阳气,驱散年深日久的寒痰病邪,可达到“治本”的目的。同时穴位贴敷也非常讲究时辰,中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午时是一天中的阳中之阳,中医认为这一时辰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故上午11点以前贴完敷贴最为合适。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体现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说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流畅,这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如: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
目前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可内服药物、食疗和外治。外治包括穴位贴敷、艾灸、针刺、拔罐、刮痧、穴位注射、耳穴压豆等等。小儿内服药物依从性差,艾灸、针刺、拔罐、刮痧、穴位注射等方法刺激性大,小儿不易接受。穴位贴敷刺激性小,依从性好,方法简便,更为重要的是,小儿肌肤嫩薄,贴敷药物吸收较成人更好,故冬病夏治的诸多方法中,穴位贴敷最适于小儿。
小儿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应属阳虚寒盛者,而对于阴虚火旺者应视为相对禁忌症。同时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都不适宜贴敷。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药物:采用白芥子、细辛、竹沥、地鳖虫、生姜汁等天然中药,精制而成膏药备用。选择膻中、风门、肺俞、脾俞、大椎等穴位贴敷治疗。同时服帖的时间也很有讲究,最佳时期是每年夏季农历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伏天人体的经络系统处于一年中最佳的通畅状态,利用这个时机,通过体表的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吸收,使药力循经络直达脏腑,激发人体阳气,驱散年深日久的寒痰病邪,可达到“治本”的目的。同时穴位贴敷也非常讲究时辰,中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午时是一天中的阳中之阳,中医认为这一时辰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故上午11点以前贴完敷贴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