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危险的自制食品:产生毒素难去除 杂菌菌落易超标
![]() |
![]() |
![]() |
![]() |
![]() |
无标准 食用误区亟须专业纠错
听说水果酵素有美容、减肥、清肠道等功能,对健康特有益,郭女士还用火龙果、柠檬、白糖自制过水果酵素。每天喝一小杯后,她发现水果酵素确实有促消化的功能,但对肤质改善并没有那么有效。
朱毅指出,所谓酵素就是酶,自制酵素饮料中还存在纤维素等其他物质,纤维素也可以润肠通便,并不一定是酶发挥了作用。“蔬菜、水果经发酵后具体会产生哪些酶,这些酶对哪些物质会起作用目前都不清晰,所以用酶的普遍生物学意义来推测酵素饮料中酶的作用是不科学的”。
除缺少对自制食品功能的科学认识外,许多消费者在动手操作时也缺乏适当的指导。
其中药酒就是一例。药酒在我国历史悠久,许多家庭都有过尝试,最常见的泡酒药材有人参、鹿茸、枸杞、蛇等。医学证明,一些药酒确实有强身健体等功能,但如果中药选配不当,或可造成中毒事故,严重者甚至造成死伤悲剧。
范志红建议,家庭在自制食品中首先要认识到,自制食品未必比外面的更安全。自制食品需要非常好的生活经验,要保证制作过程是可控制的。
朱毅还提到,自制食品并不是没有好处,但需注意可能存在的风险,必要时还需听取专业人士建议。“美国加州出台了一部有关家庭自制食品的法律,对售卖自制食品提供了规范和法律依据,同时也为家庭自制食品提供了一定标准。我认为国内也有必要针对自制食品出台类似的法律法规。”
自制这些食品当心惹“毒”上身
●自酿葡萄酒 甲醇中毒可致失明、死亡
媒体报道,宁波张先生喝了1公斤自制葡萄酒后,头晕眼花,双眼视力模糊不清,医生检查,张先生患了中毒性急性视神经炎,视力一落千丈,最低到0.1。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王兴红曾指出,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主要代谢产物是乙醇,但同时也会产生甲醇。国外允许自酿葡萄酒,但是不允许用葡萄酒蒸馏提纯白兰地,就是因为如果不懂分馏,很容易造成有害物质浓缩。
甲醇有强毒性,用于工业,一些“假白酒”之所以造成受害人失明、死亡,多源自酒中掺杂了甲醇成分。
专家指出,市面上出售的食用葡萄往往并不适宜用来酿酒,因为食用葡萄的单宁含量比较少,而单宁是葡萄酒中的重要物质。自酿葡萄酒,要使用相对可靠的玻璃、陶瓷器皿作,而且发酵过程温度也不要过高。
●自制酸奶 混入杂菌宝宝每次喝了拉肚子
在百度,记者看到一位妈妈求助,她的宝宝每次喝了自制的酸奶后都拉肚子。
江苏省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师培训办公室主任颜晓东介绍,“自制酸奶能够根据不同人对甜度的要求进行调整。但制作过程要很细心,以免混入杂菌,否则不但影响酸奶口感,也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颜晓东说,自制酸奶不宜用菌粉,因为即使菌粉本身没问题,在存放中也会因为保存不当而产生杂菌。“最好的引子是超市购买的新鲜酸奶,一次用完。如果用每次做成的酸奶做引子,家庭操作不可能保证完全无菌,会导致杂菌越来越多,对人体产生危害。”
( 转自中国网新闻: http://health.china.com.cn/2015-04/21/content_7843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