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听完知网学术论文讲座的心得报告
4.21,周二,晴
首先请原谅我用这么严肃的标题来写日记,但是奉导师之命去听讲座,完了之后还得交一份心得、收获、体会。加上最近撞上要带三个班,备课时间也比较紧,尽管导师没有给deadline,还是先抓紧时间完成这个比较好。
其实是打开word 之后也不知道要写点什么正式的东西,加上好些日子没写diary 了,所以干脆放到这里算了,反正面对此地更能抒情表意。
切入正题。
先吐个槽:现在真心觉得大学课堂是最无趣的课堂,主讲人的语调整场就在一个水平线上,没有一点起伏,本来就困,还得强撑着精神从平淡无奇的字句里找重点。
整个讲座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CNKI 的学位论文情况做一个介绍,包括四个部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引证数据库,单篇文献评价参考系统,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复合出版。第一部分里介绍了背景、系统简介和论文规范,背景来源于国务院教育部的几个相关文件,我只记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接着是系统简介,比如基于自适应多阶指纹分析技术的文献快速对比(看不懂请自动忽略)、功能支撑和技术支撑。(作为一个对技术一窍不通的文科女,听这些名词都是受罪,自动过滤。)
重点是引用规范,焦点指标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总文字复制比,意思是论文中总的重合字数在整篇论文中的比例,在检测报告中标为红色;二是引用复制比,即与存在引证关系的文献的文字重合的比例,在检测报告中标为黄色;自己所写标为绿色。之后主讲人展示了一幅图,具体说明了标记的情况。如果用数轴来标记论文的始末,左侧部分红黄绿三色兼有,黄色条纹较多,但是很正常,因为开头部分有文献综述,之后大概60%到70%的部分全部都是绿色。主讲人在此特别提到,尤其是最后的部分应该是绿色,因为论文最后一部分都是结论和对以后的展望,这个部分是基于自己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没道理引用别人的。那么红色部分(总文字复制比)应该占到多少呢?25%还是0%?这是主讲人自己提出的问题,25%说明与他人的文字有重合但是没有注明引用,这点好像不符合学术道德;0%说明全部都是自己原创,貌似是大家都想看到的结果,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唉,今天真的超级困,先打到这里吧!后面的再抽时间补。
4.25
其次,主讲人讲到了论文写作规范,包括作者、原创性声明、目录、章节信息和参考文献等五个方面,其中具体的细节可以参考《CNKI 论文格式规范》。
第二个方面是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引证数据库,这里主要是介绍知网的资源优势,因为它收录了250万篇博硕士论文,可以按照学校、学科、年份等相关数据进行检索。我个人的想法是,这个数据库对我们以后的论文选题很有帮助,因为我们可以事先了解本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学习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切题点。
第三是单篇文献评价参考系统,知网的系统可以从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数据角度对单篇论文进行量性分析。当然,也不是说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越多越好,还需要看引用人的态度是正面还是负面。因此,这个系统还能进行引用态度分析和引证图谱分析。
第四是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复合出版,具体而言是针对博士论文出版,因为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博士论文在答辩通过后必须出版。因此,学位论文出版价值主要有四点:保护知识产权、杜绝成果抄袭,促进成果共享、提升学术交流,辅助成果认定、避免重复研究,促进规范写作、提升论文质量。因为还只是硕士,所以对博士论文出版没有资格妄言。
之后整个讲座进入第二部分:知网学术资源介绍。包括个人数字图书馆、学者成果库、E-learning、翻译助手、图片搜索和UNKI Scholar。这部分是我觉得本次讲座最有收获的地方,因为一直都是用知网进行论文搜索和下载,没有关注其中隐藏的许多功能。就拿个人数字图书馆来说吧,看了操作视频之后,个人感觉就是学术版的微博和博客,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私人订制”,对专心学术的人来说,可以倾心打造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学者成果库,主要是可以看到知名学者、教授和院士等人的研究成果,既方便硕博士生了解导师,也便于导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增值。
在这众多的资源当中,对论文写作帮助最大的应该是E-learning 在线学习平台,因为它包括一站式阅读和管理平台,文献检索和批量下载,深入研读、知识升级和对比研读,记录数字笔记、实现知识管理,写作和排版,在线投稿。主讲人通过视频的方式让我们细致地了解了如何使用E-learning,相比于传统的文献阅读和笔记,E-learning 从检索、阅读、记笔记到最后的写作,甚至是投稿都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用E-learning完成论文的中文主体部分之后,英文摘要可以借助翻译助手,因为知网的翻译助手可以提供大量论文中的例句原文及上下文语境,保证了专业英文术语的科学性;图片表格可以借助图片搜索,检索、对比、下载相似图表以供参考;至于英文文献部分,可以利用UNKI Scholar 中的国内外资源互联,精确搜索查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
总的来说,这次知网学术讲座不仅让我了解到如何更加科学、高效地使用知网,更让我意识到学术论文写作的严谨和规范。作为一名研究生,在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提升专业研究素养。现在还没有打算走学术道路,是因为一直局限在专业实践的小圈子里,说不定哪一天心思逆转打算潜心做研究了呢?
首先请原谅我用这么严肃的标题来写日记,但是奉导师之命去听讲座,完了之后还得交一份心得、收获、体会。加上最近撞上要带三个班,备课时间也比较紧,尽管导师没有给deadline,还是先抓紧时间完成这个比较好。
其实是打开word 之后也不知道要写点什么正式的东西,加上好些日子没写diary 了,所以干脆放到这里算了,反正面对此地更能抒情表意。
切入正题。
先吐个槽:现在真心觉得大学课堂是最无趣的课堂,主讲人的语调整场就在一个水平线上,没有一点起伏,本来就困,还得强撑着精神从平淡无奇的字句里找重点。
整个讲座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对CNKI 的学位论文情况做一个介绍,包括四个部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引证数据库,单篇文献评价参考系统,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复合出版。第一部分里介绍了背景、系统简介和论文规范,背景来源于国务院教育部的几个相关文件,我只记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接着是系统简介,比如基于自适应多阶指纹分析技术的文献快速对比(看不懂请自动忽略)、功能支撑和技术支撑。(作为一个对技术一窍不通的文科女,听这些名词都是受罪,自动过滤。)
重点是引用规范,焦点指标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总文字复制比,意思是论文中总的重合字数在整篇论文中的比例,在检测报告中标为红色;二是引用复制比,即与存在引证关系的文献的文字重合的比例,在检测报告中标为黄色;自己所写标为绿色。之后主讲人展示了一幅图,具体说明了标记的情况。如果用数轴来标记论文的始末,左侧部分红黄绿三色兼有,黄色条纹较多,但是很正常,因为开头部分有文献综述,之后大概60%到70%的部分全部都是绿色。主讲人在此特别提到,尤其是最后的部分应该是绿色,因为论文最后一部分都是结论和对以后的展望,这个部分是基于自己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没道理引用别人的。那么红色部分(总文字复制比)应该占到多少呢?25%还是0%?这是主讲人自己提出的问题,25%说明与他人的文字有重合但是没有注明引用,这点好像不符合学术道德;0%说明全部都是自己原创,貌似是大家都想看到的结果,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唉,今天真的超级困,先打到这里吧!后面的再抽时间补。
4.25
其次,主讲人讲到了论文写作规范,包括作者、原创性声明、目录、章节信息和参考文献等五个方面,其中具体的细节可以参考《CNKI 论文格式规范》。
第二个方面是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引证数据库,这里主要是介绍知网的资源优势,因为它收录了250万篇博硕士论文,可以按照学校、学科、年份等相关数据进行检索。我个人的想法是,这个数据库对我们以后的论文选题很有帮助,因为我们可以事先了解本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学习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切题点。
第三是单篇文献评价参考系统,知网的系统可以从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等数据角度对单篇论文进行量性分析。当然,也不是说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越多越好,还需要看引用人的态度是正面还是负面。因此,这个系统还能进行引用态度分析和引证图谱分析。
第四是中国知网学位论文复合出版,具体而言是针对博士论文出版,因为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博士论文在答辩通过后必须出版。因此,学位论文出版价值主要有四点:保护知识产权、杜绝成果抄袭,促进成果共享、提升学术交流,辅助成果认定、避免重复研究,促进规范写作、提升论文质量。因为还只是硕士,所以对博士论文出版没有资格妄言。
之后整个讲座进入第二部分:知网学术资源介绍。包括个人数字图书馆、学者成果库、E-learning、翻译助手、图片搜索和UNKI Scholar。这部分是我觉得本次讲座最有收获的地方,因为一直都是用知网进行论文搜索和下载,没有关注其中隐藏的许多功能。就拿个人数字图书馆来说吧,看了操作视频之后,个人感觉就是学术版的微博和博客,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私人订制”,对专心学术的人来说,可以倾心打造自己的数字图书馆。学者成果库,主要是可以看到知名学者、教授和院士等人的研究成果,既方便硕博士生了解导师,也便于导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增值。
在这众多的资源当中,对论文写作帮助最大的应该是E-learning 在线学习平台,因为它包括一站式阅读和管理平台,文献检索和批量下载,深入研读、知识升级和对比研读,记录数字笔记、实现知识管理,写作和排版,在线投稿。主讲人通过视频的方式让我们细致地了解了如何使用E-learning,相比于传统的文献阅读和笔记,E-learning 从检索、阅读、记笔记到最后的写作,甚至是投稿都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用E-learning完成论文的中文主体部分之后,英文摘要可以借助翻译助手,因为知网的翻译助手可以提供大量论文中的例句原文及上下文语境,保证了专业英文术语的科学性;图片表格可以借助图片搜索,检索、对比、下载相似图表以供参考;至于英文文献部分,可以利用UNKI Scholar 中的国内外资源互联,精确搜索查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
总的来说,这次知网学术讲座不仅让我了解到如何更加科学、高效地使用知网,更让我意识到学术论文写作的严谨和规范。作为一名研究生,在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提升专业研究素养。现在还没有打算走学术道路,是因为一直局限在专业实践的小圈子里,说不定哪一天心思逆转打算潜心做研究了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