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个事件
昨天轩轩告诉我已经跟好朋友陈贝宁商量好了,用两个变形金刚换一本植物大战僵尸的书,我那个心疼啊,变形金刚都很贵的。但是我也不能说什么,毕竟那是他的东西。后来吃饭的时候正好他们讲到了学校的小社会的活动,说王佳兴买汉堡,买一送一,所以生意很好,于是灵机一动,正好给他们讲讲等价交换的概念。我先大致说了一下,钱是怎么来的,当人们自己的用品出现富余的时候开始想到了交换,后来慢慢进展到用中间媒介来做交换,阳阳补充了说:“我知道哦,刚开始的时候是用贝壳做的交换。”罗罗嗦嗦这么多,不是我想说的问题,于是借这个机会我问:“假设一个汉堡原料成本是2块钱,你自己的时间成本是1块钱,那么这个汉堡的成本就是3块钱,那你准备买多少钱?”他们疑惑的问:“成本是什么意思?”而且对时间成本很难理解,于是我干脆改成了:“就是做这个汉堡的原料你要从超市里买,一共花了3块钱。”
阳阳就说了:“我买一个汉堡是7块钱。”
我接着问:“但是买的时候是买一送一,那么你做这两个汉堡用了多少钱?”
“6块”
“很好,那么你卖出去一个汉堡收到7块钱,同时你还送了别人一个,那么你挣了多少钱?”
“挣钱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的钱多了多少?”
“7块。”阳阳高兴的说。
虽然在后来再我的再三解释下他明白只挣了1块钱,可是这个概念是在解释之后才明白的。
而轩轩呢,一开始定价就是1块钱,我说:“你做汉堡要花3块钱,才买1块钱?”他说:“是啊,我所有的东西都是1块钱。”
“那你挣了多少钱?”
“一块钱。”
即使是在再三的解释下,他还是没有明白这个意思,最后也认为自己挣了2块钱。后来饭后我想拿实物来演示一下这个过程,但是他说现在他对这个问题没有兴趣了,我之后暂时搁置下了,之后有时间再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吧。
这件事情也让我意识到了他们心中目前还没有什么商业意识,以后要有意识的灌输一下这个概念,虽然我自己也没什么商业头脑,但是至少把现象给他们看一下,自己去理解吧。
阳阳就说了:“我买一个汉堡是7块钱。”
我接着问:“但是买的时候是买一送一,那么你做这两个汉堡用了多少钱?”
“6块”
“很好,那么你卖出去一个汉堡收到7块钱,同时你还送了别人一个,那么你挣了多少钱?”
“挣钱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的钱多了多少?”
“7块。”阳阳高兴的说。
虽然在后来再我的再三解释下他明白只挣了1块钱,可是这个概念是在解释之后才明白的。
而轩轩呢,一开始定价就是1块钱,我说:“你做汉堡要花3块钱,才买1块钱?”他说:“是啊,我所有的东西都是1块钱。”
“那你挣了多少钱?”
“一块钱。”
即使是在再三的解释下,他还是没有明白这个意思,最后也认为自己挣了2块钱。后来饭后我想拿实物来演示一下这个过程,但是他说现在他对这个问题没有兴趣了,我之后暂时搁置下了,之后有时间再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吧。
这件事情也让我意识到了他们心中目前还没有什么商业意识,以后要有意识的灌输一下这个概念,虽然我自己也没什么商业头脑,但是至少把现象给他们看一下,自己去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