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魇影》小记
![]() |
虽然这部小说如我所料没有扉页点评般那么好,但是其中的瑕疵还是可以被情节推动的细腻和平实可触的贵族生活描写所淹没,没有以往所读的英国小说那么动人,但至少完整的诉说了一个家族的秘密,由此满足了我探索英国贵族生活的愿望。
小说里人物的塑造有些生硬,伊费,格温从始至终未变的单一性格,贝丝,亚历克斯轻描淡写而过的叙述,却不能完全让我看出作者想表现出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莱昂诺娜作为主人公其性格也是单一面的,整本书全部靠情节架构和思想沉淀才撑起所有亮点和动人之处,外国一般小说缺少通过“人”表现“人”的通病在这里倒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作者通过莱昂诺拉的人生来进而推动了家族其他小辈的人生故事,但是就如同中国国内许多没把情节戏剧性写成功而变得狗血的小说一样,书里彼得在莱昂诺拉十九岁时再一次出现以及撞车而死还有费昂娜面对丈夫伊费的不忠愤然带着小道琪离去的情节总有让人觉得“戏剧不足,狗血有余”,作者是不是不知道怎么让人物离场而运用了如此俗套而突兀的情节推动呢?前两处情节导致我一种“情感还未酝酿好演员就要上场”的感觉。
国外自古戏剧为盛,从我接触的第一本国外小说开始我就意识到中国与外国的小说侧重点并不相同,因而评判标准不可同一而语,但从《雾中回忆》到《岛》,再到《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优秀的外国小说在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塑造上一样令人叹服,所以我今天所读的《家族魇影》只能在放低标准的前提认为它确实是一道关于英国贵族生活的美味甜点了。
2
你不知道的事不会伤害你。
莱昂诺拉以此履行了一生,晚年在一场宴会的准备过程中才机缘巧合的发现了这些令她和她家族震惊的秘密。人不能重活一次,被隐瞒一辈子的事实重见天日,看似是在她未入土前不幸中的万幸——玛尔德的艺术身份能公诸于世了。可悲的是,这灿烂的是她的家族,与她个人而言,于事无补。
而从她一出生,她的家庭就注定她会拥有太多于事无补。但是她的孩子们,即使没有争吵而冷漠的家庭环境,却一样被命运调戏,无可奈何。
各有各的不可说。他们再被写成故事前,也许并不与人说。
3
昨晚梦中似乎遇见了类似的氛围,温暖昏黄,徐徐的弥漫在梦里。醒来后想起梦里那首顾城的诗被改写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等一切开始之后又重回光明。”分明是对昨天所看小说的迷雾散去之后的期望。抛去烦杂的分析和论文式的论证观点,我更觉得接近小说的最好方法就是接近它的心,它的氛围,它的气息,与此融为一体,才能真切感觉到故事的美妙和不易。
完整的静读一本好书是充实的,这种充实总是奢侈的。甚至坐下来静静写一篇完整的读后小记也是要成为宝贵时间中“浪费时间”的事了,这是这两年来最让我觉得可悲的事。
昨晚的梦也是安安静静的,即使有人物存在,氛围却像极了我在灯下读着一本书,周围再无时间尘杂。
我想离开时间,去遥远的垂柳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