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谷雨念瓜片
10号左右,友人朋友圈感叹:瓜片终于发芽了,可黄芽还没怎么发,不知道今年是怎么了,可能要到谷雨那天才能采了。
往年谷雨,都雀跃着终于彻底捱过了这几个月的寒彻骨,心心念念着莺歌燕语、裙袂飞扬。而今年,心里却更挂着远在皖西山麓里静静生长的瓜片。急急地问我在六安订货的茶农小隐,也说还要等,内心小小得焦躁起来。
今年计划好的洞庭湖到齐云山的行程因故搁浅了,却反而更惦记这茶。明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就有“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的赞赏。瓜片的美味,在绿茶里是独树一帜的,其独特的味道,来自它特立独行的采制工艺,任性的只要单片叶,不要芽头,更不要茶梗,在中国所有茶类中是绝无仅有。这无芽的宝绿色叶片,泡出来是类似观音的明澈的黄绿色,口感不似一般绿茶以清爽取胜,更有一种浓馥的芳香。据说喝惯“六安瓜片”的人再喝其它名茶,会有种“五岳归来不看山”之感。
最开始倾心瓜片,是被这特别的名字驱使着,记得那时候还小,特意跑到张一元、吴裕泰去问,有六安瓜片卖么?不知是买者甚少,还是过了季节,店员总是摆摆手,一脸莫名,却更吊足了我的胃口。
后来,又看到那么多关于“六安茶”的记载,《红楼梦》里就有80多处说到六安茶,在这钟鸣鼎食的家族里也是供夫人小姐们饮用的商品。其实,最早在《茶经》中就有“六安茶”的记载,据载六安产茶,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自古就是全国重要茶区。唐宋起就为贡茶,明代更是名声大噪,许次纾在《茶疏》中对它亦有“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江以北,则为六安”的美誉,称其为江北茶之冠。
瓜片就是六安这块产茶宝地的馈赠,据说慈禧的饮食规定中,亦载有月供齐山云雾瓜片茶叶十四两,足见瓜片之珍贵。关于其命名的传说甚多,也无定论,一般认为其定名于清末,因形状颇像瓜子壳,将其称为“瓜片茶”,一直名列十大名茶。
我真的爱上瓜片,倒是因缘。前些年学茶认识的一位老师,拿当年的碧螺春、龙井、瓜片和猴魁来讲绿茶的不同口感,那天记住了龙井的温和而柔润,碧螺春的芳香霸气,猴魁的甘甜爽劲,更爱上了瓜片的醇厚,它更内敛,有种柔中带刚的内劲儿。
有时候想,爱上瓜片,是不是因为对它积蓄了太多的期待,好像钟情之前早已经勾勒出了爱人的形象,于是遇到了,就知道是对的。
写于乙未年二月二十五
我的微信公共号 壹水方(yishuifang)
往年谷雨,都雀跃着终于彻底捱过了这几个月的寒彻骨,心心念念着莺歌燕语、裙袂飞扬。而今年,心里却更挂着远在皖西山麓里静静生长的瓜片。急急地问我在六安订货的茶农小隐,也说还要等,内心小小得焦躁起来。
![]() |
今年计划好的洞庭湖到齐云山的行程因故搁浅了,却反而更惦记这茶。明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就有“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的赞赏。瓜片的美味,在绿茶里是独树一帜的,其独特的味道,来自它特立独行的采制工艺,任性的只要单片叶,不要芽头,更不要茶梗,在中国所有茶类中是绝无仅有。这无芽的宝绿色叶片,泡出来是类似观音的明澈的黄绿色,口感不似一般绿茶以清爽取胜,更有一种浓馥的芳香。据说喝惯“六安瓜片”的人再喝其它名茶,会有种“五岳归来不看山”之感。
最开始倾心瓜片,是被这特别的名字驱使着,记得那时候还小,特意跑到张一元、吴裕泰去问,有六安瓜片卖么?不知是买者甚少,还是过了季节,店员总是摆摆手,一脸莫名,却更吊足了我的胃口。
后来,又看到那么多关于“六安茶”的记载,《红楼梦》里就有80多处说到六安茶,在这钟鸣鼎食的家族里也是供夫人小姐们饮用的商品。其实,最早在《茶经》中就有“六安茶”的记载,据载六安产茶,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自古就是全国重要茶区。唐宋起就为贡茶,明代更是名声大噪,许次纾在《茶疏》中对它亦有“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江以北,则为六安”的美誉,称其为江北茶之冠。
![]() |
瓜片就是六安这块产茶宝地的馈赠,据说慈禧的饮食规定中,亦载有月供齐山云雾瓜片茶叶十四两,足见瓜片之珍贵。关于其命名的传说甚多,也无定论,一般认为其定名于清末,因形状颇像瓜子壳,将其称为“瓜片茶”,一直名列十大名茶。
我真的爱上瓜片,倒是因缘。前些年学茶认识的一位老师,拿当年的碧螺春、龙井、瓜片和猴魁来讲绿茶的不同口感,那天记住了龙井的温和而柔润,碧螺春的芳香霸气,猴魁的甘甜爽劲,更爱上了瓜片的醇厚,它更内敛,有种柔中带刚的内劲儿。
有时候想,爱上瓜片,是不是因为对它积蓄了太多的期待,好像钟情之前早已经勾勒出了爱人的形象,于是遇到了,就知道是对的。
写于乙未年二月二十五
我的微信公共号 壹水方(yishuifang)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