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僧塔資料】2
公元14世纪,一些日本国的僧人来到大理并在大理寓居了数十年,有的圆寂在大理。大理日本四僧塔,就是瘗埋明朝初叶流寓大理并在大理圆寂的4位日本国僧人舍利的供养塔。明朝嘉靖年间编修的《大理府志》记载:“日本四僧塔,在龙泉峰北涧之上,逯光古,斗南,其二人失其名,皆日本国人,元末迁谪大理。能诗善书,卒,学佛化去,郡人怜而葬之。”日本四僧塔在经历了600多年的岁月沧桑后仍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历史上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段见证。
史籍中记载的日本四僧塔:
在16世纪中叶,在白族学者李元阳撰修的明万历《云南通志》和明嘉靖《大理府志》中都记载了日本四僧塔,在《大理府志·地理志》中记载:“日本四僧塔,在龙泉峰北涧之上,逯光古,斗南,其二人失其名,皆日本国人,元末迁谪大理。能诗善书,卒,学佛化去,郡人怜而葬之。”在诸葛元声的《滇史》中记载:“日本四僧居大理者,同日化去。四僧:逯光古,斗南,其一机先也。元末谪大理,皆能诗善书,郡人怜而葬之。”记载中的“元末谪大理”句,在时间的记载上有误,应是“明初”,即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明朝平定云南之后,因在这之前虽明朝已经建立,但云南仍还在北元的管辖之下,明朝是不可能把人流放到元朝的辖区内,这样就不符合实情。这种明显的错误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目的是避讳,即避讳明太祖朱元璋流放日本僧人的事。
日本僧人来到云南的原因:
日本僧人到云南的原因较为复杂,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到明初胡惟庸案的牵连,被朱元璋流放迁徙到云南;二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后回不了日本国,最后随明朝的移民潮来到云南;三是在永乐初年,中日实行“勘合贸易”时,又有一些日本僧人随船来到中国后游方到了云南。这些到云南的日本僧人最后都到了大理。
四僧塔的清理与维修:
1999年日本四僧塔被重新找到后,大理州人民政府进行了抢救性维护;2001年在建盖“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时,大理政府把日本四僧塔就近归于城内范围内进行保护,并对塔进行了第一次整体维修。2005年初,日本影坛巨星高仓健和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张艺谋先生在滇西怕电影《千里走单骑》,探询到明代日本僧人寓滇的线索,为600余载来大理人民对四僧塔的精心呵护所感动,诚心捐款8万人民币,对塔再作修葺,修葺工程结束后,高仓健与张艺谋先生还撰写了《大理日本四僧塔铭》:
甲申冬,吾辈拍片于滇西,闻大理有明代日本四僧塔,遂恳托云南徐省长荣凯先生询査之。悉四僧塔仍存于弘圣寺后影视城内,承大理人民精心呵护,经历六百余载风雨,风貌依然。谨以塔铭并词曰:
苍山巍巍,洱水泱泱。悉堵波塔,古国妙香。天祥机先,籍贯扶桑。
西渡学佛,客寓滇乡。习儒叶楡,圆寂友邦。六百余载,声名流芳。
佛陀净土,情重如山。追昔抚今,天涯共禳。
日本僧人笔下的大理:
到大理的日本国僧人都具有很高的汉文化修养,特别是儒学文化的修养,大都能诗善书。他们的诗由云南都督沐昂编刻的《沧海遗珠》作重点收录,在其他的如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民国《大理县志稿》中有零星收录。
关于他们的诗作摘录如下几首:
逯光古:
点苍山
极目望点苍,芙蓉倚天阙。
下有百尺松,上有千年雪。
喜总戎班师
大将征夷去,夷归堂府中。干戈如不息,勋绩有何公。
兵洗古交雨,马嘶南诏风。若论功第一,比者孰能同。
天祥:
卖雪词
大理苍山,雪六月不化,市上卖之,犹吴下之卖冰也。
双龙关里百花香,银海逶迤抱点苍。
六月街头叫卖雪,行人错认是琼浆。
楡城听角
十年游子在天涯,一夜秋风又忆家。
恨杀叶楡城上角,晓来吹入小梅花。
日本僧人在大理期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他们留下的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他们的诗中我们不仅能了解到他们在大理的情况;更主要的是,在他们的诗作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们对于家乡、故土的怀念和对大理的热爱赞美之情。
【引用】
http://tieba.baidu.com/p/2676036527
史籍中记载的日本四僧塔:
在16世纪中叶,在白族学者李元阳撰修的明万历《云南通志》和明嘉靖《大理府志》中都记载了日本四僧塔,在《大理府志·地理志》中记载:“日本四僧塔,在龙泉峰北涧之上,逯光古,斗南,其二人失其名,皆日本国人,元末迁谪大理。能诗善书,卒,学佛化去,郡人怜而葬之。”在诸葛元声的《滇史》中记载:“日本四僧居大理者,同日化去。四僧:逯光古,斗南,其一机先也。元末谪大理,皆能诗善书,郡人怜而葬之。”记载中的“元末谪大理”句,在时间的记载上有误,应是“明初”,即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明朝平定云南之后,因在这之前虽明朝已经建立,但云南仍还在北元的管辖之下,明朝是不可能把人流放到元朝的辖区内,这样就不符合实情。这种明显的错误应该是作者有意为之,目的是避讳,即避讳明太祖朱元璋流放日本僧人的事。
日本僧人来到云南的原因:
日本僧人到云南的原因较为复杂,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到明初胡惟庸案的牵连,被朱元璋流放迁徙到云南;二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后回不了日本国,最后随明朝的移民潮来到云南;三是在永乐初年,中日实行“勘合贸易”时,又有一些日本僧人随船来到中国后游方到了云南。这些到云南的日本僧人最后都到了大理。
四僧塔的清理与维修:
1999年日本四僧塔被重新找到后,大理州人民政府进行了抢救性维护;2001年在建盖“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时,大理政府把日本四僧塔就近归于城内范围内进行保护,并对塔进行了第一次整体维修。2005年初,日本影坛巨星高仓健和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张艺谋先生在滇西怕电影《千里走单骑》,探询到明代日本僧人寓滇的线索,为600余载来大理人民对四僧塔的精心呵护所感动,诚心捐款8万人民币,对塔再作修葺,修葺工程结束后,高仓健与张艺谋先生还撰写了《大理日本四僧塔铭》:
甲申冬,吾辈拍片于滇西,闻大理有明代日本四僧塔,遂恳托云南徐省长荣凯先生询査之。悉四僧塔仍存于弘圣寺后影视城内,承大理人民精心呵护,经历六百余载风雨,风貌依然。谨以塔铭并词曰:
苍山巍巍,洱水泱泱。悉堵波塔,古国妙香。天祥机先,籍贯扶桑。
西渡学佛,客寓滇乡。习儒叶楡,圆寂友邦。六百余载,声名流芳。
佛陀净土,情重如山。追昔抚今,天涯共禳。
日本僧人笔下的大理:
到大理的日本国僧人都具有很高的汉文化修养,特别是儒学文化的修养,大都能诗善书。他们的诗由云南都督沐昂编刻的《沧海遗珠》作重点收录,在其他的如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民国《大理县志稿》中有零星收录。
关于他们的诗作摘录如下几首:
逯光古:
点苍山
极目望点苍,芙蓉倚天阙。
下有百尺松,上有千年雪。
喜总戎班师
大将征夷去,夷归堂府中。干戈如不息,勋绩有何公。
兵洗古交雨,马嘶南诏风。若论功第一,比者孰能同。
天祥:
卖雪词
大理苍山,雪六月不化,市上卖之,犹吴下之卖冰也。
双龙关里百花香,银海逶迤抱点苍。
六月街头叫卖雪,行人错认是琼浆。
楡城听角
十年游子在天涯,一夜秋风又忆家。
恨杀叶楡城上角,晓来吹入小梅花。
日本僧人在大理期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是他们留下的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他们的诗中我们不仅能了解到他们在大理的情况;更主要的是,在他们的诗作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们对于家乡、故土的怀念和对大理的热爱赞美之情。
【引用】
http://tieba.baidu.com/p/2676036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