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你我的归属感——写在《我叫彼得潘》首演之后
寻找你我的归属感
——写在《我叫彼得潘》首演之后
四教迷人的圆形舞台上,散落着一群孩子
他们手执光阴,脚踏岁月
在时间的河川中流淌
在童话与现实中穿梭
追寻着 那个水晶般的梦
寻找碎片折射的光芒
第一次看完剧本的时候,我哭了。不是那段红颜有多么地煽情和感人,而是我看到了真实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看似支离破碎的画面中,找到了你我或他的影子。
对于家人,我们是否也曾伤害过自己最亲的人呢?也许只是一句话,也许仅仅是一个动作,却足以让亲人伤心和担心。
对于朋友,我们是否会在多年后某一次的见面或交谈中发现他已经变得无法辨认,是否还能回想起当年纯真的年少时光,他稚嫩而灿烂的微笑?
对于恋人,我们是否也曾因为自己的某些小固执与不理解而彼此伤害呢?是否又在得到与失去中徘徊,寻找着属于自己心灵的港湾呢?
对于自己,随着时间波浪式地推进,我们慢慢地长大,是否也曾迷茫自己的将来,也曾为了那些年少轻狂时立志要实现却一直都未完成的理想而对自己失望呢?
这些思量,源于我们心中的爱。因为爱,所以爱。我们一直在施爱与被爱的过程中生活,也一直在思索与寻找着一个出口,能够释放自己的心灵,放飞我们美丽的梦。
那些个如花儿般美丽的日子
排练的日子里,头顶东华大学那片蓝天白云,沐浴着和煦安静的阳光,我们如同飞鸟般轻盈,不辞辛劳地汇聚一堂,也许,这只是为了排练一部戏。
你瞧!
那儿,男女主角在揣摩夫妻和恋人间的感觉和小动作,男孩叫……杨……老板,女孩嘛,就是老板娘了(坏笑~)。
那儿,欢喜冤家在斗嘴,逢面必吵,男孩叫……沉默否,女孩叫……嘘,要保密。
那儿,我们的小飞侠彼得在化妆,悄悄说一句,彼得很臭美的哦~
那儿,导演在唱歌,轻声地。
……
重返校园让我很兴奋,每每路经那片球场,总会赞叹青春无极限。也会很期待今天的排练会有怎样的收获,比如,杨老板和夫人安好;老王和王夫人最近可好;俞老板何时将传说中的老板娘变为现实;彼得是否又贪玩儿,飞走了;排练是在二教?四教?中南楼?午饭是河粉炒米粉还是年糕炒面条?销售那段是否有进步,放开了没有?今天的台词是不是又拖音了,咬字又硬了,脚又踩着地雷了?
……
那,是俞老板兢兢业业地把守着每次排练,如同童话中那位敬业的保姆娜娜一般,看守着排练场上那群调皮的孩子。
那,是王导,时常独自默默思考的守护者,支撑着一切。
那,是岳懿,耐心地解释着什么是演技。
……
排练场的点点滴滴,都将铭记在心,因为从那儿我感受到了乌托邦式的快乐,纯朴至极。也许这种简单的快乐和温馨便是你我或他内心所渴望的归属感,直达心底。
聚兮·离兮
依旧是熟悉的几个人在清理着“战场”,与剧本种零星桥段有着惊人的相似。多日不见的刘总在一边扫地,这样的清扫早已成了我们的习惯了。这也着实让我想起了年头的越剧小令《琴:棋书画》,我们一行人聚集到黑匣子时,第一件事便是扫地。
打扫完,我们有说有笑地离开了这个舞台,这一幕场景,已是久违的了。
无论大家散落在何处,最终仍会回归到一个地方,那里兴许不是港湾,也许,正是那个永无乡里的小木屋,看门人会打开门,让我们都飞进去。“每年春季大扫除的时候,你来接我去永无乡的小木屋住上一个星期。”或许,每次演出的时候,我们都会在不同的舞台上相聚,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下徜徉。不必追问太多的为什么,因为如若心灵飞翔的方向一致,则不会分别。
此次,是我第一次演戏,想必其中有很多的不足,也请大家海涵。在此,感谢导演的成全,也感谢大家的耐心指导,期待着这部戏能够在更多的舞台上闪烁。
2009.10.28写
11.5整理
——写在《我叫彼得潘》首演之后
四教迷人的圆形舞台上,散落着一群孩子
他们手执光阴,脚踏岁月
在时间的河川中流淌
在童话与现实中穿梭
追寻着 那个水晶般的梦
寻找碎片折射的光芒
第一次看完剧本的时候,我哭了。不是那段红颜有多么地煽情和感人,而是我看到了真实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看似支离破碎的画面中,找到了你我或他的影子。
对于家人,我们是否也曾伤害过自己最亲的人呢?也许只是一句话,也许仅仅是一个动作,却足以让亲人伤心和担心。
对于朋友,我们是否会在多年后某一次的见面或交谈中发现他已经变得无法辨认,是否还能回想起当年纯真的年少时光,他稚嫩而灿烂的微笑?
对于恋人,我们是否也曾因为自己的某些小固执与不理解而彼此伤害呢?是否又在得到与失去中徘徊,寻找着属于自己心灵的港湾呢?
对于自己,随着时间波浪式地推进,我们慢慢地长大,是否也曾迷茫自己的将来,也曾为了那些年少轻狂时立志要实现却一直都未完成的理想而对自己失望呢?
这些思量,源于我们心中的爱。因为爱,所以爱。我们一直在施爱与被爱的过程中生活,也一直在思索与寻找着一个出口,能够释放自己的心灵,放飞我们美丽的梦。
那些个如花儿般美丽的日子
排练的日子里,头顶东华大学那片蓝天白云,沐浴着和煦安静的阳光,我们如同飞鸟般轻盈,不辞辛劳地汇聚一堂,也许,这只是为了排练一部戏。
你瞧!
那儿,男女主角在揣摩夫妻和恋人间的感觉和小动作,男孩叫……杨……老板,女孩嘛,就是老板娘了(坏笑~)。
那儿,欢喜冤家在斗嘴,逢面必吵,男孩叫……沉默否,女孩叫……嘘,要保密。
那儿,我们的小飞侠彼得在化妆,悄悄说一句,彼得很臭美的哦~
那儿,导演在唱歌,轻声地。
……
重返校园让我很兴奋,每每路经那片球场,总会赞叹青春无极限。也会很期待今天的排练会有怎样的收获,比如,杨老板和夫人安好;老王和王夫人最近可好;俞老板何时将传说中的老板娘变为现实;彼得是否又贪玩儿,飞走了;排练是在二教?四教?中南楼?午饭是河粉炒米粉还是年糕炒面条?销售那段是否有进步,放开了没有?今天的台词是不是又拖音了,咬字又硬了,脚又踩着地雷了?
……
那,是俞老板兢兢业业地把守着每次排练,如同童话中那位敬业的保姆娜娜一般,看守着排练场上那群调皮的孩子。
那,是王导,时常独自默默思考的守护者,支撑着一切。
那,是岳懿,耐心地解释着什么是演技。
……
排练场的点点滴滴,都将铭记在心,因为从那儿我感受到了乌托邦式的快乐,纯朴至极。也许这种简单的快乐和温馨便是你我或他内心所渴望的归属感,直达心底。
聚兮·离兮
依旧是熟悉的几个人在清理着“战场”,与剧本种零星桥段有着惊人的相似。多日不见的刘总在一边扫地,这样的清扫早已成了我们的习惯了。这也着实让我想起了年头的越剧小令《琴:棋书画》,我们一行人聚集到黑匣子时,第一件事便是扫地。
打扫完,我们有说有笑地离开了这个舞台,这一幕场景,已是久违的了。
无论大家散落在何处,最终仍会回归到一个地方,那里兴许不是港湾,也许,正是那个永无乡里的小木屋,看门人会打开门,让我们都飞进去。“每年春季大扫除的时候,你来接我去永无乡的小木屋住上一个星期。”或许,每次演出的时候,我们都会在不同的舞台上相聚,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下徜徉。不必追问太多的为什么,因为如若心灵飞翔的方向一致,则不会分别。
此次,是我第一次演戏,想必其中有很多的不足,也请大家海涵。在此,感谢导演的成全,也感谢大家的耐心指导,期待着这部戏能够在更多的舞台上闪烁。
2009.10.28写
11.5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