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可以遣怨——《詩經》筆記之《邶風·綠衣》
《邶風·綠衣》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訧,音由。絺,音癡。綌,音戲。)
毛詩序:衛莊姜傷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詩也。
莊姜因無子而失寵於莊公。莊公後又娶陳女厉妫,生子,早夭。陪嫁而來的厉妫的妹妹戴妫為莊公生下了公子完(衛桓公),戴妫死後,由莊姜撫養公子完,完被立為太子。後來,莊公又迷上了一個寵妾,妾生州吁,莊公對此母子二人非常寵愛。“寵而無驕,鮮矣。”從《綠衣》可以看出,這對母子應該是侍寵而驕的。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綠,間色也。黃,正色也。間色在外而正色在裡,謂賢而失位,賤而得愛。莊姜感傷與此,心憂不已。鄭箋認為,“綠”為“褖”之誤,“褖衣”是諸侯夫人的命服,涉及禮儀,比較複雜,這裡不從。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上衣下裳,今正色反作裳處下,間色作衣居上,是尊卑失位也。此憂何時能忘也。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綠,這裡是將絲染綠的意思。絲為本,綠為末,即先要有絲,才能染色吧,這是治絲的常識。但“綠兮絲兮”,先說“綠”,再說“絲”,本末倒置也。“我思古人,俾無訧兮”。訧,過也。古人,鄭箋認為是古制禮之人,我認為廣義而言,就是古之賢聖。莊姜自傷賢而失位,卻沒有具體的怨恨之對象。怨嬖人?“寵而無驕,鮮矣”,那麼怨莊公?應該說有怨,但很節制。怨是無用的,以莊姜之賢淑,也絕不至生吃醋嫉妒這樣的怨心。因此,她就思念古之聖賢,如何能令莊公寡過?甚至,“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反省自己的過失。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上博簡孔子《詩論》強調“《绿衣》之思”的意義所在。這也是禮的精神所在,首先是返觀自己的。
“絺兮綌兮,淒其以風”。絺,細葛布。綌,粗葛布。絺綌,夏衣也。淒,寒風也。夏衣不擋寒,喻己如絺綌,失時失位也。“我思古人,實獲我心”。莊姜在古人那兒得到了安慰。
詩可以怨。當我們為煩惱所困,怨發於內,而欲求中和。無疑,讀詩(或寫詩)是很好的平復心情的方法。詩可以遣怨。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訧,音由。絺,音癡。綌,音戲。)
毛詩序:衛莊姜傷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詩也。
莊姜因無子而失寵於莊公。莊公後又娶陳女厉妫,生子,早夭。陪嫁而來的厉妫的妹妹戴妫為莊公生下了公子完(衛桓公),戴妫死後,由莊姜撫養公子完,完被立為太子。後來,莊公又迷上了一個寵妾,妾生州吁,莊公對此母子二人非常寵愛。“寵而無驕,鮮矣。”從《綠衣》可以看出,這對母子應該是侍寵而驕的。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綠,間色也。黃,正色也。間色在外而正色在裡,謂賢而失位,賤而得愛。莊姜感傷與此,心憂不已。鄭箋認為,“綠”為“褖”之誤,“褖衣”是諸侯夫人的命服,涉及禮儀,比較複雜,這裡不從。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上衣下裳,今正色反作裳處下,間色作衣居上,是尊卑失位也。此憂何時能忘也。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綠,這裡是將絲染綠的意思。絲為本,綠為末,即先要有絲,才能染色吧,這是治絲的常識。但“綠兮絲兮”,先說“綠”,再說“絲”,本末倒置也。“我思古人,俾無訧兮”。訧,過也。古人,鄭箋認為是古制禮之人,我認為廣義而言,就是古之賢聖。莊姜自傷賢而失位,卻沒有具體的怨恨之對象。怨嬖人?“寵而無驕,鮮矣”,那麼怨莊公?應該說有怨,但很節制。怨是無用的,以莊姜之賢淑,也絕不至生吃醋嫉妒這樣的怨心。因此,她就思念古之聖賢,如何能令莊公寡過?甚至,“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反省自己的過失。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上博簡孔子《詩論》強調“《绿衣》之思”的意義所在。這也是禮的精神所在,首先是返觀自己的。
“絺兮綌兮,淒其以風”。絺,細葛布。綌,粗葛布。絺綌,夏衣也。淒,寒風也。夏衣不擋寒,喻己如絺綌,失時失位也。“我思古人,實獲我心”。莊姜在古人那兒得到了安慰。
詩可以怨。當我們為煩惱所困,怨發於內,而欲求中和。無疑,讀詩(或寫詩)是很好的平復心情的方法。詩可以遣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