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至不孤方入禮——《詩經》筆記之《邶風·匏有苦葉》
《邶風·匏有苦葉》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有瀰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揭,音氣。鷕,音咬。雝,音庸。迨,音帶。泮,音叛。卬,音昂。)
毛詩序:刺衛宣公也。公與夫人並為淫亂。
這裡的夫人指夷姜。夷姜本宣公父莊公之妾,宣公與之私通。第一、三章責宣公,第二、四章責夷姜。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匏,葫蘆,可食用,然至其業苦則不可食也。涉,渡也。深涉,水深至膝上而渡。匏葉苦,水漲深,為八月之時,陰陽相交,按禮可以行納采、問名之禮(昏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另外,葫蘆葉苦則不可食也,水漲過膝則不宜涉也,猶禮不可違也。“深則厲,淺則揭”。厲,以衣涉水,水深至帶上就沒必要提衣裳了。揭,褰裳也,水淺至膝下則提裳涉水。鄭箋認為,行納采禮如涉水,水有深淺,人有賢愚,男賢則娶賢女,男愚則娶愚女。今君何不八月行納采之禮,娶列國之女,反上烝父妾乎?
“有瀰濟盈,有鷕雉鳴”。瀰,水深貌。鷕,雌雉聲也。這裡比喻夷姜不顧禮儀之難,以辭色引誘宣公。“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軌,車軸頭。水深豈有不濕車軸頭之理?然而夷姜犯禮而不自知(或根本在自欺,或壓根無所謂),一如既往地追求宣公。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雝雝,雁聲和也。這裡的雁和旭都是與昏禮有關的意象。大雁是隨陽的鳥,如婦之從夫。士昏六禮除納徵用幣外,餘五禮都用雁。又,士昏六禮中前五禮都在清晨進行(“旭日始旦”),唯親迎是在黃昏。這裡意思是宣公啊,你不要亂搞啦,快點以禮聘夫人吧(這裡有可能有讓步,你要和夷姜好,就以禮將她娶為夫人吧)。“士如歸妻,迨冰未泮”。迨,及也。泮,散也。鄭箋認為,這裡的歸妻,指的是請期。請期如在冰未散的正月,那麼到了二月(二月也是陰陽相交之際),便可親迎了。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招招,號召貌。卬,我也。舟子(喻媒人)招呼人上船,別人都上了(這屬於莫負青春之類的愛情,或女性大膽主動追求愛情),唯我沒上。為什麼呢?“人涉卬否,卬須我友”。我在等我的友(與我德行相匹、以禮相待之人),貞女非以禮不嫁。這裡是以貞女之行責夷姜,為什麼不循禮呢?而安於這樣與宣公淫亂。
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宣公和夷姜此時的感情是很火熱的,而且,可能一開始還是夷姜更主動些。這樣的題材放在現在,無論如何是不會被批判的,相反會被演繹成各種動人的愛情故事。那麼,毛詩這樣的解釋便處於一種失語狀態,那必然導致——“据毛诗旧序称,此诗为“刺”卫宣公与夫人“并为淫乱”之作;连颇不尊序的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亦以为“其说可从”。这真不知从何说起。拂去旧说之附会,此诗实在就是一首等候“未婚夫”“赶快过来迎娶”的绝妙情诗”(摘自《先秦诗鉴赏辞典》)之流的鑒賞水平中。
再說些題外話。很多文藝青年喜歡用“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為自己的簽名,以示己寧缺毋濫,不從俗流的孤芳自安。當然,這是一個很好的句子,設想自己,也很可能在某種突來的激情驅使下,用這樣的句子來標明心跡。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樣的激情呢?不能自欺欺人,正是寂寞而未能自安也,是欲上舟而不上,以觀望有沒有更大更好的舟呢?而苦逼的等待又可以人之輕浮顯我之高大也。其實,這樣的心行並不比急著上舟的人高明,傲慢而虛偽。但是,錯的不是這句詩,詩是安的,而是我們的修養未達到貞安的高度,停留在有名無實的美麗文字下。這樣的話,我們的友是不會來的,我們也是無法真正進入到禮的語境中去的。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有瀰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揭,音氣。鷕,音咬。雝,音庸。迨,音帶。泮,音叛。卬,音昂。)
毛詩序:刺衛宣公也。公與夫人並為淫亂。
這裡的夫人指夷姜。夷姜本宣公父莊公之妾,宣公與之私通。第一、三章責宣公,第二、四章責夷姜。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匏,葫蘆,可食用,然至其業苦則不可食也。涉,渡也。深涉,水深至膝上而渡。匏葉苦,水漲深,為八月之時,陰陽相交,按禮可以行納采、問名之禮(昏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另外,葫蘆葉苦則不可食也,水漲過膝則不宜涉也,猶禮不可違也。“深則厲,淺則揭”。厲,以衣涉水,水深至帶上就沒必要提衣裳了。揭,褰裳也,水淺至膝下則提裳涉水。鄭箋認為,行納采禮如涉水,水有深淺,人有賢愚,男賢則娶賢女,男愚則娶愚女。今君何不八月行納采之禮,娶列國之女,反上烝父妾乎?
“有瀰濟盈,有鷕雉鳴”。瀰,水深貌。鷕,雌雉聲也。這裡比喻夷姜不顧禮儀之難,以辭色引誘宣公。“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軌,車軸頭。水深豈有不濕車軸頭之理?然而夷姜犯禮而不自知(或根本在自欺,或壓根無所謂),一如既往地追求宣公。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雝雝,雁聲和也。這裡的雁和旭都是與昏禮有關的意象。大雁是隨陽的鳥,如婦之從夫。士昏六禮除納徵用幣外,餘五禮都用雁。又,士昏六禮中前五禮都在清晨進行(“旭日始旦”),唯親迎是在黃昏。這裡意思是宣公啊,你不要亂搞啦,快點以禮聘夫人吧(這裡有可能有讓步,你要和夷姜好,就以禮將她娶為夫人吧)。“士如歸妻,迨冰未泮”。迨,及也。泮,散也。鄭箋認為,這裡的歸妻,指的是請期。請期如在冰未散的正月,那麼到了二月(二月也是陰陽相交之際),便可親迎了。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招招,號召貌。卬,我也。舟子(喻媒人)招呼人上船,別人都上了(這屬於莫負青春之類的愛情,或女性大膽主動追求愛情),唯我沒上。為什麼呢?“人涉卬否,卬須我友”。我在等我的友(與我德行相匹、以禮相待之人),貞女非以禮不嫁。這裡是以貞女之行責夷姜,為什麼不循禮呢?而安於這樣與宣公淫亂。
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宣公和夷姜此時的感情是很火熱的,而且,可能一開始還是夷姜更主動些。這樣的題材放在現在,無論如何是不會被批判的,相反會被演繹成各種動人的愛情故事。那麼,毛詩這樣的解釋便處於一種失語狀態,那必然導致——“据毛诗旧序称,此诗为“刺”卫宣公与夫人“并为淫乱”之作;连颇不尊序的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亦以为“其说可从”。这真不知从何说起。拂去旧说之附会,此诗实在就是一首等候“未婚夫”“赶快过来迎娶”的绝妙情诗”(摘自《先秦诗鉴赏辞典》)之流的鑒賞水平中。
再說些題外話。很多文藝青年喜歡用“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為自己的簽名,以示己寧缺毋濫,不從俗流的孤芳自安。當然,這是一個很好的句子,設想自己,也很可能在某種突來的激情驅使下,用這樣的句子來標明心跡。那麼問題來了,是什麼樣的激情呢?不能自欺欺人,正是寂寞而未能自安也,是欲上舟而不上,以觀望有沒有更大更好的舟呢?而苦逼的等待又可以人之輕浮顯我之高大也。其實,這樣的心行並不比急著上舟的人高明,傲慢而虛偽。但是,錯的不是這句詩,詩是安的,而是我們的修養未達到貞安的高度,停留在有名無實的美麗文字下。這樣的話,我們的友是不會來的,我們也是無法真正進入到禮的語境中去的。